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赏析之“女强人”——王熙凤

在《红楼梦》的各个人物形象中,我认为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是作者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位,《红楼梦》的前半部分中,王熙凤可以说是作者极力描绘的,她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主角,但却是最鲜亮闪光的一笔。作者对她有很高的评价:“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确实,王熙凤她聪明美丽,机智幽默,八面玲珑,文中说她是“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贾府中的男人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她的,她的精明才干使得整个贾府上下对她心服口服,她的幽默机智使大家都离不开她。我想如果没有她,《红楼梦》一定会减色不少吧。

王熙凤是一个很复杂的人,她既心狠手辣又存有良善之心,既精明强悍又风情万种,既恃才傲物又怜贫惜弱,她的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要强,也正因为她的要强再加上她的管理才能,所以她成为荣国府和后来的宁国府的当家人,管理着上上下下几百人,这放在现在就是一个公司的ceo了吧,她可以当之无愧的称为“女强人”。

而且她这个“女强人”是做的非常成功的,她把贾府上下管理得井井有条,尽力维护外强中干的世家的脸面,想尽办法减少开支,增加进项,伺候一大家子的吃穿用度,她是非常尽心尽力的。那么接下来就说说这个“女强人”“强”在哪里,才使得她如此得心应手的管理贾府。

人情练达,聪明机智

王熙凤是大家闺秀,对于世家的规矩、人情往来非常了解,她能够揣摩每一个人的心思,能恰到好处的照顾到每一个人。比如探春说王熙凤我们想请你做个“监社御史”,王熙凤马上就猜到她们是缺个“进钱的铜商”,是想要赞助了,于是她说“我明儿立刻上任,放下五十两银子给你们慢慢作会社东道”。这边刚说,她那里早就猜到了,大家都笑起来,所以李纨说:“你真真是水晶心肝玻璃人”。这里就体现出她的八面玲珑,很能照顾人的感受。

她也是聪明机智的,在很多尴尬的场景下,全靠她的机智才能使气氛回转,三言两语就化解了尴尬,让人不得不服。有一回,贾赦色胆包天,看上了贾母的大丫鬟鸳鸯,把贾母气得不行。为了哄贾母开心,凤姐、王夫人、薛姨妈等人便一起陪贾母打牌。期间,凤姐故意假装小气,一会儿悔牌,一会儿故意输钱不给,逗得贾母狠狠笑了几回。见贾母情绪好转,凤姐趁薛姨妈说她小气之际,立马起身,指着贾母素日放钱的一个木匣子笑道:“姨妈瞧瞧,那个里头不知顽了我多少去了。这一吊钱顽不了半个时辰,那里头的钱就招手儿叫他了。只等把这一吊也叫进去了,牌也不用斗了,老祖宗的气也平了,又有正经事差我办去了。”话未说完,引的贾母众人笑个不住。

可见正是她的聪明机智使她成为贾府的一个中心人物,大家有了什么困难都下意识地请她帮忙,在大家心中是一个她可信可靠之人。

精明强干,理事果断

这一特点在她管理宁国府时体现得淋漓尽致。先是一针见血指出宁国府的弊病,然后立马走马上任当众宣布管理办法,文中写道:“既然委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诸事由得你们。再别说‘这府里原是这么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一点儿,管不了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理!” 她针对宁府的弊端,让大家各司其职,忙而不乱;再加上她软硬兼施,杀一儆百,让那些奴仆不敢再有别的心思,把宁国府治理得井井有条。这里就能看出她的精明强干,在处理事情时很有手段,大刀阔斧地去实行自己的想法,全府上下被她收拾的服服帖帖。

 

幽默圆滑,泼辣俏皮

凤姐还幽默风趣,经常逗得人捧腹大笑,所以在全书也是一个润滑剂般的存在,有一次宝玉不小心冲撞了宝钗,遭到宝钗冷嘲热讽,噎得宝黛二人羞红了脸。王熙凤见苗头不对,又戏谑道:“你们大暑天,谁还吃生姜呢?”众人不解其意,便说道:“没有吃生姜。”凤姐故意用手摸着腮,诧异道:“既没人吃姜,怎么这么辣辣的?”一个幽默的玩笑,将尴尬化于无形,三人也一笑置之了。在凤姐缺席中秋宴时,贾母感慨道:“偏又把凤丫头病了,有她一个人说说笑笑,还抵得十个人的空儿:可见天下事总难十全!”

可见凤姐还是一个“开心果”,只要有她在,就不用担心冷场,所以全书中大多凤姐存在的场合都是非常其乐融融的,各种插科打诨,搞笑的话语层出不穷,是一种很热闹的场景。也正是因为她的幽默圆滑,泼辣俏皮才使得她深得贾母的喜爱,更有利于她管理贾府。

虽然她是一个“女强人”,固然人前风光无限,但人后却是她的鞠躬尽瘁,连生病都不能安心的休养,而是继续协助探春管理贾府,却是她的丈夫只想从她那里拿钱,对她没有丝毫的爱意,毫不怜悯,令她有说不出的苦楚。为了成为“女强人”她失去了太多,可以说凤姐是成也“女强人”,败也“女强人”。她的好强是她最大的特点,但却也令她以悲剧收尾,令人唏嘘!

纵然凤姐的结局并不好,但很大的原因不在自身,而在当时的背景,当时的大环境,而凤姐作为一个封建家族里出来的女性,她冲破了许多桎梏,虽为女儿身,却比男儿强,她的身上有许多闪光点,她凭借自己的本事让全府上下对她心服口服,这种能力即便在当下也是非常可贵的。因此我认为凤姐是可叹又可敬的,正如红学大家王昆仑所说:“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