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问:平昌冬奥受的欺负,北京冬奥要不要报复回来?

平昌冬奥会闭幕了。有一个高兴和一个不高兴。

高兴的是,它在春节假期给了人们荧幕上的新选择:大家终于不用硬着头皮看尴尬的语言类节目了。

不高兴的是,以短道速滑为代表的赛事太恶心了:

500

连孩子都看不下去:爸爸爸爸,为什么我们又犯规了呀?

我哪儿知道为什么犯规?同样的触碰动作,除了韩国,全世界都犯规;如果没触碰,那中国也有可能犯规。搞得武大靖夺冠的时候,我都不敢相信:

这怎么可能没犯规呢?武大靖明明超速了啊!

500

我只能很诚实地说,孩子,这就是不要脸。

体育比赛怎么可以不要脸呢?

孩子,这就是主场的小家子气。

那下次冬奥会谁举办呢?

中国。

那我们到时候也使劲儿判他们犯规呗!

你看,对家长的考验总是不期而至。要不要鼓励呢?

如果鼓励,我不一样是不要脸么?如果不鼓励,我岂不是成了甘心吃亏的二傻子?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呢?

我当时给出了一个看似正确的答案:等他们到北京来,我们一定要堂堂正正地战胜他们!这个答案和主流评论差不多。

但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最好的答案。

它的不好在于,我们并没有告诉孩子,所有的恶意都会遭受处罚。

如果你在别人家被欺负了,然后别人到你家你还以礼相待,那不一定是教养,也可能是犯贱。

只有对方意识到错误,带着歉意前来,才配获得公正的礼遇。否则他的内心一定更加猖狂:“老子当年欺负了你,你现在不也一样客客气气的?”

上海地区有句俗语“别把客气当福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看到自己的拳手不敌对方,韩国教练冲到拳台上殴打裁判,保安置若罔闻,还配合断电;在东亚运动会上,看到自己的篮球队在最后一秒落后两分,计时器偷偷变成一分钟;在2002年的世界杯上,韩国足球更是上演了惊世骇俗的一幕:裁判吹掉了意大利、西班牙的进球;托蒂被绊倒后被裁判出示红牌;韩国对着对方球员拳打脚踢裁判也视而不见……

500

一直在世界杯赛场上碌碌无为的韩国队,在自己家门口打进了四强。时任国际足联副主席的韩国人郑梦准在多年以后说,“如果我当时有能力贿赂裁判来操作比赛,为什么不那么做呢?”

韩国对“主场优势”的理解,是持续性、长期的粗鄙和扭曲,但韩国有被惩罚吗?

没有。奥运会之后,还能办世界杯;世界杯之后,还能办冬奥会。

如果不被处罚,那就说明这种恶意是被默许的,是合理的,甚至在奥委会或者国际足联看来,不是恶意。

既然不是恶意,但我为什么还要傻守着光明正大呢?我为什么不能也在这种默许之下使用自己的权利呢?

对堂堂正正的人,当然要堂堂正正地比。对一肚子鸡贼的人,首要任务是让他不敢鸡贼,而不是让他享受堂堂正正。靠堂堂正正根本感化不了他,反而会让他有恃无恐。

如果恶意不被处罚,善意就无处安放。

我并不希望我的孩子将来受到不公正待遇后,还要对对方客客气气的,万一将来有机会,还要和对方公正一战。

完全没有必要。你应该以和对方交手为耻。

比方说,只要有韩国队参加的短道速滑,就单独设一组,只有韩国队员。给他们一个独享观众目光的超国民待遇。

万一韩国队员的成绩进决赛了,也是其它国家的先比,然后韩国队员再比,哪怕一个韩国人也一组,就叫K组好了,根据成绩再做排名。如果他们的成绩真的能上领奖台,那就在旁边做个小的领奖台,颁K金牌。

别抱怨歧视。不算你犯规,已经是很客气的回应。

欺负我孩子的混小子如果到我家里来,我不会鼓励孩子用同样的手段报复他,但我一定要让混小子明白:在你意识到对别人的伤害之前,你一定不会得到和他人同样的礼遇。

我想,更标准的回答应该是这样的:

如果他们没有因为恶意被惩罚,那么他们在未来赢得善意,将会格外艰难。

500

【文/灰鸽,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思维妙妙妙】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