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珠海航展歼16电子战型号首度公开
据广州日报客户端9月21日报道,9月21日下午4:30,在阳光下,伴着轰鸣,中国自主研制的专用电子战机歼16D轻盈地降落在珠海机场。
歼16D亮相
据称歼16D在2015年12月18日即首飞,到这一天过去了将近6年。垂尾上端的低可视度军徽说明它已正式加入人民解放军空军序列,终于修成正果。
从越南战争开始,电子战正式登堂入室,成为空中作战的标配之一。比如,1966年下半年美国空军的F105飞行员从一开始的不愿意挂载QRC160干扰吊舱到后来争先恐后要求挂载只用了3个月时间。这其间起了最大说服作用的是北越的C75地空导弹,它的另一个名字要有名气得多,叫做萨姆2。美军355战术战斗机联队在两个月里损失了27架F105D,18人丧生或被俘。按照美军一个联队一般3个中队共72架的标准编制,尽管355联队下辖4个中队,但在60天里已经损失了超过四分之一的实力,照这么再打下去不出一年该联队就可以整个取消了。
这架“雷公”眼瞅着药丸
所以美国人疯狂地给战斗机堆电子战装备,除了电子干扰吊舱来软的,还有AGM45“百舌鸟”反雷达导弹来硬的,其实它早就被装上F100F“超级佩刀”了。不过F100航程太短,载弹量小,干起长时间战场巡逻压制敌防空雷达的活还是吃力,被打掉不少。于是被F105G“野鼬鼠”代替,后者到底皮糙肉厚兼航程够大,支撑着打完了越战。战争结束的那年,新一代“野鼬鼠”F4G诞生。
除了防空压制的这一枝,远距干扰飞机其实历史更长。EB66就是美军第一种专业电子战飞机,专司对已知型号的地空导弹雷达进行噪声干扰和压制。不过远距干扰也不敢保证绝对安全,越战期间EB66就有被击落的记录,最有名的就是《巴特21历险记》里那位主人公,他就是那架被击落的EB66上唯一的幸存者。1972年EB66退役,美国空军选中了F111作为电子战平台的后继者。尽管美国海军的EA6B业已成熟,但再好空军也是看不上的。
EF111“大鸦”
至此,美军的电子战三剑客EA6B、F4G、EF111悉数登场。在80年代的利比亚锡德拉湾冲突、空袭利比亚等军事行动中,剑客们联袂出场上演了一幕幕精彩戏码,更是在海湾战争中把电子战的地位推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42天的海湾战争充分展示了沙场之上电磁频谱的控制者几乎可以主宰一切。在三剑客庇护下多国部队空袭机群在伊拉克的天空恣意横行。电磁控制权从此成为各国军界再也不敢轻忽的战争新概念。
时间进入21世纪,曾经辉煌的三剑客只有EA6B硕果尚存,也已是耄耋之年了。美军在研究EA6B的后继者时选择了F/A18E/F“超级大黄蜂”作为平台,新玩意叫做EA18G。EA18G综合了EF111、F4G的高速性、大航程与防空压制能力,又继承了EA6B的多模干扰能力,可谓三剑合一的超级兵器。而歼16D应该就是以EA18G作为目标研制的。
歼16D与EA18G在外观上的相似之处包括翼尖电子战吊舱,取消机炮。由于EA18G取消机炮是为了安置其先进的无源电子战设备——AN/ALQ218(V)2战术干扰接收机的主体,翼尖的两个电子战吊舱则安装了ALQ218的接收天线。因此,歼16D可能也采取了类似的配置手段。只是不清楚歼16D的接收机是否也具备ALQ218所谓的“透视”监听能力,该能力据称是指ALQ218在EA18G释放干扰时仍旧可以监听被干扰的频段,这需要良好的干扰对消能力,估计至少要有40dB的对消水平才能保证正常的“透视”。但这种能力要看干扰对消模块的水平,从外观上是看不出来的。某些网媒仅从歼16D的翼尖电子战吊舱有刀状天线就断定其也具备类似能力是缺乏根据的。
据称ALQ218具有短、中、长基线干涉测量能力,两个翼尖吊舱构成短基线干涉仪。鉴于飞行时机翼会颤动,吊舱内还安装了惯性测量单元以求得精确的瞬时基线长度。其长基线干涉测量设备放置在EA18G机首。在无源定位时,一般而言,长基线干涉用于精确测定敌方辐射源位置,而中、短基线干涉则可快速确定辐射源方向,用于去除测量中的模糊解。
从选择歼16作为专用电子战平台来看,大航程、大有效载荷能力也是中国空军对于未来电子战平台的基本要求。所以,届时必然会有类似ALQ99这样的多模干扰吊舱作为标配。是否能够在携带干扰吊舱的同时也挂载反辐射导弹和空空导弹还需要观察,如果将来能够证明这一点,那么歼16D在使用方式上和EA18G可能会更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