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新疆女孩让众人泪目,这档央视宝藏节目又来了!

 

  “红的好像,红得好像燃烧的火,它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爱情......”

  9月1日晚,这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让无数人感动落泪,14岁的塔吉克族女孩都尔汗·拉齐尼和12岁的弟弟拉迪尔·拉齐尼,他们用塔吉克语唱起这首歌,来怀念他们的父亲——“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

500

  受到父亲的影响,姐姐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军医,弟弟则是想成为像爸爸一样的优秀的护边员。即使只有十几岁,姐弟俩说起梦想时眼中坚定的光芒让人为之动容。

  拉齐尼的故事是《开学第一课》中来自新疆的故事,但也是无数中国人奋进故事的缩影;

500

  他的儿女们是青春的模样,同样也是无数中国青少年该有的模样——有梦想,也坚定梦想。

  “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这是李大钊在105年前的9月1日在《新青年》上发表的《青春》一文的内容。也是对无数青少年的殷切期盼。

500

  跨过105年的时间长河,2021年9月1日,连播十四年的《开学第一课》如约而至。

500

  带我们走近的,除了拉齐尼一家,还有无数革命先辈的代表李大钊、毛泽东、方志敏、陈望道、蓝蒂裕;

500

  立志用自己的力量建设伟大祖国的彭士禄、张桂梅、谢兴昌;

500

  以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航天员、飞行员、奥运健儿等时代奋进者的群像,缓缓拉开了建党以来一幅可歌可泣的百年画卷……

500

  2021年恰逢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

  用这些关于理想的故事,启迪、鼓舞广大青少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为新学年的开始起好积极向上的“前奏”。

500

500

  时代记忆

  如果说有一部综艺是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共同记忆,那便是——《开学第一课》。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2008年成了特别的一年。

500

500

  那一年的9月1日,即将踏进校园大门的我与《开学第一课》相遇。斗转星移十几载,如今的我已不用在桌前苦苦思索要上交的读后感,但《开学第一课》仍然能牵动我的情绪,吸引着我坐在电视机前等候它的播出。

500

  《开学第一课》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与市场上五花八门的综艺不同的是这一档节目一年只播放一期。


500

  主持“王炸”

  作为“央视厂牌”出品的节目,《开学第一课》的亮点不少。

  有既专业又受观众喜爱的主持人阵容。从最开始的王小丫、李佳明、方琼,到董卿、欧阳夏丹,再到近两年的“双北”组合、“央视boys”……每一个都是功底扎实,国民度极高的主持人。

500

  在手机还没有普及的零几年,我曾和爸爸妈妈坐在电视机前看过王小丫和尼格买提主持的《开心辞典》,也看过欧阳夏丹、康辉等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播报的《新闻联播》,更不用说陪伴我们度过一年又一年除夕夜的春晚……

500

  正因如此,当看到这些主持人的面孔时,亲切和熟悉的感觉也会涌上心头,能够顺其自然地和他们一起去学习,愉快地观看《开学第一课》。

500

  嘉宾“上头”

  在综艺节目不断迭代更新的当下,一档节目是否有高收视率,关键往往在于邀请到的嘉宾能否吸引到更多观众。而《开学第一课》每年邀请到的嘉宾都可谓是“来头不小”。

500

  从刘欢、李连杰,到凤凰传奇、张杰,再到TFBOYS都曾登上过《开学第一课》的舞台。

500

  但这些艺人嘉宾,在舞台上也只是“配角”,真正的“主角”是那些在不同行业中坚守岗位、为国争光的榜样们。

  有“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冠军叶诗文、“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

500

  除了那些被大家熟知的名人之外,还有很多我们并不认识的“普通人”,他们用自己的所作所为体现着“平凡而伟大”的真正含义!

  除了那些被大家熟知的名人之外,还有很多我们并不认识的“普通人”,他们用自己的所作所为体现着“平凡而伟大”的真正含义!

  在2019年的《开学第一课》,95岁高龄的白公馆大屠杀幸存者郭德贤讲述了《红岩》里狱中绣红旗的原型故事,看似不规范的红旗却凝聚了许多战士的心血,他们用生命告诉所有人:五星红旗神圣而不可侵犯;

500

  中国第一代登山运动员贡布讲述了第一代“攀登者”以血肉之躯搭建“中国梯”,将国旗插在珠峰之巅的往事;

500

  海口舰原副政委严冬讲述了率领“中华神盾”打海盗、身披五星红旗护航深蓝的故事;

500

  “嫦娥四号”总设计师孙泽洲讲述了他们为了让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闪耀,“嫦娥人”进行上百次试验的经历;

500

  澳门濠江中学校长尤端阳讲述了升起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和“爱国课”一上就是70年的故事。

500

  如果说“爱国精神”是我们的骨,那“爱国行动”就是我们的肉。只有骨是空谈,只有肉就站不起来。只有把骨与肉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有力量的中国人。

  在2019年的《开学第一课》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将“爱国主义”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不难看出,每一年《开学第一课》的嘉宾涵盖了不同行业、不同人物,使得节目内容多样而富有教育意义,让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将这一年的主题生动诠释、拉开新学年的帷幕。


500

  科技“新潮”

  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学第一课》也有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展示这一年来在我国取得新成就的科学技术。

  比如,2017年的节目中柯洁对阵阿尔法GO、郎朗及他的两位爱徒先后和机器人TEO一起弹奏钢琴。

500

  2018年京剧少年王泓翔和来自虚拟世界的美少女“犀”,共同为大家唱了一曲清新高雅、风骨傲然的《墨梅》。

500

  2019年的《开学第一课》再次打破了我们对“机器人只能作为玩具”的刻板认知,它展现给我们的是s1机器人的实用性,即灾后救援。

500

  这是科技与现实的碰撞,机甲大师们展现了机器人科技对于现实生活的影响。

500

  在山区,灾害的发生通常伴随着山体中石块的掉落。下图是一个推土机器人,它可以把土块推下山崖,为后来的救援车辆、人员提供一个可经过的道路,这在现实中的意义也是十分重要的。

500

  还有这种铺桥机器人,可以将自身铺成路让后续的救援车辆可以快速通过断桥。

  2020年,因为疫情的缘故采取了特殊的上课方式——线上“云课堂”。《开学第一课》在北京、武汉同时安排了录制。其中武汉课堂的录制地点是曾经的武昌方舱医院,节目还通过“云连线”的方式让全国多地的中小学生参与了课堂互动。

500

  今年,更是开设了“太空课堂”。通过“天地连线”的方式,请天和核心舱中的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为同学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

500

  不仅示范了一套“巡天太极”,“太空导游”刘伯明更是以Vlog的形式,带同学们全方位漫游空间站。

500

  随后更是用两个科学实验,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动手实验的兴趣。

500

  这样的环节真正意义不仅在于学到技术、得到锻炼,更是想通过这种形式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

  如撒贝宁所说:“兴趣是最重要的推动力。”

500

  在《开学第一课》展现科技成就的环节,是为了能够影响新一代的孩子,让他们在孩童时代就能对科技产生兴趣,从而希望他们能够在未来投身于高精尖的科技工作中去,为建设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热爱科技,我国科技才能不断发展。


500

  主题“潮流”

  每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依据哪些事情选定的呢?

500

  2008年,首届《开学第一课》在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的背景下,以《知识守护生命》为主题,对全国孩子们进行应急避险教育和生命意识教育。

500

  2009年,第二届《开学第一课》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背景下,以《我爱你,中国》为主题,为全国中小学生开了一场爱的主题班会。

  2015年,第八届《开学第一课》以“英雄不朽”为主题,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精神指导,以青少年的独特视角,向孩子们讲述一个个英雄故事。

500

  中华骄傲,是文化的骄傲,是民族的自信。这份骄傲和自信,深深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里,流淌在中华文化的血脉中。

  2018年,第十一届《开学第一课》,以“创造向未来”为主题。通过“梦想、奋斗、探索、未来”四个篇章,鼓舞广大青少年坚持梦想,努力奋斗,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500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十二届《开学第一课》以“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讲述为了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而不懈奋斗的动人故事,带领同学们见证伟大祖国的发展历程。

500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第十三届《开学第一课》,以“少年强,中国强”为主题,传递“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

500

  我们会发现,每年的《开学第一课》将这一年的国家大事、社会重大事件,转化为直白但动人的课程,让每一个上这堂课的孩子能够得到启发,把每年发生的时事转变成为培养青少年的珍贵教育资源,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孩子们送一份最好的开学礼物!

500

  历经14年,《开学第一课》每年按时与观众们见面,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记忆。其原因不仅在于金牌级的主持人阵容、优秀的嘉宾、紧紧围绕时代的主题,更在于对青少年精神和灵魂的教育。

  百年前,梁启超曾经说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500

  现如今,习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大会上寄语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青少年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随着《觉醒年代》等电视剧的播出,“一百年前的青年”这个话题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我们也开始把目光转向一百年前那群意气风发的青少年身上。

500

  那一群青少年,在动荡的年代,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用生命谱写了信仰之歌。

  那么如今的中国,又需要什么样的青少年?

  这就是《开学第一课》所思考的问题。

  翻开历史的书卷,我们会发现很多文人墨客都描写了青少年该有的模样。其中最振奋人心的是鲁迅先生在《新青年》上说的一段话,表达了他对中国青少年的期望。

500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我相信这也是《开学第一课》想体现的青少年的模样。

  主      编:阿布德吾力

  副  主 编:刘美仪、艾孜则

  版      块:聊撩好书、疆来电台

  版      主:帕孜丽娅、米合热阿依

  作      者:蔡晓璐

  主      播:娜菲莎

  校      对:穆耶塞尔·迪力木拉提

  排      版:苏比努尔·库尔班

  图片来源:网络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