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上的中国人:出海十个月,上岸就买房

500

500

月薪4000美元!在干了一年外卖员之后,小新的一个同学阿全又回到了国内一家海运公司的船上,做回了海员,职位是三管轮,船上级别最低的工程师,他说上去搞十个月弄个首付。

月薪4000美元,十个月就是4万刀,折合人民币20多万。

差不多了!

一个小小的三管轮能拿4000美元的月薪,这在以前不敢想象。

小新和阿全都毕业于广州航海学院,国内为数不多的海事本科大学。由于当海员太辛苦,小新上船半年就下来另谋出路了,阿全也是当了两年海员之后就下了船,送起了外卖。

500

但是,今年以来迅速涨起来的海员薪资,又让阿全干回了老本行。4000美元还算是低的,有的船上三管轮的月薪甚至达到了6000美元

与此相对应的,是“海运费暴涨10倍还抢不到货柜”的话题冲上了热搜。在以往正常时期,从中国运到美国的一个集装箱的平均运费是2000美元,但现在涨到了2万美元甚至更高,中间存在着10倍的利润空间。即便是这样的高价,很多中国企业还是抢不到集装箱运货到国外。

500

500

供不应求的出口

比如义乌的小商品市场,每年的这个时候,欧美市场都会大量进购圣诞用品进行囤货,以备圣诞节来临时出售。但是随着海运费不合常理的上涨,义乌很多做出口贸易的公司出货变得日益困难。

一箱货的价值可能是30万人民币,但集装箱的价格就得10万,占了货物总值的三分之一,很多海外的客户不得不取消订单,不卖也比亏本卖强。

500

这种现象导致的后果是,欧美国家的老百姓,今年肯定会过一个比以往昂贵的圣诞节,因为食品、服装、礼品等商品都会涨价。

500

与义乌小商品处于同样境地的外贸企业很多。

山东平度市是全球最大的假睫毛生产基地,全球70% 的假睫毛都来自这个城市,有生产企业5000多家。但紧张的海运仓位和高昂的海运价格,也让当地企业愁坏了,很多企业不得不暂停接单。

500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很多时候,跟客户确认订单的时候,海运是一个价格,货物做好,等着发货的时候,海运价格已经上涨了不少,这让企业很被动。

与外贸企业的处境不同,海运价格的上涨让各大船运公司们赚得盆满钵满,于此同时,造船厂和集装箱生产商们的订单也多了起来,造船价格、集装箱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8月30日,排名全球第五大船公司的赫伯罗特宣布,为了缓解运力紧张,将再从中国订购75000个标准集装箱,这已经是半年以来赫伯罗特从中国订购的第60万个集装箱。

500

有媒体认为赫伯罗特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而不计成本的投入,是“疯了”。但赫伯罗特的“疯”成就了国内的集装箱生产商,企业都开足了马力以完成订单。

厦门的太平货柜,每3分钟就会有1个集装箱完成组装下线,焊接工人最忙的时候,1个月可以经手的40英尺集装箱,就有4000多个。

500

2020年上半年,20英尺的小集装箱还只有1600美元,现在最高已经涨到了3600美元;更热门的40英尺的大集装箱,已经涨到了将近6000美元,全部翻了番。

而中国最大的船公司,排名在赫伯罗特前一位的中远海运集团,也就是上市公司“中远海控”的业务主体,也在今年突然发布了超过百亿人民币的造船计划

9月2日,中远海控宣布分别与南通中远川崎、大连中远川崎签订造船协议,以每艘1.58亿美元的价格共计订造10艘、每艘船运力为16000个标准集装箱的远洋船舶,而船舶总价为15.76亿美元,折合约人民币101.92亿元。

500

▲中远海运的集装箱船

就在三个月前,中远海控才刚刚宣布与中远海重工签订10份造船协议,共计订造6艘14092TEU(TEU,以长度为20英尺的集装箱为国际计量单位,也称国际标准箱单位)集装箱船舶和4艘16180TEU集装箱船舶,总价为14.9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96.70亿元。

不只是中远海运,全球排的上号的船运公司,都在积极“扩军备战”。排名世界第一的马士基公司,排名第二的地中海航运等等,或通过造船,或通过购买二手船,全都疯了似的在扩大自己的运力。

造成这种全球奇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一是因为疫情,二是因为中国的制造业。

500

海运到底有多忙

自从美国人马尔科姆·麦克莱恩发明了集装箱运输的方式以后,这种高效且成本低廉的海运方式迅速传播到全世界,改变了国际运输与贸易的格局,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截止到2020年的数据是,海上运输占到了国际贸易运输的80%,也就是说,全世界的陆运、内河航运和航空运输加起来也只有海运的四分之一。

中国呢?中国的外贸运输95%都走海运。全球排名前十的港口,有七个位于中国,集装箱吞吐量占世界总量过半,其中,上海港的吞吐量稳居榜首。

500

海运对世界来说,是最重要的一种运输方式,没有之一。

海洋运输的模式,简单来讲就是通过船把货物从一个国家运送到另外一个国家,然后再装上货物返回或去往别的国家,理想状态下,船是不会空着在海上航行的,但疫情把这一切都打乱了。

疫情的爆发,严重打乱了全球的生产秩序,很多国家的工厂被迫停工停产,让全球陷入了的物资紧缺。

特别是在去年第三季度全球性的疫情再次爆发之后,导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可以正常开工的国家,再加上中国制造业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想而知,从中国运往世界各地的货物,是巨量的。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中国的贸易顺差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去年11月,中国的的贸易顺差达754亿美元,比2019年的11月增长了一倍多,这是中国近40年来的最高增速。

今年前8个月,中国外贸总额24.7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7%。累计出口13.56万亿元,同比增长23.2%;累计进口11.22万亿元,同比增长24.4%。

最终,今年1-8 月,中国贸易顺差2.34万亿元,同比增加17.8%。

500

啥是贸易顺差呢?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时间段内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的现象,出口多,当然有利于本国企业的发展。

伴随着巨大的贸易顺差而来的,是全球蜂拥而至的订单,中国制造的货物,源源不断地通过海运发往世界各地。

很多人也许会问,这不是大好事吗?跟航运价格大涨有什么关系?

前面也说了,正常情况下,一艘轮船把货物运送到目的地港口之后,是会再拉上货物回来的。但是,疫情之下,很多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的港口工人不足,运输船从卸货到装货的时间线被拉长,导致空集装箱滞留严重。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港和长滩港,是全美最大的两个货柜港口,这两大港口让加州圣佩德罗湾成为美国西海岸海运的枢纽。

500

▲洛杉矶港

今年前7个月,洛杉矶港的货运量达到630万标准箱,比去年同期增长36.8%,可以看出,美国人对商品的需求不降反增。

这是因为,美国政府在疫情中以印钱为主的刺激政策,让美国人的消费欲望大涨,市场需求旺盛。一消一涨之间,更加剧了港口集装箱的堆积。

这种现象在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存在。实际上,这轮海运价格的大幅度涨价,集中在中国—美国航线和中国—欧洲的航线。

等集装箱的价格涨到了2万美元之后,海运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假设一艘船能装1万个集装箱,那么它从中国运一趟货到美国的租金是2亿美元,一趟就能赚一艘船的钱,可谓大赚特赚。

但他到了洛杉矶港后发现,光停在港口外面等待进港就得一周时间,然后卸货又得花去几天时间,等待装货又得几天,而且,等了几天后,他可能还会发现货物并没有装满,如果返回中国,其实并不赚钱。

500

▲洛杉矶港等待靠港的船只

因此他就会想,我何必在港口等这几天呢?还不如尽早回中国再拉一船货过来。也就是说,从中国拉一船货到美国的运费,即便你空船返回,也是稳赚不赔的。

因此这就导致,市面上用来流通的集装箱越来越少,虽然全球的集装箱数量是可以满足实际需求的。

英国最大集装箱港口费利克斯托港,由于集装箱已经由港口蔓延到周边的郊区,不得不宣布停止接受集装箱空柜。与此同时,很多中国企业就是订不到集装箱,可谓当今一大怪现象。

500

疫情,改变了一切

当然,上面提到的是海运涨价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些次要原因,比如海员的紧缺。不然,海员的薪资也不会涨那么高,因为实在是没人愿意上船了

因为海员实在是一个很辛苦的工种,又脏又累,还得长时间待在船上,很封闭,但是薪资相对来说又很高,因此就导致一个规律,就是只有那些经济不怎么发达,但是英语基础好的国家的人,才乐意上船当海员,比如菲律宾、印度和中东欧的小国。

500

▲因为疫情被困在船上的菲律宾海员

那些经济发展好的国家,海员很少,比如中国,能够轻易找到一个工作,干嘛非得跑到海上去赚辛苦钱?

菲律宾的海员是最多的,占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印度少一些,但也有15%,两国的海员占了全世界的一半以上。

但是,印度国内疫情的失控,导致全世界的船都不愿意接收印度的海员了

500

甚至很多船都不愿意靠近印度的港口,一是因为疫情,二是因为印度出口商品的附加值都很低,一箱货物的价值可能还抵不上租金,这也就导致印度的出口遭受重创。

理所当然的,疫情控制最好的中国的海员,就突然成了香饽饽。

要问全球海运价格的上涨对国内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好像还真没影响,我们该吃吃该喝喝,不用担心某种日用必需品因为从国外运不过来而买不到。

受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外贸企业,可能出货会少一点,排队久一点,但总体而言,在中国的出口大幅度增长的背景下,他们也会是收益的一方。

这是中国抗疫的成功,也是中国人民的成功。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