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酒桌文化不能算文化了,席间不作诗也不起舞,更多的是“义气”
【本文来自《我爸就特别喜欢劝酒,上次我表舅来看外公,他把表舅灌得差点从扶梯上摔下去》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所谓饮酒是不是文化先搁置一边,饮酒肯定是一种文化现象。远古时代,很多族群在相对封闭,缺少交流的情况下居然都不约而同的发现了酒,发明了酿酒并喜爱上了这种酒精饮料,这么看酒精确实可能是人类的某种需求。生理上人体代谢酒精很困难几乎没有正面的作用,就是说酒精应该是人类精神层面的需求。
在以前的帖子回复中我也曾经说过几句,酒精即是麻醉剂也是兴奋剂,可能人类就是对被麻醉与兴奋的感受有需求,哪怕这种需求是不健康的。
酒被人类重视之初应该是巫师“通灵”与祭祀有关,后来又演变为贵族专享的饮料。如果非要说什么酒文化在中国应该出现在魏晋时期,那种叫魏晋风度的颓废文化,例如竹林七贤悲水流殇、刘伶醉之类的,在真实自我的追求中选择饮酒后的放浪形骸以抛却社会人虚伪的表皮。
醉酒的人与诗词、音乐、舞蹈是有着天然联系的,了解不多,不敢展开。
唐宋以后,底层人群也拥有了消费酒精的能力,于是又出现了酒肆文化,酒精作为饮料不仅是文人士大夫悲春伤秋的专属,也成为市井小男人偶尔雄起的一味药。
现在的酒桌文化其实不能算是文化了,席间不作诗也不起舞,剩下的更多的是民间仍然存在的一种被中国人称之为“义气”的东西。喝酒的表现被用来衡量一个人是否讲义气的标准。江湖义气中有一个方面叫“认吃亏”,就是所谓的为了朋友两肋插刀。
男人交往之中,敢喝酒第一代表这人“心里干净”,不怕酒后说实话,第二就是为了朋友可以“自我伤害”,比如先干为敬,坏东西可着我的身体遭。第三就是,好吃好喝,可着大哥,这就是劝酒与敬酒的出发点,好东西要让客人或尊敬的人先来。所以市井酒席间酒即是好东西又是坏东西。
我是个酒鬼,为了装13,现在开始酒后鼓捣些诗、歌,虽然啥也不是,就为了浪。
至于派遣孤独、净化心灵之类的歪理邪说我之前的回复中说过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