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歼20为什么无法上舰?》文章中的空重错误以及极速错误

一、空重

某军事自媒体作者仅仅用歼20钛合金材料用量20%,复合材料26%这一个条件,直接推论出歼20空重比22大,全然无视22复合材料比例比歼20低,也无视影响机身强度、空重的不仅仅有钛合金应用比例,还有复合材料重量、设备重量、机身结构差异以及相应的制造(如大型水压机,增材制造)带来的差异,属实是舍弃大部分题干来解题。

按照这位的“钛合金越多越好”的逻辑,f35为何会大幅降低复合材料用量??事实是钛合金非常昂贵,如果复合材料和机身结构带来的耐热和强度足够,则能不用钛合金就不用,f22正是因为机身强度不足耐热不过关,才会大量使用钛合金,造成空重一路飙升到20,并且价格及其昂贵总产量极少。

事实上,航空博物馆已经明确指出20空重为17吨,比这位脑补都没把条件考虑全面的权威准确的多。

二、极速

然后这位就开始还试图用航展展板和材料比例来试图把20极速压制到2.0,全然不顾展板英文明确写出标出的速度是“最大操作速度”,而非“最大平飞速度”,并且又开始忽视其他因素单纯用材料比例来推测歼20性能,然而所有证据都指向歼20极速远超2.0,具体可以进入此文章链接https://b23.tv/JzDHfq,分析和资料非常全面。而这位小朋友沉浸在自己的材料比例脑补中不能自拔,忽视所有官方数据。

三、最后你回复我之后立即拉黑了我,我很遗憾用这种方式了解到你的气急败坏,并且只能在这里贴出你的回复,并且回复你————①你没看清我说什么就急着开香槟,大言不惭的说《我早知道这样,你跳进我坑里,歼20海平面飞2.5早就解体了》,只能说你眼瞎+沉不住气,我从来没说过歼20低空能飞2.5,相反正是歼20不可能低空2.5这一点才能让数据对上,你反而在证明我的观点——————具体一点我的意思是:军人一分钟和航空博物馆给出的速度换算成低空海平面为2.5(但这明显不可能,海平面空气稠密会解体),所以只有可能是换算成高空的2.8马赫(而这正好和姜宗林ppt的2.8以及风洞横幅所标出的实验上限3.0相互印证),你自己不看懂我说的啥直接把我的话脑补出相反的意思,还自鸣得意,真的是尴尬。②你又开始用歼20钛合金用得不多来直接得出歼20无法高速飞行的结论,跟你忽略其他因素直接用材料比例得出20空重一样,你就不能换一种脑补方式吗???③歼82.2马赫解体过和歼20极速有啥关系??你是如何用这个得出20极速的??两者材料结构都不一致你也能直接套用,专业一点好不??④你又用米格31需要用大垂尾才能保持航向稳定等来直接套用到歼20身上,却连歼20是全动垂尾米格31不是这一点基础知识都不知道,我说你一句军盲不过分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