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回复上热评了,以一个芯片工程师的角度去看待国内的挑战

我14年毕业去了无锡华润8寸晶圆厂(3300),15年去了上海中芯国际(6000),16年-18年在新加坡GF(25000),19年-至今在一家美国厂商为武汉长江存储提供装机服务(17000)

括号里是工资待遇 补充一点回答之前贴子的问题 新加坡做服务员才1000-1500新币,半导体还算可以了,超过一大半的新加坡工作, 我在新加坡工作压力是国内的1/3 吃饭住宿等开销后每个月往国内的银行卡里能打18000,新加坡组屋HDB房价真的很便宜 15000-20000一平方(没有公摊)但是要入籍才能排队买,或者夫妻都拿了绿卡才能排队买。在18年之前国内芯片工程师待遇就是狗,后面厂慢慢建的多起来了,每个地方都在挖人,待遇才好转起来,我在行内聊聊天,很多在国内的朋友基本都去过新加坡,去的早的早早攒了一笔钱回国就不做半导体了,像我这样16年去的算是晚的了,后面环境改善了才继续做这行业,2000年新加坡工资基本和2020的待遇变化不大,所以去的早干个一年一套房,现在是干个俩年只能搞个首付

给大家简单介绍下半导体产业链

芯片设计(美国苹果/高通,华为海思,还有AMD 英伟达显卡等等都算)这部分利润最高,从业人员待遇最好,对于国内来讲这部分和美国那边差距不小,但还能快速赶超,因为像是AMD/英伟达这些公司CEO几乎很多都是华人(台湾省的),里面的工程师也很多是中国人和华人

芯片制造(台湾省的台积电/联电 韩国的SK/三星 美国的inter/GF 国内的中芯/华虹等等)台积电稳坐龙头 这种都是上游设计商设计好了给制造厂下订单 好比苹果公司设计好芯片给台积电流片,其中苹果公司是没有自己的制造厂,只是单纯的设计部门。像是韩国三星 美国inter都是设计+制造一体的

这部分人的差距也没那么大,芯片制造工程师国内人才挺多的,甚至在国外的晶圆厂里有很多中国人/华人在里面做工程师

差距在芯片制造领域的机台上,光刻机12寸几乎清一色的荷兰ASML厂商,刻蚀美国的泛林lam是龙头,国内做这个的是北方华创。薄膜美国的应用材料AMAT是龙头,国内做这个的拓荆。量测是美国的KLA,还有万能润滑油日本的东京电子TEL,可怕的是不光第一梯队是荷兰/美国/日本的厂商,第二梯队也是美国/日本/韩国的厂商领先 ,国内在这方面盛美半导体占据国内清洗市场 也能算是国内第二梯队,其他光刻/薄膜/刻蚀这几个比较重要的领域 除了北方华创能挤进第二梯队 根本就没其他能打得了 现在都是国家花钱买机台做政策扶持

下图是2020年厂商份额 前面清一色的美国 荷兰的ASLM 还有吃了20年老底的日本 加上奋起直追的韩国

500

美国卡脖子就是卡的机台领域,因为买这些机台会受到美国商务部/官员的监管 我入职中芯国际的时候中芯也会走个流程宣导一下,现在美国就是不卖你机台,你用国内的根本造不出主流芯片 国内机台和美国差距应该在10-15年,台积电就是能随便买机台

芯片封装(江阴长电 台湾省日月光)这方面国内是龙头 但是机台也大部分是美国的AMAT或其他的厂商 国内厂商占比不高

500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