曹操被黑,是类似历史上改革者的共同命运

【本文由“kk1”推荐,来自《为什么要把《三国》人与人之间,拍成纯粹的厚黑关系?》评论区,标题为kk1添加】

  • 牤牛河
  • 用人,就是选择治国路线。

    曹操,重用郭嘉,信任枣祗,慰留徐庶,诛杀孔融,五年后荀彧抑郁而死,这是曹操对曹操路线的组织落实。郭嘉与枣祗,现在话说,就是左翼知识分子,力推军屯和民屯,其实就是土改和税改。徐庶,是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被迫参与了伟大的土改和税改。

    孔融和荀彧,是权贵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坚决反对走屯田和均田的道路,不杀就无法推进屯田和均田改造。曹操,显然掌握了真理,并在用人中落实了自己的治国路线。袁绍,贵族出身,所谓“四世三公”,他不可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他不能接受平民拥有土地的屯田制,袁绍走了一条利益权贵的道路,袁绍的路线当然是一条走向毁灭的不归路、死路和绝路。 

    后人本应赞赏曹操,并在道义上的产生千载共鸣。曹操实施屯田制,使农民重新拥有了土地,荒芜的农田恢复了生机,政府积存了大量的粮食。“数年中所在积粟,仓禀皆满”。不仅为曹操解决了令人头疼的军粮问题,而且还为他赢得了充裕的兵员,此举加快了统一北方的历史进程。曹魏的屯田制为北魏均田制埋下了伏笔,曹操事实上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当然,郭嘉和枣祗也称得上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经济学家,他们施行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为曹魏逐鹿中原奠定了强大的政治经济基础。遗憾的是,宋朝开始,就为曹操画了个白脸,一直戴到今天成了戏子们的共识,曹操照例变成了白脸的奸雄,孔融却被《三字经》一直称颂着。一个民族如此解读历史,岂不让人唏嘘!一个国家总是这样审美,怎能不一次次地走向悲剧!

    ......不愿晨读曹操《短歌行》,感叹建安朝露的短暂;更不敢夜听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不忍见干戈、离乱、乡愁和累累白骨。历史其实并未走远,繁华中已然听到一缕胡笳之音了。

曹操虽然暂时压制了地方豪强的势力,但是后人在九品中正制出来的时候事实上已经放弃之前抑制豪强的政策,司马氏篡位不过是用人制度变化的结果,曹操被黑也是类似历史上各个得罪地主和知识分子集团的改革者的共同命运,比如雍正、比如教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