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启航:当风起时》还没火? | 专访导演刘畅

“把90年代做成一个漂亮的盒子。”

在昨天之前,或许大部分观众都不知道,吴磊和侯明昊主演的《启航:当风起时》已经播到第三周了。

这是一部以“改革开放”为背景的青春年代剧。故事围绕“萧闯”和“裴庆华”二人的事业和感情展开。尽管豆瓣尚未开分,但近三千条短评几乎都在四星以上,口碑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500

与口碑相对应的,是开播以来还不是很高的市场热度。在该剧的豆瓣小组里,出现了许多“自来水”剧粉,她们集思广益,给宣传支招提建议,希望《启航:当风起时》能被更多人看到。

有网友猜测,除了剧名有些“劝退”之外,可能是年代剧的标签会让人有刻板印象。是这届观众真的不爱看年代剧了吗?《启航:当风起时》和传统意义上的年代剧又存在哪些区别?”

在昨天更新的内容里,包括“萧闯谢航分手”“侯明昊陪裴庆华吃披萨”等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目前剧集刚刚过半,或许在热度方面将会迎来新的“转机”。借此契机,我们找到了《启航:当风起时》的出品公司小糖人,尝试对上述问题做出解答。

以下是毒眸与《启航:当风起时》导演刘畅的对话实录:

 

“创造”90年代

毒眸:当时是怎么接触到这个项目的?

刘畅:最开始公司找到我的时候,我看了小说,其实心里挺发怵的。因为那个年代并不是自己擅长的部分,不在舒适区,所以一直很犹豫。

后来在聊剧本的过程中,我觉得比起恢弘的年代大戏,这应该是一个年轻人奋斗的故事。找到这个点之后,自己就兴奋起来了,决定接下这个工作。

毒眸:片头采用了旧电视机的创意,那个年代老电视信号不好时,的确需要“拍几下”,有很多观众在弹幕里计数。这个创意是怎么来的?

刘畅:我们在一步步整理那个年代东西的时候,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小点,是剧本里加不进去的,需要找一个形式来呈现。因为我们一直有“做小片头”的传统,反正片头曲大家也要跳过,没有意义。所以我们就补拍了很多次,把这些元素拍出来,变成一个片头。

 

如果直接作为片头呈现,转场会有点生硬,所以就想了一个“拍电视”的方式,这个本来也是属于那个年代的特殊记忆,老电视机信号不好的时候,都是使劲拍。

毒眸:小标题用了一些比较生僻的词汇,比如“竭蹶”“韬晦”等等,这些是怎么想出来的?

刘畅:这个过程还挺艰难的。最开始我想到可以加一个有趣的小标题,就自己写了前六集,感觉已经耗尽了文化水平的储备和百度检索的能力,但我觉得这种形式挺好的,就交给编剧卓越老师,问他能不能凑出36集来,最后他还真想了30个。他跟我说,“再多一集就没有了”。

500

第一集小标题:峥嵘

毒眸:我们还用了一些画面比例是5:4的老镜头,是为了呈现年代感吗?

刘畅:老镜头主要是用来做不同城市的背景介绍。这部剧涉及到很多城市,但我们没办法拍外景,一是因为30年前的城市环境和现在完全不同,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地方可以实地拍摄;第二是因为城市画面很容易穿帮。但如果没有大环境的呈现,观众的代入感就会比较差,所以就想了这个办法,我们从中央电视台买了很多之前的老纪录片。

横店一年有300部古装剧,但现在没有影视基地是为90年代服务的。所以在拍摄前期,我们就确定了要用纪录片素材,在拍摄的时候会单独拍一个镜头,用来过渡素材和真实场景。

毒眸:实拍的场景都选在哪呢?

刘畅:像他们住的宿舍、学校和公司这些场景,大部分都是老厂房改造的,现场搭景。像天津师范大学、南开大学这些学校里,都有很适合的场景,但因为疫情都不让进去拍摄,所以只能找相似的楼重新布置。

特效量也很大,小到办公室窗外的景色,大到像北京站,全都得靠特效。其实这部剧的特效技术并不难,就是比较繁琐。现场拍摄的时候,所有人都得盯着,哪里都有可能穿帮。远处有没有车?那个路口过不过车?哪里有空调外机?哪条路上有盲道?这些都要事无巨细地记下来,记漏了要再挑、再擦。

毒眸:剧里出现了很多周润发的电影场面、台词,还有一些经典老歌,这个是你的偏好吗?

刘畅:这些元素是必然会出现的,提到90年代,这些都是绕不开的经典回忆,就像现在《披荆斩棘的哥哥》里,“大湾区”还是那么火,证明大家都对那个年代有情怀。

500

让萧闯去“喜欢周润发的电影”,是为了给这个人物找一个支点,让他的性格和行动有可信的逻辑支撑,比如很讲义气,有“大哥”派头,不然他会看起来有点无厘头和莫名其妙。

毒眸:这次邀请做过《你好李焕英》《火锅英雄》等电影的彭飞老师来负责配乐,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

刘畅:这是彭飞老师第一次做剧集配乐。他真的太好了。在说服他加入的过程中的确费了一些周折,因为他的电影票房已经那么高了,作品都那么优秀,我们的预算也不是很充足,所以就是给他看片,反复和他聊,用诚意打动他。而且我觉得他会很偏爱那个年代,他自己喜欢听的音乐很多也都是那个年代的,所以兴趣也占很大原因。

毒眸:这部剧在片尾的设置上和《棋魂》有点像,都是旋律感比较强的片尾曲前奏搭配一个画面,我们会特别在意每一集结束到哪里吗?

刘畅:会,我们刚刚解决了这个问题,和平台沟通把“跳过片尾曲”的功能推迟了15秒。因为网剧每一集的时长要求没有固定的那么死,有50多分钟一集的,也有39分钟、43分钟一集的,我们会尽量让每一集落在有悬念的点,或者情感比较高潮的点上,用这类情节作为结尾,配上片尾曲的前奏,情绪自然而然就有了。

 

做一个“漂亮的盒子”

毒眸:现在播出的情况在预期之内吗?有没有考虑过年代戏可能跟观众有点距离?

刘畅:稍微有点出乎意料,心里有一些落差。但19集之后剧情可能会有一个小幅度的高潮。

因为无论是题材还是剧名,都有一点点“劝退”观众,但看过的朋友其实都知道,虽然是年代剧,但是我们尽量地避免了那些印象中年代剧“不好看”的部分,选择了有趣的、大家会感到新鲜的部分。

毒眸:像萧闯在剧里的造型,其实是非常潮的,符合那个年代的感觉。

刘畅:对,在剧本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就开始和造型团队沟通,前四个月一直在不停地碰方案。我们的造型团队做过很多类似感觉的文艺电影,比如《南方车站的聚会》《江湖儿女》,造型老师本人也是个特别爱美的女孩儿,因为之前几部戏都是比较现代的题材,她也“憋坏了”,在这种比较新鲜的类型题材和年代背景之下,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想法想表达。

500

毒眸:剧中有个情节是,谢航从上海回来之后,和父母起了很激烈的冲突,父母觉得她不应该放弃银行的工作,和给她介绍工作的男朋友。这种观念会不会和现在的价值观有冲突?会担心观众无法接受那个年代的人物性格和处事方式吗?

刘畅:这种其实不算冲突,即使是在现在,如果有人辞掉了银行的工作,前途未卜的时候,他的家人也不会同意的,银行再不景气也是铁饭碗。

但你说的这个问题的确存在,因为90年代的人的观念放在现在的确会让人难以接受,我们看当时的剧就知道。当时还没有各种各样的思潮沉淀下来,社会也更混乱更复杂。举个例子,前两天我看王志文的剧,他出去跟别的女孩约会,还嫌他老婆给他搭的衣服不好看,其实那可能是真正的90年代发生的事,但放在现在的语境下,就显得不太合适。

所以我们尽量把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做的复杂一些,但是价值观内核还是按现代人的逻辑去组织和设计。我们希望把90年代做成一个漂亮的盒子,把现在年轻人的故事装进去,然后让这两者尽量地融洽。

毒眸:去掉原著里“三角恋”的戏份,也是出于这种考虑吗?

刘畅:原著里萧闯、谢航和裴庆华是有一点偏三角恋,人物关系更复杂一些。谭媛这个角色是编剧新加的,因为我们毕竟不是恋爱戏,没必要把爱情做得那么复杂、那么狗血,会给其它内容带来风险,如果说情感的话,最重要的还是两个人之间的友情,还有他们奋斗的故事。另外我会觉得大家现在不太爱看三角恋的事儿了,对三个人都是伤害。

500

毒眸:现在有一些争议,是觉得爱情戏的部分过多了,特别是萧闯这个角色,感觉有点“恋爱脑”。在事业戏和爱情戏的配比上,这部剧是怎么安排的呢?

刘畅:我们有粗略地计算过,希望爱情戏的篇幅不要超过事业戏,最后呈现上也做到了这一点。前面爱情戏比较密集,是为了建立人物关系,从第19集谢航和萧闯分手以后开始,萧闯南下广州,谭媛后面也出国了,事业戏的篇幅就会明显变多。

至于萧闯“恋爱脑”这个设置,是我们有意为之。包括现在观众的吐槽,也在预期之内。这是萧闯人物成长的一部分。其实也就是3~5集的内容,他最开始平衡不好事业和谢航之间的关系,后面就明白过来了,开始专心奋斗,故事就会变成另外的样子。

之前跟我们另外一位导演马一鸣交流,我问她,你觉得这个剧好看的点在哪?她说就是“男生狠狠地搞事业,女生狠狠地搞事业,男生和女生手握手狠狠地搞事业”。

毒眸:这次和吴磊、侯明昊二位青年演员合作的感受如何?

刘畅:我们的沟通非常多。每一集剧本他们都会很认真地给我反馈,这是对角色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后面我们已经充分地互相信任,他俩会以书面的形式给我提意见,比如哪些台词或动作的设计,我也不需要给他们反馈,到了正式拍摄的时候,他们就知道哪些是修改过的,哪些没有。所以整个过程都非常愉快。

500

而且他俩私底下关系非常好,在给剧本提意见的时候,几乎不提跟对方有关的,都是只提有关自己角色的,我觉得这是很良性的模式,也是抱着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和他们探讨,在某场戏的处理上是否有更好的方式。

毒眸:像《棋魂》和《启航》都是属于青春题材的范畴,但是都叠加了一些新的元素,像竞技题材或者是创业题材,这会是青春剧未来的发展方向吗?

刘畅:我从来不认为青春剧是一个类型,可能只有美国青春喜剧算是一个真正的类型,国内的青春剧从来只是一个伪类型。从影视批评的角度讲,没有这样的类型。我们现在所说的青春剧,其实就是讲年轻人的故事,因为那个阶段最特殊,人从孩子变成大人的过程,会让人物本身发生变化。

毒眸:你在尝试为自己塑造某种固定的标签或风格吗?比如片头曲片尾曲的固定风格,以及你本人会客串出镜这些习惯,会贯穿你的所有作品。

刘畅:其实也没有,我在拼命摆脱“只会拍青春剧”的标签,可能悬疑犯罪之类的类型都会比较想尝试。其实我不太知道自己的风格到底是什么,我很少思考别人的东西,更多靠本能和生活的经验去拍戏,可能渐渐的就有点独特的气质了,但我也不知道是什么。

 

文 | 张嘉琦

编辑 | 张友发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