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文宏医生的舆论风波事件谈起:中国的舆论场,需要共识大于分歧

张文宏医生的事情说起来也很简单,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不懂政治”

500

我在这里没兴趣去研究张医生的屁股,因为我相信他是一个爱岗敬业的共产党员,并且肯定他在新冠疫情里对抗疫做出的贡献。

我也不建议网友去纠结他的屁股,用饭圈那一套去搞臭一个人---这并不是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方式,反而会让社会变得更加撕裂。

面对张文宏医生这件事情,我的建议是跳开事件本身去谈,用一个更高维的视角来甚至一个基本事实,那即是:

中国当下的舆论场到底需要怎样的媒体形态?

500

1. 共识大于分歧

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基本论点。基于孕育中华文明之生态土壤的特殊性而衍生出的大政府形态,其所需要与之配套的媒体形态与西方那种小政府下的媒体是有所区别的。

从这次郑州大水就看得出,中华民族所在的这片土地自然灾害多,资源紧张,是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力量赈灾的。由生态环境决定了政治制度,也决定了社会基本的意识形态。

500

中国人平时喜欢窝里斗,但遇到大灾大难多半会团结起来;而看看对面山巅之国,倒塌公寓前面白蜡烛唱歌的神奇操作令人瞠目结舌。

这背后其实都是有文化逻辑的,而文化逻辑源自生存环境的约束,对于一个具有明显环境特征的国家来说,任何与之配套的“社会器官”,都应该符合其源生文化逻辑。

那么对于中国这样的一个国家来说,舆论层面的共识是优于分歧的。或者说需要一个大共识与无数个小分歧之前的共存。

这就与西方那种以表达个体独立观点为天经地义的媒体形式区分开了。

500

或者说,为何中国始终不能形成西方那种互相对撕的第四权媒体形态?这并不是因为中国人缺乏“独立思考”,恰恰是因为中国这个国家的源生文化需要“共识”大于“分歧”。

49中事件后,我在听《观棋有语》节目时,很赞同苏师傅他们提到的构建中国特有的媒体形态的观点,这与我的一些思考不谋而合。

从我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媒体应该避开西方媒体那种各说各话的理中客风格,在大共识下去寻找一种小分歧。这样可以避免大多数毫无意义的撕逼。

就像马督工炮轰乡建派那件事情之后,我也一直在反思。我认为工业党与乡建派根本不应该撕起来,因为从更高位的角度来看,他们其实是存在共识的:

对于工业党来说,生产力发展下的国防独立,产业崛起其实是在谋求产业技术的独立。

乡建派所提出的本土化话语体系构建,其实是在思想文化层面谋求独立。

这两种述求背后都有一个相同的阻力,那就是西方对我们全面的军事、经济以及思想文化霸权。

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工业党还是乡建派,他们最大的敌人在于买办与其背后的以美利坚为首的霸权体系。

如果明确这点的话,这两派之间的撕逼就显得毫无意义。或者说他们其中如果有那么些个有格局的人物的话,就应该通过这种共同诉求将两者团结起来,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发光发热。

所以我长期以来说马督工没有格局,说的其实是这一点。

2. 与美国为首的西方的全面斗争,就是当代中国社会所需要的最大的共识

对于大政府逻辑下的中国来说,其共识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呈现方式。

而到了近代,因为被西方搞得几乎亡国亡种,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者作为一种民族共识就具备了强烈的现实意义。

500

在教员时代,我们追求的是领土的独立、军事的独立、政治主权的独立;在邓公时代,我们追求的是经济发展的独立性;而在习主席时代,我们追求的是产主权、金融主权与思想文化主权的独立。

可以说就算在今天,中华民族独立于西方的全面霸权仍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全民共识。

判定这种共识的现实价值的逻辑基点在于:“与西方斗争的收益可以惠及全民”

为什么我要说这句话,因为这样就会使得这种斗争不再是单纯的价值判断。

如何判断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之前从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发展的角度,我已经阐述过。简而言之,中国本土的产业资本的强势会给全民带来更高附加值的收益。

同样的成本,国产车卖10w一辆,进口车卖20w一辆,你就是比别人少赚10w,通过产业分配到就业收入里的数数就是要少这么多。什么时候国产车卖得跟进口车一样贵,那么至少可供中国的汽车产业从业人员分配的剩余就会比现在充裕得多。

500

在就业的前提下,收入分配不公的宏观呈现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地位差距;中观呈现是行业利润的多寡;微观的呈现是企业如何在内部进行利益分配。

说得简单点:

宏观:强势国家占据产业高地,占据金融高低(货币霸权),可以用同样的成本做出更高的溢价。这背后是军事霸权作为底层逻辑,文化霸权作为上层逻辑,相辅相成形成的钳形攻势。

中观:强势产业具备吸纳三要素(投资/就业/消费)的能力,进一步加剧全产业之间的三要素分配,进而与利润分配相互影响。

微观:企业内部分配机制,老板是更倾向于极限压榨你还是与你分享利润。

我们理清这么一个宏中微的结构之后,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要在发展的逻辑下(注意这里说的是发展逻辑,当然还有一种躺平逻辑,这里不论述)使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宏观层面不可避免地要与西方的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形成一定程度的斗争。

更何况,现在的形势还是我们的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基本处于劣势,这点,看看满大街溢价满天飞的洋货就知道了。

站在国家的角度,解决宏观与中观问题是首要的。而宏观问题的核心矛盾点就是与西方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冲突。

明白这点,就可以理解为何官媒连连发声,批判张文宏所提出的“与病毒共存”论。

张文宏医生这句话,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没什么问题,但从政治的角度上来说就问题大了。

因为与西方斗争作为一种中国社会的基本共识,在当下的局里是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的。

这种现实意义在上面我已经论述过,但在这里需要补充的是我们对斗争的理解不能过于简单粗暴。

斗争并不是单纯地打架斗殴,互喷互骂。更不是说要把西方国家一棒子打死。

斗争是一种思想文化,科技产业的全面较量。其核心在于:

1. 中国人民不卑不亢,有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产业自信,能够淡定自如地批判西方之短,学习西方之长,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击其糟粕令其抓狂。

2. 明确主要矛盾,团结可团结的。虽然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与西方存在冲突,但哪些冲突可以缓,那些矛盾可以消,而哪些东西又是寸土不让的,这里体现的其实是一种政治微操。

比如,最近中国与法国开始互相认证驾照了,这相当于以后中国驾照也可以在欧洲畅游。在欧洲与英美之间,欧洲显然不是我们的主要矛盾,我们与之的斗争的度和跟英美盎撒体系斗争的度就会有所区别。

500

在与西方斗争的大共识下,根据战略需要而做出细分也是必要的。谁可作为和平相处的朋友,谁是当下全人类最大的公敌?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可以想明白。

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的网络大V与广大网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对于张文宏医生这样的网络大V来说,应该明确此种共识对于中国舆论场的重要性,在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发言的时候,不应该过于地执着于西方媒体环境下所塑造的那种理中客的形象。记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身为一名中国人,就应该尊重自己源生文化的逻辑,否则就自然会遭到别人的批评。

对于广大网友来说,对于张文宏医生的批评应该跳出饭圈思维,不能单纯地通过对其形象进行抹黑来达成宣泄的目的。要肯定张文宏医生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专业性,但也要批评其作为网络大V的缺乏基本文化政治素养的问题。

对于二元对立的二极管思维我们是需要深刻批判的。

在批判的同时,也要学会“入局思维”“结构思维”,辩证地看待问题。

无论是网络大V还是普通网民,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要知道,被西方那套low逼至极的舆论话术所裹挟,总是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不是吗?

3. 文化自信是一场人民运动

文化复兴永远都不是某一派文化精英的事情,而是全体人民的事情。我们的媒体作为面向大众的第一媒介,在文化复兴当口负有最关键的责任。

媒体的表达方式,媒体的格局与觉悟,将对大众产生深远的互动与影响。

新时代的媒体,已经从传统的中心化媒体转变为媒体平台与自媒体个体。这就要求每一个具有一定发声能量的信息节点都要深刻理解所谓“共识”对于中国社会的重要性。

这其实是对自身文化源起的再一次解读,需要认真对待,也必须认真对待。

而文化自信的起点,就在于敢正视美利坚这个庞然大物所犯下的种种可笑的错误。对其批判,并以之警国人。

理中客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行,但偏偏在美利坚身上是不可行的,因为对美利坚清算意志的薄弱,实际上就是对全世界承受其剥削人民的不公,更是对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不公。

500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深刻的Sin,不应当纳入理中客的范畴。因为这与人之基本良知与切身利益,即于义于利都是说不通的。

这种对美利坚深刻批判,且抱有勇气去批判的行为,我谓之“戏雕”

从更广阔的世界来看,戏雕并非中国人民的述求,更是全世界人民的述求。即便是看上去跟美利坚穿一条裤子的欧洲,戏雕对他们来说也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这是我从多个德国教授见面就骂“scheiss American”的经历中悟出来的。

戏雕作为一种具备全人类共识基础的共识,理应被中国的舆论场合理地消化,在全面瓦解鹰酱的霸权的进程中,一点一点发挥出其应有的威力。

而基于此,中国的网络大V们在一些原则性的,诸如“新冠病毒起源”“美利坚抗疫韧性第一”的问题上,不应当做一些过于理中客的表述。没有合川流氓这般奔放的,就实事求是地告诉公众美国做得很不好。而内有猛虎的人,则可以对之调侃,如乌合麒麟那般艺术性地去表达。

总之,文化产业仍然处于被动的我们,是没有这个资本西装革履地坐在空调房里装理中客的。更别提把西式媒体原则作为一种水土不服的《圣经》来使用。

戏雕是当下永恒的主题,而在戏雕之前加上嘿嘿嘿三个字,则更彰显五千年文明之大国之底气。

所以,嘿嘿嘿,戏雕!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