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红色政权,是由无产阶级领导建立的政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革命政权称为"红色政权"。1927年江西工农革命军的建立,开辟了东固、桥头等革命根据地,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是中国红色政权建立的雏形。
在土地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通过武装斗争,实际中创立了许多的苏维埃政权,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国的红色政权在组织形式上,与苏维埃政权是相同的,但其后来在实践上的应用却不尽相同。苏维埃最早产生于俄国的1905年革命,是当时俄国工人阶级领导罢工武装起义的组织机构,在1917年十月革命武装起义胜利后,苏维埃成为了俄国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有的组织形式。苏维埃形式早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便在《中国共产党纲领》有所提及,但苏维埃政权在中国的广泛建立和发展则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发起的,在共产国际的推动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了各地人民的革命起义,即以代表会议为工农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在各地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
毛泽东对苏维埃政权的理解以秋收起义为节点存在差别。秋收起义前,受共产国际的影响,毛泽东所要建立的政权形式,也是指按照俄国为指导的以城市为中心的掀起个别省份暴动的十月革命式的苏维埃政权。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迫于形势走上井冈山,他所要创立的苏维埃政权在中国的实践发生了变化,即“红色政权”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成为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以红军作为军事支柱,以山区作为根据地,以县城作为政治中心,不断开展农村土地改革来扩大社会基础的“红色政权”。
一、红色政权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来自苏联社会主义政权建立的启示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等文章大力宣传俄国的十月革命,他成为了在中国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之间迅速传播,到了1920年,在组织层面上的中国共产党建党工作已有了初步进展,而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更是给了处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压迫下的中国人以莫大的鼓舞,在落后的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苏维埃政权变成了可以实现的目标。
(二)大资产阶级背叛革命后的现实
1927年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不仅是大资产阶级背叛了革命,甚至是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上层分子也脱离了革命,坚守革命斗争的也只留下了工人阶级、农民大众和一小部分小资产阶级分子。正如毛泽东所描述的那样,“现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资产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阶级的经济的剥削和政治的压迫比从前更加厉害。”[1]面对在城市工人运动和农村农民运动遭受白色恐怖的现实,“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个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2]
(三)党内革命建设的分歧
在第一次国民革命战争失败之后,正确分析国内阶级斗争形式,并制定正确的革命战略方针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内部对于革命的前途产生了原则性的分歧。右倾机会主义——即取消主义者认为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因资产阶级的胜利而告终,资产阶级已经确立了政权并将巩固其统治,而中国的无产阶级应该放弃革命,转为合法运动,以待“将来”继续社会主义革命。但显然,这一做法进一步助长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对人民的反动统治,许多的革命志士因反动派的屠杀政策而牺牲。与此相对,左倾盲动主义者则反对后退,他们把革命的主要希望寄托于大城市的武装暴动,而历史也证明,这种左倾冒进的路线使革命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在国内阶级变动的客观条件下,去争取革命的胜利,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红色政权存在的现实价值
(一)红色政权产生的合理性分析
在被白色政权包围的若干小块地带,有红色区域的产生在中国是存在的,“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周围白色政权包围中发生和坚持下来的。”[3]这是由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是帝国主义通过军阀割据实力的博弈来蚕食中国获得利益的土壤。新旧军阀的更替并没有改变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反而加强了身受残酷压迫的人民大众的反抗暴力统治的决心。在经受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区,在拥有经历过民主政治训练下和接受过工农影响的红军政权的军事保障下,在由共产党组织力量领导和政策指导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提出武装斗争理想不仅对革命军队的建设发展由积极作用,对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提供了正确的指示。
中国的革命必须从农村开始,不同于俄国工人阶级革命,在传统的中国,农民是最广泛最革命的阶级,只有在农村发展革命,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中国革命的力量才能发展,白色统治的根基才会被动摇。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有军事力量的支持。正如八七会议时毛泽东所说“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只有建立革命的军队,从事武装斗争,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才能够长期存在。
(二)红色政权建设的发展之路
1927年11月2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战士澎湃的领导下,发起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运动,经过烧田契,分土地,中国第一个工农政权——广东海陆丰苏维埃在海陆丰大地上正式成立。正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存在,为南昌起义的南下余部提供了必要的生存空间,使这支革命队伍不至于泯灭。也正是这次农民革命运动的成功,再次显示出了中国农民无比强大的力量,中国红色政权的建设由此展开。
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之后,毛泽东适时走上了井冈山,经过1927年11月到1928年3月先后创建了茶陵、遂川、宁冈三县苏维埃政权的具体实践,在湘赣边界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并创造出了与俄国十月革命通过城市革命建立政权模式不同的中国红色政权模式,而且进一步升华为了“红色政权”理论。
1929年红四军为了摆脱经济困境,离开井冈山开辟了赣南、闽西根据地,从而使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为以后的最终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革命路线奠定了实践基础。
三、历史给予的启示
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大革命的失败,从中国共产党人建立第一个工农政权到彻底的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从马克思列宁主义获得理论汲养,从俄国十月革命获得实践指导,再到建立中国农村武装割据红色政权,经历了二十多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一历史过程充分证明,“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4]
四、红色政权的当代意义
红色政权最初建立在革命的年代,是为了打倒压迫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应运而生。在处于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革命的精神永不褪色,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建立的共产党政权根基稳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依然是保卫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柱。红色政权的存在寄希望于社会主义的中国,其发展亦必依靠不断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原有军事理论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2][3]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 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7,48,49.
[4]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 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19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