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看来烟草和电力都是“油水”单位,但现在也规范了不能乱来
【本文来自《在烟草公司工作了两三年,年收入50万,可能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也不想想,烟草公司是国有公司,工资和奖金的发放都得按照相关规定。烟草公司虽然是企业,有效益考核,但是按照计划来生产的,想超额都难。在外界看来,烟草和电力都是“油水”单位,现在也规范了,不能乱来。
烟草的利润空间很大,但烟草的支出是从烟叶种植开始,听人说,种过烟叶的土地,改种别的经济植物会减产,土壤只能种植烟叶,产生这个原因是烟草公司的相关种植技术专家调整的,通过在土壤中添加相关微量元素,使土壤适应烟草种植。
在这方面,烟草公司要投入的,从土壤改造,养育烟苗,移植大田,田间管理,最后分批收割,一直有烟草公司派员盯着,同时也协助烟农生产。烟草收购后,要放置在仓库中存放几年,一般要2~4年,越是高档烟,其烟叶的存放年份越长。而烟农的钱是不能少的。
香烟的税收率非常高,国税部门有住烟厂税务员,每天都要记录税费。最能体现香烟的计划经济色彩,就是买卖香烟,在城市里的烟铺中,所有的香烟都是分配的(饥饿销售),产地、品牌、数量都是有定额的,一般知名品牌和当地品牌比较畅销,容易脱销,而外地品牌相对滞销。对于滞销品牌,大部分是地方品牌,进入另一个市场进行自我调节。
香烟的生产链并不复杂,除烟叶及香精、其他添加物外,烟纸、过滤嘴、外包装都是国家烟草总局定点计划生产的,甚至制作香烟的设备也是定点制造。香烟全部按照计划进行,工厂按计划生产,一家烟厂能够增产10%都不容易,同时,各环节之间,以及最终的销售都是由烟草总局和总公司包干,自己也销不出去,捆得很紧。
大家都说抽烟危害身体,但没有一个国家出法规来禁止,这里面的关系太重大了,首先一条就是税收,税率总和要超过100%,没有任何大宗商品有烟草高,这是任何国家也不愿意放弃的肥水。曾经发生过这样的走私案,国内一家烟厂把香烟出口到国外(1998年,中华牌香烟在香港的售价是10港币),然后通过走私进入国内,后来,货物都不动地方,只是票证流动,骗取国家大量税收。
在国内整顿烟草行业时,由于把福建某一烟厂给裁减了,使当地形成许多地下烟厂,他们主要是收购低价香烟,通过再次加工,冒牌高档香烟,比如,把沪产红双喜、牡丹、大前门、飞马等香烟,拆后重新加工包装就成了中华、熊猫等高档香烟,然后通过第二渠道进入烟铺,上海烟厂的一位领导曾说过,在浙江销售的中华香烟的量,已经超过上海烟厂的三年产量,而且一些包装形式已经打破上海烟厂的形式,也就是这样的包装,上海烟厂也没有,是一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