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元器件的历史变革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被动元器件的历史变革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5-1970),日本村田和TDK,率先切入被动元件市场,抢占先机,比如TDK在1937年率先 将铁氧体核心推向市场,并被广泛用于收音机和显像管电视。二战结束后,日本凭借家电产业优势,逐步全 球化。当时,日系厂商主攻高端元件并垄断产业链上游。“以质量换数量”是众多日系厂商的写照。
第二阶段(1970-2000),在日本厂商巩固优势之外,美国、韩国、中国台湾相关厂商也开始发力。其中 ,美国威视自1962年成立后,在电阻业务的基础上,通过大规模高频并购,实现了薄膜SMD电阻、功率电 感、钽电容的技术领先。三星机电则依托三星集团的下游订单向产业链上游发力,同时专注打造核心产品 MLCC。中国台湾则是受益于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转移和政府支持,国巨等中国台湾品牌得以崛起。
第三阶段,进入21世纪后,中国凭借第三次半导体产业链转移和国家政策支持,产业结构由低端向中端转 型,涌现了诸如风华高科、三环集团、顺络电子等被动元器件供应商。(方正证券)收起全文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