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内看遍梅尚程荀 | 在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湾(内有福利)
2018年12月30日,携“梅尚程荀”经典剧目登陆香港文化中心,一天时间,一人演绎《苏三起解》《昭君出塞》《春闺梦》与《金玉奴》四出传统京剧,荟萃精华,融通进阶。
(梅:《苏三起解》,史依弘 饰 玉堂春)
(尚:《昭君出塞》,史依弘 饰 王昭君)
(程:《春闺梦》,史依弘 饰 张氏)
(荀:《金玉奴》,史依弘 饰 金玉奴)
此次香港演出,是“梅尚程荀史依弘”继上海、北京站圆满成功之后的第三站,77 岁的昆曲艺术家蔡正仁、77岁的丑角艺术家金锡华与71岁的萧派丑角艺术家萧润年,也将一同赴港加盟助阵,在环境优美、时尚与传统高度融合的香港文化中心,共赴一场体验唯美、滋养心灵的精品国粹演出。
▲昆曲艺术家蔡正仁
▲丑角艺术家金锡华
▲萧派丑角艺术家萧润年
▲香港文化中心(图源网络)
繁忙之际,史姐姐接受小编的采访,谈起了她与香港戏迷观众们的缘分。
“1989年的5月底6月初,我即将从上海戏校毕业之际,第一次去香港演出。当时我17岁,带了六出戏,五出武旦刀马旦戏,一出文戏《西施》。有一天,先演《战金山》,接着是《西施》。结果没有想到《西施》演出火爆,不到20分钟的一出折子戏,一句倒板两个好,我当时就是很纳闷,基本上一唱就是一个好。那时的我,对文戏并不自信,这是我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带着文戏正式见观众,我自己也很惊奇,因为这种反响令人意想不到,就连张美娟老师也很激动,演出结束后她到后台抱着我说,‘我的乖乖,你今天太好了。’这是我跟随张老师学戏7年时光,她唯一一次表扬我,第一次爱的表达。
那天演完之后,观众中的一些长辈,就去找我的老师,找我们的校长,提议让史敏这个孩子少演武戏多唱文戏,‘她的梅派很好,特别规矩,应该好好培养她走文戏这条路’。后来了解,当时香港有一大批研究梅派的前辈和资深票友,包括包幼蝶先生,不仅传授,也经常虔诚地探讨研究梅派艺术,很多人受这些前辈们的影响,有着极其专业与高级的梅派审美,非常爱戏懂戏。
这是我第一次在香港演出,一个非常懂戏的美丽城市。后来机缘不断,演出机会也逐渐增多,《杨门女将》、《扈三娘王英》、《狸猫换太子》、《霸王别姬》、《白蛇传》、《昭君出塞》这些戏,我都在香港演出过,还有幸与罗家英先生同台京粤两下锅《霸王别姬》,印象深刻,难以忘记。
现在的香港观众群体与以往大不一样,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看戏主力是老戏迷老戏骨,他们是特别爱戏的一代人。随着时间的变化,香港的城市娱乐生活丰富精彩,年轻受众的审美越来越综合化、国际化,此次再赴香港演出,除了剧目的选择要非常用心之外,如何在一天时间内,吸引他们,打动他们,让戏迷观众们或者从来没有看过戏的朋友们,都能体验京剧不同流派角色的美,这是我的心愿。”
▲“梅尚程荀史依弘”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