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 把养老院“搬”回家
何让老年人尤其是失能、高龄老人不用走出家门,就能享受到养老机构的专业照护?
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把养老院“搬”回家。
打造“原居养老”全龄段照料社区
今年,在全省城乡社区近邻服务试点工作中,被确定为全省唯一试点市的厦门开始试点探索家庭养老床位,推动全市养老服务机构拓展居家养老服务,整合社区医疗、康养、家政、助餐、文化、教育等优质资源,将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延伸到老年人家中,开展生活照料、居家监护、衰弱干预等服务,实现居家机构化服务场景,打造“原居养老”全龄段照料社区。
“跟在养老院差不多,费用还不到一半”
擦身、梳头、按摩
……
20日下午
养老护理员上门一番服务后
湖里区江头街道吕岭社区87岁的蔡女士
精神了许多
与护理员聊起天来
养老护理员在蔡女士家中为其进行腿部按摩
去年底,蔡女士突然身体发软
就再也无力站起来
儿女们轮流看护一段时间后
实在有心无力
在霞辉社工的推荐下
今年5月
与吕岭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签约了家庭养老床位服务
每月花费 2100多元
蔡女士每天就能享受到养老机构提供的
定制午餐、个人卫生、饮食照料
临床护理等个性化服务
护士也会定期上门测量生命体征
这样的养老方式
老人安心,子女放心
邱先生
蔡女士的儿子邱先生说:
“真的是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跟在养老院的服务一样。老人不用离开家人,费用也比请保姆或送养老院省了很多”。
92岁的独居老人陈女士感受更为深刻
大腿骨折的她
先到养老院住了近一年
去年,她回家过年
因疫情防控无法返回养老院
考虑到老人需要专业照护
家属便尝试家庭养老床位服务
一个月后,老人特别满意
服务便延续至今
陈女士:
“跟在养老院差不多,费用还不到一半,而且在家里更自由,饭菜也更合自己口味,心情更好。”
大力推广“家庭养老床位”
“家庭养老床位以养老机构为依托,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支点,将机构内专业化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中,被形容为‘搬到家中的养老院’。”厦门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副处长林彦龙说,厦门在大力发展城乡社区近邻养老服务的同时,将把“家庭养老床位”作为完善城乡社区“15分钟近邻养老服务圈”的重要举措之一予以大力推广。
思明区嘉莲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内,护工陪老人们玩游戏
据悉,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社区近邻服务试点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龙召开现场推进会动员部署,分管副市长黄燕添主持全市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研究制定 《厦门市养老服务机构拓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根据《工作方案》,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一批具备较好条件的养老机构,试点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拓展居家养老服务,上门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个人护理、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
据介绍,厦门市将家庭养老床位试点纳入市、区财政优先保障范围,对家庭困难的兜底保障对象给予 5000元建床补贴和半护理每人每月 不低于600元、全护理每人每月 不低于800元的护理补贴,对本市户籍老年人提供每人每月 250元的运营补贴。对试点成效突出的服务机构,市财政还将给予 最高50万元的奖励。目前,已经确定两批共5家试点机构。按照计划,全市年底前将至少建设家庭养老床位 800张以上。
在家人陪伴下享受优质养老服务
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养老服务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领域
数据显示:
1、厦门全市有各类养老床位15773张
2、每千名户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40.9张
3、老年群体中约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
4、7%由社区代为照顾养老;90%以上选择居家养老
湖里区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
较早试点拓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实践反馈不错
仅机构所在的吕岭社区
就有12位老人签约家庭养老床位服务
林佩芬
“90%以上选择居家养老,说明家庭养老床位更契合当下需求。”
厦门市政协委员、湖里区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创始人林佩芬认为,无论是从观念,还是从费用上,在家养老都是目前多数家庭比较好的选择。家庭养老床位这一创新举措极大缓解了家庭养老的难处,实现了老年人在家享受专业照护服务的需求,符合当下养老服务需求以及养老行业发展现状。
作为思明区家庭养老床位试点机构
厦门德善堂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已经着手启动这一工作
据德善堂养老部经理赖仔娇介绍
根据前期摸底调查
全市居家养老且有生活照护需求的
轻度及以上失能(含失智)
等级老年人7000余人
其中政府兜底保障对象有400余人
厦门德善堂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组织养老护理员开展理疗手法培训
在赖仔娇看来,家庭养老床位不仅减轻了老人的经济负担,为失能老人的养老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让老年人不用脱离熟悉的环境就能享受到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还节约了土地资源和养老机构建设费用。相关试点城市发现,当达到一定规模后,投入一个家庭养老床位的费用是投入一个机构养老床位的15,而签约家庭所需承担的费用也不到机构养老的一半。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白锦焜表示:
“家庭养老床位虽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但也不能盲目发展,它需要有足够的专业化力量支撑。”厦门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白锦焜表示,接下来,厦门市将加大家庭养老床位的发展力度,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和覆盖面,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措施,让家庭养老床位成为养老机构发挥近邻服务支撑作用。同时,加强家庭养老床位的监管,将家庭养老床位纳入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出台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让老年人在家人陪伴下享受安全、放心的优质养老服务。
家庭养老床位与家庭病床已实现二合一
作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厦门在养老服务工作上已有不少探索
基本形成
“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
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白锦焜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
“当前,厦门市养老服务发展还存在结构性矛盾。”白锦焜说,一方面,服务能力较强、广受服务对象赞誉的养老机构,受限于现有机制,只能在养老院内开展服务;另一方面,老年人对专业化生活照护和医养结合护理的需求较为强烈,但因机构养老费用较高或家庭养老观念等原因,大多选择居家养老,“养老服务的供给和需求的对接渠道亟待打通。
厦门市智慧养老监管服务中心内,全市各服务对象(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各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记录都可实时掌握,养老服务热线也全天开通
建设家庭养老床位
把专业养老机构的养老床位“搬进家”
作为一种近邻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探索
正是为了完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
机构养老相互衔接的专业化照护服务体系
为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
居家养老提供专业化照护服务
林佩芬
湖里区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创始人
“作为近邻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养老床位与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短期托养床位、养老机构的集中照料床位,共同构成养老服务‘三张床’。”
林佩芬认为
家庭养老床位
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养老护理员
养老人才短缺等难题
需要政府部门多方统筹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有业内人士建议
根据其他城市经验,家庭养老床位的一些医疗康复服务如能纳入医保,并建立长护险制度,能大大减轻服务对象的负担,有利于家庭养老床位的推广。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市卫健委已明确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在办理家庭病床报备审核手续后,可同时提供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家庭医疗诊疗服务,实现家庭养老床位与家庭病床“两床合一”。厦门市医保局也正积极推动,争取长护险试点尽早在厦落地。
白锦焜
“厦门市将积极融合多方资源,将更多更好的养老服务延伸到居民近邻和家中,确保老人们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试点进程中,厦门市民政局正在细化试点监督要求,建立服务主体退出机制,对反复违规、拒不改正或情节严重的机构取消试点资格并予以处罚,通过充分运用各种数字化、可视化手段实施全程化监督、多渠道监管,加强对试点项目服务质量的考核评估,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同时,建立完善多部门联合检查执法制度,进一步加大信用监管和联合惩戒力度,引导和规范各类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试点、提供优质原居家庭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