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教授肖余恨3年前对孟晚舟事件的50个判断,值得一读
本文系解放军肖余恨教授近3年前就孟晚舟被无理扣押后所写。虽属旧文,但在今天尤其是孟晚舟平安归来后再看,作者的观点可谓是颇具前瞻性的真知灼见,大视野、大胸怀、大格局一展无疑,对今后正确分析、研究、判断国际形势,正确把握斗争方式、技巧、节奏,都不无裨益,非常值得一读。
撰文|肖余恨
编辑|张巧轶
来源:公号“吴教授来了”
01
先亮明一个判断 : 孟晚舟是肯定要放的,关键是什么时候放、以什么样的方式放。别以为美国会不计代价来捍卫其法律尊严。如果真是这样,连沙特王子干出那样残暴的事都会被实际上宽恕,只打了点嘴炮,更不用说法律有时候就是工具,是为政治服务的。关于孟晚舟的法律纠纷,其实就是选择性的。
02
如果真要将孟晚舟引渡到美国,按照美国所谓的法律判处50年监禁,那就是中美彻底开撕的开始,这个可能性基本为零。就像美国既打台湾牌,但又绝不允许台湾独立一个道理。如果美国真以这种方式羞辱中国,那就不存在什么90天缓冲期,也不用谈判了。
03
用绑架——对——就是绑架——孟晚舟来讹诈捞一笔钱,这个想法太小儿科了。美国再流氓,也不会陷入如此渺小的档次;当然更不是为了捍卫法律的尊严——美国即使有过这样的境界,现在也早沦落了。其用意,一是以此将华为拖入无休无止的诉讼中,以此贴上负面的标签,打乱华为节奏,为美国其它5G企业争取时间;另一个,就是以此作为贸易谈判的筹码之一。
04
贸易战如果能够一鼓而下,美国就不会挖空心思大打舆论战和心理战了。它搞不定中国,但又企图以综合手法迫使中国做出最大让步——请注意,美国知道中国不会投降,像日本那样,只会是让步,关键是能让多少。连绑架的手段都用出来了,可见美国的虚弱和计穷,看到这一点很重要,很重要。
05
想想中国这些年受到的屈辱和磨难,若干年后回过头来看,孟晚舟事件既不是一个事,又是一件大事。说不是一个事,是说以今天的中国来应对这样一件事,我们筹码虽然不算多,但并不缺少底气。说是一件大事,是因为,这件事很可能会导致另一种局面的发生——可能而未也现的局面发生。这取决于美国决策层的智慧和修为。
06
孟晚舟事件会严重摧毁关于道义和尊严的信条。在利益面前,某些国家可以沦为市井流氓。为了利益面不择手段,无数次的遮遮掩掩,却总会在一正历史时刻不慎走光。道义不过是个标签,信条往往也不过是牌坊——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摧毁力的?
07
永远不要把一个人逼急了,对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匹夫之怒,伏尸一人流血五步。国家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当然,不要狭隘理解打仗,在恐怖平衡的背景下,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不大——尤其是面对中国这样的大国。美国之所以对中国大打贸易战,恰恰是军事冒险胜算和可行性都太小的缘故。所以,你放心,逼一逼肯定要缓缓,就是要测试你的底线和意志。
08
如果说乌克兰在黑海刻赤海峡挑衅俄罗斯,与其说是政治智商低,还不如说是政客将私利置于民族公义之上的话,那么加拿大以此损招来讨好美国甚至连乌克兰的政治智商都不如——早低于海平面以下了。对美国,它讨不了好,美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却凭空得罪同样得罪不起的中国,图什么?不过是暴露出在强权面前的猥琐来。
09
因此,孟晚舟事件,最难受的不是中国,而是加拿大。国际上全在盯着呢。它是进退维谷。当然,两害相权取其轻,它是宁得罪中国也不敢得罪美国。吊诡的是,看起来是中国和加拿大的斗法,取决于美国的意志和掌控。最终,会有一个折中的台阶,放心。
10
不要以为孟晚舟只是一个单纯的个体,这个个体有可能会成为某个历史大事件的导火索,历史上不缺这样的案例——但愿不是。围绕孟晚舟的较量,不仅仅是一两个国这在掰手腕,甚至会影响国际局势的走向,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11
专业人士会强调法律的作用。在根本就不是一个法律问题的时候,再高的法律技巧也发挥不了作用,就像当年的南海仲裁。法律只是前台的游戏,决定这一事件走向的,只能是后台角力的智慧和能量。
12
日本一个士兵在中国宛平城内失踪,你能找到吗?你能用法律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卢沟桥事变是一定会爆发的。现在还没到那一步,但道理是相通的。如果用法律能够解决孟晚舟事件,那也不是法律本身的力量,国际法很多时候只是样子货,是各种力量博弈的结果,这个道理并不难懂。更何况,这次是美国的家法在作祟。
13
特朗普总统肯定知道这件事,美国强调特朗普总统不知道这件事,恰恰说明美国不愿意这件事走向无解——为后来的“逆转”——其实是有条件和解,留下转还余地。有人判断这可能是约束特朗普的部分力量给特朗普挖的坑,这是不可能的,美国没有那么愚蠢,在大是大非面前,美国力量还是很统一的。
14
美国先是强调,孟晚舟事件与中美贸易战不是一回事,存在不同的管道,越是证明,这就是一回事,是这盘大棋中的一个步骤。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5
任何时候都不要被任何谣言所误导,国籍问题也好,谁谁构陷的也好。其本质,就是美国的下三滥手法,打压中国最有代表的高科技企业,抓住这一根本,才是理解这一事件的最正确的角度和思路。至于其它的,就算有,也无关大局,不要被带乱节奏。
16
中国能够为冒着国内舆论风险和争议的压力,为在瑞典受辱的中国公民出头,怎么可能不为孟晚舟出头?如果这一次不能以强硬的态度,争取一个好的结果,而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宁可得罪自己的国家,也不敢得罪美国。人的经济人理性,有时候会自然将道义放到另一边。
17
金正男遇刺、白头盔事件(叙利亚化武事件)、前苏联外交官中毒事件,诸多案例显示,政治手段溢出了政治道义——如果有的话——框架,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俯首即是。如果还在拿所谓的契约说事的话,如果不是装睡,就是在装B——装B迟早要被雷劈的。
18
理性和冲动是对立的关系,所以需要理性。理性和血性有时候也是对立关系,没有血性的理性,只是弱者的遮羞布罢了。对一个强者来说,就算是冲动,也是一种气质。中国还不能算是强者,需要理性,但绝不能没有血性,龙其在大是大非面前。这不仅是尊严,更是利益考量。
19
再强调一次,西方人多数不了解中国,这并不完全是我们不会讲故事的缘故,原因很多。说是因为“厉害了我的国”而导致美国对中国的警惕,那也太抬举中国媒体的传播力了。将这个结果与“厉害了我的国”勾连的,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20
“厉害了我的国”很多时候是被自媒体玩坏了的。我们国家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没有理由不让人骄傲,当然,不知道自己的现实处境和困境,盲目地“自我厉害”,只是一些媒体把握平衡能力和眼界的局限,不是国家决层策的认知。
21
天,永远塌不下来。八十年代中期,西方对中国的围堵,要比现在厉害的多,我们不仅挺过来了,而且取得了西方都不敢相信的成就。美国最后对中国伸出橄榄枝,不是美国的友善和良心发现,而是它离不了中国。今天的世界,美国更离不了中国。那又担心什么呢?
22
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是一对辩证关系。没有自信的定力,不叫定力,叫孱弱;没有定力的自信,不叫自信,叫盲目。有理、有据、有力永远都是处理各种棘手事件的不二原则,在孟晚舟事件上,我们占据正义的高点,千万不要被美国的家法、美国的借口和美国的手段,抢占了这一高点,这是需要下大力气的地方。公道自在人心,时间迟早会证明一切。
23
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有些事,必须要说,但不一定要做;有些事,是既要说也要做。对加拿大施压,需要综合施策。需要外交辞令,也需要切切实实地出手。加拿大好像有个庞巴迪是吧?
24
孟晚舟事件只是一个小事件,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类似这样的事件会越来越多,要有平常心。老二超越老大的过程中,日子永远不好过,时时都是斗争。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妥协其实是常态,这里的妥协不能是投降。妥协是一门艺术,是对风险和力量的评估后的一种理性选择,前提是,不能触及底线。没有底线的人是没救的,一个国家也是一样。
25
历史上,开辟一个新局面的,永远不会是投降派。妥协和投降是完全不同的,妥协是有目的、有底线的、有博弈的,投降是无底线的,是底线不断可能退让的。针大的窟窿斗大的风,一但底线失守,就会节节溃败。
26
中美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所以斗争是常态。斗而不破依然是双方的底线。怎么不破,却又能争取最大的利益,捍卫根本的利益,不仅仅是考验智慧,更取决于趋势。世界大势,浩浩荡荡,时间永远在趋势这一边,当然,谁能把握趋势才是顺应历史,谁把握不住谁就会有被逆袭。
27
中国军事学者乔良、王湘穗创造了“超限战”这一概念,美国开始使用“超限战”这一战法,既说明美国的灵活,但又反映了力量此消彼涨的一面。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超限战”在某个特定时间节点上,具有巨大威力。那么,我们怎么办?
28
外部压力虽然对中国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内部的问题才是决定中国未来走向的根本。越是大事件,越是凝聚民心和统合各种力量的契机。把每一个棘手的涉外大事件,都当成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是对外部危机的最好的应对。爱国主义资源是任何国家发展强大的最永恒的发动机。
29
最好的斗争艺术,是能够抓住最根本的要害。股市就是要害,中国股市不景气,既是我们的弱项,但又会成为我们斗争的强项。跌无可跌冲击力小,中国承受力相对大一些。美国股市是特朗普的政绩,那么,就不防通过某些手段来打击虚高的股市,这招最狠也最有效。中国法院的一项判断,让苹果股份大跌,这都是可以预见的。你可以看成这是偶然,我们也不会承认这是有意的。
30
每个国家都是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链中的一部分,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掌握生产业链。特良普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打击,看似手握利器,为所欲为,骄横无双,但从长远看,损失的是美国的信誉,付出的是对规则违逆的潜在代价。这个代价和特朗普政府的收益相比,完全不成比例。长期以往,高下立见。
31
有些事情是迟早要来的,与其面临温水煮蛙的无痛死亡,不如来个阵痛分娩。无论是中兴也好,华为也好,还是晋华也好,对具体企业来说,是件祸事,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来说,则是件幸事,这不是阿Q精神,而是有助于打破迷思,不抱侥幸,有助于更清醒地设计斗争战略。
32
孟晚舟事件是贸易战的一部分,这一点必须明确。孟晚舟事件,是美国测试我国对于贸易战决心、意志和斗争智慧的一张试纸,那么,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反向操作,也可以测试一下美国的底线和智慧。注意观察一下事件的走向就知道了。
33
孟晚舟事件将西方的人权的双标彻底暴露了。你跟他讲秩序的时候,他跟你讲人权,你跟他讲人权的时候,他跟你讲法治,你跟他讲法治的时候,他跟你讲利益至上,你跟他讲利益至上的时候,他跟你讲普世价值。真理永远在话语权掌握者手里,那就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真理。
34
贸易战显示了美国依然具有强大的力量,但也暴露出了美国末世情结,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不择手段,越来越不讲章法,从这个角度来看,反而给我们以信心。扛过这一波,潮平两岸阔。将不利因素,化作倒逼改革和开放的力量,中国可以取得更关键的一跃。
35
华为是非常谨慎而最具危机感的企业,一直注意远离政治,但事实证明,再远离政治,也不可能远离国家。你讲不讲政治,都会与政治关联。企业家无国界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国为企业有国界。这不是宿命,而是事实。
36
美国对中国所谓国家资本主义的指责,恰恰说明了我们国企的竞争力。集中力量办大事,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效率永远是最高的。在效率和公平之间,需要一个理念上的平衡。但在某个特定阶段,对追赶者来说,效率至上要高于公平至上,达到超越的时候,再反哺公平,这才能弯道超车和变道超车。
37
领跑者,理应承受更大风阻。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科技无国界,用户有立场。那种四平八稳的“世界主义”立场,在铁血事实面前,基本破产。不管结果如何,如果华为经此一役而一蹶不振,那它就不配是一个世界级的企业。抗风险能力是一个世界企业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38
一个人经历的事情越多,理论上会越成熟越有力量,前提是善于总结得失和调适应对方法。一个国家亦然。头痛医头是庸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是成功都的最根本的素质。类似的孟晚舟事件会越来越多,如何应对,要算无遗策。
39
中国是一个善于忍辱负重的国家,要不是实在退无可退,绝不会如此决绝。如果不是手里有牌,胸有丘壑,也不会如此强硬。不是不想韬光养晦,实在是这么大体量,蹈养不下去了。绝不当头是良计,但在历史机遇面前,如果没有舍我其谁的气度和担当,也可能会丧失掉最好的历史机遇。如果韬光养晦,当年为什么要教训越南?为什么打了速撤,这就叫把握分寸。小富即安那是庸人思维。
40
如果美国能够真正完全掐住中国的脖子,还会费这么大周章来跟你玩?玩个毛线。越是使出各种伎俩,越是其掌握全局的能力有限所致。入眼全球,美国虽然盟友众多,但都各怀鬼胎。当年抵制亚投行,结果呢?当年不承认东海防空识别区,结果呢?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41
对等还击往往会被人牵着鼻子走。高手对弈,往往不局限于一城一池之得失。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是最有效的战法之一。加拿大、美国企业家担心在中国遭到报复,那是太西方思维了,太小看中国的谋略和气度了。
42
贸易战半年来的结果,中国虽然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这些压力不完全是贸易战所致,没有贸易战,有些困难也会暴露出来。是改开必须经历的阶段。贸易战半年来的结果,中美贸易逆差越来越大,中国的朋友越来越多,中国在国际上的作为越来越大,这都是有目共暏的。还是那句话,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43
我很认可余永定的这句话 : 中国的舆论往往指责中国方面的失误(失误肯定有,有些可能还很大),而不知道美国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也可能非常蛮不讲理。偶尔的天真,可能只是学究气,一味的天真就无可救药了——对有些所谓理性的学者来说。
44
别把你在这个社会上的怨气带到对贸易战的判断和态度上来。国家有前途,你才会有希望。当前的中美贸易斗争是大是大非的问题。每个人在大是大非面前都不应糊涂。国家不能退让的地方,别想当然门户洞天你就会享受到所谓的红利。滴滴当初的让利,是为了以后的予取予求。
45
不要认为特朗普大大咧咧的蛮无在乎,他其实是很智慧的。作为一个商人来说,他是很精明的,作为一个政治领袖来说,他又是很复杂、很矛盾的。大开大阖式的冲撞,是特朗普的招法,看似不确定性大,但其实都有规律可循。不可预测性是其给自己的伪装罢了。看穿了他想要什么,就都可以预测了。从危害性来说,希拉里(或其它什么美国领袖)绝不比特朗普让我们更好过。
46
看美国以及共盟国如此忌惮华为,不是华为多么了不起,多么伟大,而是华为在5G技术和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方面,已经领先半个身位。这恰恰说明,5G标准话语权的重要性。保卫华为,不仅仅是为了保卫这个企业,而是保卫我们好不容易才有的标准制造权。夺5G者夺未来的天下,并不算夸张。
47
中国是一个特别的国家,压力越大越出油,越是艰险越向前。越是在面临民族危机的时候,进发出的能量越大。这是西方国家最清楚,也最为恐惧的力量。怎么样把这种力量化作推进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动力,则既是战术,更是艺术。
48
永远不要认为,你比中央决策层高明,无认你有什么奇葩的大脑。个人可以任意发挥,国家一定要张弛有度。掌握的信息不一样,考量的层面不一样,许多时候你认为非常正确的,往往都被打脸了,你可能故意不记得了。去年半岛危机,那些要国家检讨对朝政策的人在哪里了?
49
贸易战,我们不想打,不能不打。是小打还是中打,还是大打,虽然不取决于中国,但也由不得美国。牌都是那些牌,关键是怎么用,怎么组合。如果美国全是王炸,那不叫贸易战,叫贸易碾压和贸易屠杀。所以,对投降派言论必须抵制。对上海财经大学余智这样的学者的误导言论,必须批驳。
50
最后一个判断 : 会有点赞,肯定也会有无数拍砖(甚至可能被封杀,望手下留情)。关于这一个判断,肯定是百分百正确,无须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