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复名不重要,但论历史文化的内涵,还是自然人文景观的秀美,黄山市都不亚于苏杭。
如果能借黄山市是否需要恢复“徽州”这个原名的讨论,能让众人不止止步于对“黄山”这座名山的了解,还让世人了解黄山市所包含的“徽州地域的历史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后期的独特影响力及其丰富内涵;能让人全面了解黄山市所包含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不同寻常的,极具中国传统审美特性的美学意义;那么其实也不需要执着于将黄山市复名为徽州。从我个人认为,无论从历史文化的内涵方面,还是从自然人文景观的审美方面,黄山市都不亚于历来具有盛名的苏杭。
上面这个判断离不开这样一个问题,徽州属不属于人们通常所认知的江南?而这又需要解决另一问题,江浙到底指哪里?
今天人们在提到江浙时,很自然地认为江指江苏,浙指浙江。其实真正的“江浙”原意并非如此。从历史地理的沿革来说,“江"其实指长江,“浙”指浙水(钱塘江)。
自唐宋以来,长江以南的古江东地区有一个江南东道(路)的行政区域。而从这个江南东道(路)又分出一个以浙水分界的浙江东路,浙江西路(两浙路),到了元代又把这个江南东道与两浙路合并为江浙行省,这才是“江浙”的历史本意。
因此本来的“江浙”地区应是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到钱塘江流域这片区域,也就是苏南,浙江以及皖南的徽州地区,这才是真正的江南地区。
皖南的徽州地区从地理位置来说是既是长江以南地区,同时也是钱塘江上游源头新安江所在地,属于钱塘江流域,是唯一不属浙江省管辖的钱塘江地区。
从历史行政区域来说,徽州自先秦时代起,属古会稽郡管辖,最初居民是唐宋时代一直属于江南东路管辖(今天的江南概念即来自唐宋的江南东路),元代属江浙行省。而徽州全境也属于吴越民系,徽州人说的徽语与现代吴语一样,由古吴越方言演变而来,是现代吴语的别支。
从历史人文来说,徽州科举时代总计出了二千余名进士,二十四位状元。涌出以朱熹、戴震、胡适、陶行知为代表的对中国文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思想界人士。徽州商人更是执明清中国商界之牛耳,无论从饮食还是园林以及艺术都对扬州文化有重大影响。需要提一点,扬州八怪中的汪士慎,罗聘即为徽州人。徽州人的形象也广泛出现在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主要反映江南世情生活的话本小说中。
从自然人文景观来说,世人所熟知的黄山壮丽之美往往掩盖了徽州的另一面相,即作为温婉静雅的江南之美。徽州一年四季降雨极多,气候湿润潮湿,常年云绕雾锁。虽是山区,却有着发达的水系,城镇村落大多依山伴水,在这里同样有大量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古街古镇的青石板深巷和明清时代的深宅大院。如西递、宏村、呈坎,唐模,屯溪老街,歙县斗山街等。
以新安江水系为核心的新安青绿山水,晴时是明山秀水,雨时是水墨山水,雾绕迷离,烟雨蒙蒙,极富灵性,一点不亚于西湖的湖山胜景,甚至于还过之。
古徽州可以说是中国最富于诗情画意的地区,可惜藏于江南深山之中,交通不便,而很少为人所了解。
黄山市区屯溪山环水绕,一半街巷一半水。下面是手机随意拍的一组流经黄山市区屯溪的新安江风光照片,从中可见新安江的如幻如梦之美。
昨天 21:19
市区内的小华山,山林清雅,闹中取静,有思想家戴震主持修建的美丽珠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