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光学垄断了80%的数码相机生产,很多大厂的低端镜头,也是外包给中国厂家做的
【本文来自《反击从镜头开始:一个制造业反内卷的典型样本》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完全没说道点子上,甚至很多地方我觉得应该是完全错误。
玻璃和塑料,这种东西纯粹看你的镜头需求。真正影响镜头的,是折射率,色散还有透射率。而折射率和色散,不单决定了镜头的成像,也会影响镜头的一些设计样式。所以,单反相机的高端镜头,还要有萤石材料的透镜。
镜头结构,其实这其中很多专利已经无效了,大家都可以直接用传统的一些镜头结构进而二次设计,而且镜头组可以用计算机直接模拟计算,根本不需要大量的实物实验,本身没什么难度,区别只有想用什么材料,用什么焦段。
其实现在真正的镜头难题,在镀膜上。镀膜需要原子级别的沉降工艺,其次还要在配方上有大量的研究。而要给镜头组镀膜,镜头组表面的抛光技术也很重要,需要非常高的精度。乃至需要多层镀膜重复沉降凝结在镜头上提高光学性能。
话说苹果的镜头,貌似翻车过“鬼影”问题,这其实就是纯粹的镀膜技术缺失的问题。
不光是“鬼影”,夜拍炫光,也是镀膜的问题。
镀膜除了解决镜头反射的鬼影,炫光,还有增加透光外,手机镜头最外层还需要一个保护镀膜,即便是蓝宝石玻璃,耐磨之外,也要解决易于清理的问题。这也是镀膜需要做的事情。
国产手机在镀膜这里,水平确实不行,但是大部分手机还是超越了 iphone 。
而日系,其实现在技术优势就是镀膜上。
镀膜不是只能用在镜头上,所有的光学设备,现在都需要镀膜。
所以,不要看到蔡司标的手机,就觉得画质高,真正要看到 T* ,才能喊画质高。
中国要想镀膜技术有大量的发展,靠手机镜头,就太呵呵了。
至少是要有高端医疗设备产业,大规模商业光学产品,乃至高端相机产业,才能让镜头的一些技术有重大发展。
这后面的技术可不是简单的几个技术,而是另一个全新的产业链。
但是吧……
简单例子,宾得的镀膜 SMC 和 HD 对比,号称 HD 提高透光率 50% ,但是其实 SMC 的透光率已经 99.8% 了……在 0.2% 上面继续突破的 HD 镀膜……
除了镜头光学组。
后面的 CMOS 其实主要问题还是在成品率上。
国内小型 CMOS 生产本身不是问题,这东西并不是绝对追求高制程,毕竟是一个光学配件,还是要考虑质量。
发热,还有每个像素的生产精度,都是问题关键。
相对来说,CMOS 越小,生产成本就越低越容易提高规模,成品率也会被变相压低。类似于芯片上的,一块硅晶片,裁切出来的越多,成品率越高的模式。
因为每个感光点,都要独立工作,如何实现互相不干扰,这种技术,貌似我没见到有什么讨论的。不过目前来说,低端的产品,似乎需求低很多。国产目前没有大规模高端需求的产品,不好说中国的技术水平到底在什么位置。
但是其实,我印象里几年前,凤凰光学垄断了 80% 的数码相机生产。甚至很多大厂的低端镜头,也都是外包给中国国产镜头厂家做的。
向上突破,而不是美国产品的产业替代,才是中国光学产业应该做的。
至于反击……美日没反击中国的数码镜头制造业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