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老电影觉得过于“伟光正”,他们只能感慨反战,理解不了我们战士的精神
【本文来自《昨天刷抖音,又发现了一名bug级志愿军,他叫胡修道》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方天画戟
- 看了很多纪录片,当时的指战员的决心和主观能动性,尤其是普通指战员那种“不论如何,一定要完成任务”,“争着出坑道立功”,这种看着简单,但实际非常坚决的态度,那些所谓编剧导演是感受不到的…
这大概就是时代的特质。
以往很多人看建国后的老电影,都觉得过于“伟光正”,没有人性。为什么,因为说这话的人,是改革开放以后,看着美国大片、西方学术知识成长起来的,他们能理解第一滴血里兰波抱着上校哭的无助,能感慨反战的意义,但他们无法理解,或者无法从内心说服自己相信老电影里描述的那种精神。但同样是老电影中描述的这种精神,对抗日、解放、建国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有切身体会,深刻感悟的。对他们来说,没什么信不信,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推荐一部我喜欢的“老电影”《横空出世》,情节安排很西式,用一个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串起一个大时代,观众的代入感很强。但同时故事精神主线很明确也很清晰,那就是为国奋斗的信念。而在这样的主线贯穿下,个人生活和信念的碰撞,个人选择和国家命运的统一,让整部影片非常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