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神,毁神,一夜之间

作者丨 震惊叔

来源 |  当时我就震惊了

500

人们喜欢造神,因为神无所不能。

人们也喜欢看神跌落神坛,通过否定成功者来无形中证明自己的价值。

当大众的目光离开了充满掌声和欢呼的赛场,开始转向研究运动员私下的一言一行,并试图从细枝末节中,节选出能够掀起新一轮舆论浪潮的素材。

奥运会虽然结束了,但「毁神计划」才刚刚开始。

500

在2020东京奥运会上,杨倩是夺得首金的人。

由于领奖时对着台下可爱比心,笑眯眯的样子击中了无数网友,让她瞬间成为本届奥运会的“初代顶流”。

同时有人提到了她清华学生的身份,赞扬妹妹不仅射击实力强,还是个学霸。

这一信息很快在网络上进行数轮传播,加上网友自我臆想的“总结归纳”,最终演变为一句奇怪的话术:

“因为清华大学放暑假,所以才抽空来奥运会拿了个金牌。”

500

天才的帽子不由分说地扣在头上,训练场日日夜夜的刻苦努力被一句话轻松淡化,运动员总是这样莫名其妙就被拱上神坛。

而将杨倩拉下神坛的,则是去年她发的一条关于收藏NIKE鞋的微博。

尽管那时新疆棉事件还未发生,收藏鞋子也不过是小女孩的常见爱好,可有些人却始终故意装睡不醒,借爱国之名对着妹妹恶语相向。

穿耐克?跪族女孩?不爱国?

滚粗!

500

这幅看似义愤填膺的姿态,无不散发着一股酸气熏天的味道:

奥运冠军又怎样?在爱国这方面,她可不如我。

500

负面舆论产生的连锁反应总是看起来很荒谬。

在被戳上「跪族女孩」的印章后,杨倩的学霸身份也被指造假。

有人说她根本不是靠成绩上的清华,而是报名的射击项目属于清华大学单招的A类,文化课成绩只要不低于二本线的65%就算过关。

于是,“学霸人设翻车”又成为了各大新闻的标题。

500

在对杨倩口诛笔伐的过程中,这些人心照不宣地避开了一个重点:

自始至终,她从没有说过自己是学霸。

只是人们不由分说地,把自己一切神圣的要求,全部投射到了她的身上。

500

和杨倩有着同样遭遇的运动员还有很多。

甚至连首次进入100米决赛圈的黄种人,同时创造亚洲新纪录的苏炳添,也难逃一劫。

上一秒还在“苏神yyds”。

下一秒就能因为一句毫无根据的猜测,「苏炳添在日本买电饭煲」而被出警“不够爱国”。

500

事实上那只是帮领导拎的打印机……

500

女排姑娘们拿冠军时,人们与有荣焉。

这次状态不佳未能小组出线,立刻出现一堆“积怨”。

500

男子200米混合泳冠军汪顺,由于外形亮眼身材匀称,迅速成为了新晋的大众老公。

只要有关于汪顺的新闻,评论区随处可见“太上头了”“我可以”。

500

然而没过多久,他就因为在自己发的短视频下面回复网友,其中恰好有一位风评不太好的女网红,被骂惨了。

这让一部分网友表示自己“快速下头”。

500

连带着对汪顺的评价也从“感谢上天让我遇见这个帅哥”,到滋味寡淡的“果然还是个喜欢网红的普通男人”。

要问俩人的对话内容到底说了什么?

女网红:加油

汪顺:谢谢

500


​射击运动员王璐瑶,21岁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际级运动健将,全运会连续三强满环10.9环。

这次奥运会状态不佳,发微博道歉没拿到好成绩,并且表示下一次的决心。

然而就因为配了一张自拍,被骂到删博。

“不反思”

“想当网红”

“18名还好意思发微博”

500

文案中的“怂”字,本意是因为紧张没发挥好,也被各种抠字眼。

500

没拿到好成绩就是loser,配照片就是不务正业。

在这些二极管的脑袋里,运动员既要像机器人一样,不允许表露喜怒哀乐,同时也要如世界巨星一般,远离“普通人”的生活。

在评论区被一众恶评占领后,无奈之下的王璐瑶最后不得不又发了一条微博,表示歉意的同时,还要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发自拍,为什么要用怂字……

尽管她本身没有做错什么。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500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还有对陈芋汐妹妹的指责。

陈芋汐,十米跳台亚军,年龄只有15岁。

就因为发短视频没有at全红婵妹妹,被恶意揣摩是因为嫉妒全妹得了冠军,故意孤立对方,被骂“年纪小心眼多”。

在她的几条短视频评论区,到处充斥着这样的质问:

500

还有些人,甚至迫不及待将自己的臆想当作现实,对全妹“感同身受”了起来:

500

500

全妹:??????

500

男子十米跳台的选手杨建,也有着同样的经历。

当时他和队友曹缘决赛争冠军,最终曹缘得冠,而杨建因为表情“太凶”“看起来嫉妒队友”,以及没有第一时间为队友祝贺,而被一阵吐槽。

有说他玩不起的,还有说他丢人,在全世界人民面前甩脸子的。

500

。。。。。。

且不说这些根本就是网友自己脑补的“宫斗”戏码。

退一万步讲,在最后一跳时,两人分差很接近,想拿冠军不是正常的吗?就算是杨建是因为没拿到冠军感到遗憾恼火,也不该被这样无礼指责。

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搞天理灭人欲那一套呢?

500

当一个人自己心眼歪了,看别人做什么都像是别有用心。

领奖时,杨建似乎已经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开玩笑问哪块奖牌是自己的。

网友:他果然觊觎金牌。

杨建不小心拿错了花束,这种小失误在运动员领奖时很常见。

网友:他怎么那么阴险?故意拿冠军的花!

500

随后逼得杨建不得不发微博解释,拜托大家不要对运动员的表情过分解读。

曹缘也出来发声,表示“我们是一个team”。

之前还在自作多情同情他“被队友嫉妒”的人,转头又吐槽他话术太官方……

500

沉浸在饭圈文化里长大的年轻人,似乎已经成了互联网主力军。

时至今日,单纯对着「追星群体」夹枪带棍显然过于狭隘,“饭圈”逐渐演变成一种互联网群体激情的行为,上升到一种网络现象。

很多人一边苛责“饭圈风气”的同时,其实自己也早已是“圈中人”,言语间也都是浓浓的“圈味儿”。

这其中一部分人自己意识不到,而另一部分,意识到了但选择不说。

沉默螺旋理论有这样的一段描述:

“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理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

运动员被“造神运动”裹挟,就是这种现象最真实的体现。

当体育赛事背负着太多沉重的民族情感之后,运动员们可以属于国家,属于神坛,却唯独不能属于自己。

适当的、正向的关注,对于运动员们来说,是有益的锦上添花;

而一昧的吹捧和无脑的贬低,则都意味着毁灭。

如何在这中间取得相应的平衡,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者:震惊叔

阅读【当时我就震惊了 ID:zhenjing2012】更多精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