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今天的坏,来自于当年的穷

来源:微信公众号”惘然“

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恩怨。郭德纲和曹云金依然在撕,他的一篇《天涯犹在,不诉凉薄》刷了早上的屏,曹云金一篇《涵养在愤怒之前用完了》刷了下午的屏,星期天留给人们的娱乐并不多,晚上还有笑傲江湖播出,郭老师还霸占着各种电视屏幕。

今天我们来谈谈郭德纲的早年。也许从他年轻时受过的穷,可以了解他对他人的苛刻和对金钱的过度敏感。

500

对于郭德纲来讲,年轻留给他的唯一记忆便是对“名利的渴望”,在他的自传《过得刚好》中,屡屡出现年轻时希望自己红遍大江南北的热望。

而当年的郭德纲曾经如何窘迫呢?

1.郭德纲三次“北漂”,最后一次成了

今天网上流传着一段视频,讲了10多年前刚出道的郭德纲如何在安徽卫视一档节目中演绎“橱窗达人”——在橱窗里48小时不出来,各种表演供围观群众们来观赏。

这段视频但充分展示郭德纲早年的窘迫

成名之前,郭德纲曾经有3次闯荡北京,换句话说就是有3次北漂经历。第一次15岁,第二次21岁,第三次22岁。

第一次进北京是在1988年,当时他是在全国总工会文工团,那时候根本什么都不懂,就跟着混。那一年,他十六岁,待了两三年,因为种种原因就回去了。

500

1994年,他第二次进北京,漫无目的,到处瞎撞,也没有什么头绪,待了十几天就回去了。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天在民族宫大戏院看演出,之后从戏院出来,晚上十一点多顺着长安街由西往东走,一直走到了前门大栅栏。

自传中他说“当时我还穿着双很新的鞋,不适合步行,脚后跟都磨破了,一步都走不了,干脆把鞋跟都踩塌了接着走。终于走到一个小旅馆,在那儿住下来,一晚上十八块钱。那旅馆的屋很破,屋里面还有树,就跟贫嘴张大民家的树似的。里面住着的几个人都是小商贩,有很刺鼻的一股脚臭味儿。我在那儿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我就买了张票回天津了。”第二次进北京,也以失败告终。

第三次到北京大概是1995年,一直到后来有了今天。

刚在北京的时候,住在青塔,很偏僻,在河边的一间小平房。屋里只有一张床和一把椅子,那时候写东西就是拿一马扎坐在床边趴着写。那时候觉得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一张桌子。后来住过北京的很多地方,海淀、通州、大兴……哪里便宜就去哪里,经常没钱交房租。有一段时间住在通县北杨洼的一个小区,交不起房租,房东在外边咣咣砸门,连踢门带骂街,他躲在屋里不敢出声。

那时候,郭德纲自制了一种能顶饿的食谱:到市场买一捆大葱,再买点儿挂面,然后用锅烧点儿水煮面,等面条都煮烂了,成了一锅糊糊了,再往里面放点儿大酱,这就做完了。以后每天把这锅糊糊热一热,拿葱就着吃。多年后,郭德纲调侃这段时光:不仅吃到了维生素——大葱,也补充了碳水化合物——面条。

那时候,在蒲黄榆有个小评剧团,剧场能坐四五十人,舞台也就两张席梦思床那么大,郭德纲去了,答应一个月给一千块钱。唱了俩月,一分钱没给。这时候要是不唱了,这钱就拿不回来了。当时,郭住在大兴黄村,骑个破自行车,车胎上有个眼儿,舍不得补,这一趟打三回气才能坚持到。后来没法骑了,就坐公共汽车。终于有一天,散了夜戏之后没有公交车了,只能走着回家。路过西红门,当时没有高速路,都是大桥,桥底下漆黑一片,只好走桥上面。桥上面走大车,他只能走旁边的马路牙子,不到一尺宽。后来郭德纲在自传里说:“我扶着栏杆,借着车的光亮往前走,身边是一辆接着一辆的大车呼啸而过。站在桥上,抬头一看,几点寒星,残月高悬。想到自己这些年的坎坷和艰辛,我鼻子一酸,眼泪就下来了,哗哗的,一边哭一边给自己打气:“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穷,是郭德纲“北漂”时的关键词,而且不仅是穷,还有看不到希望的失落。

500

早年打拼的郭德纲

2.郭德纲和侯耀文

郭德纲家里面没人做相声的,上数多少辈都数不出来。他父亲是警察,在他心目当中,其实并不希望他做这一行,因为很多演员都有犯罪史。郭德纲说:“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亲自提取审过很多相声名家。在他心中,相声这行是和犯罪联系在一起的,不愿我干这行。可是也很凑巧,他做警察,我倒因此有了很多和相声接触的机会。因为我母亲身体不好,我父亲办事也就带着我。他负责的管片有各种剧场,办事的时候就叫我“别动啊,呆这儿!”于是在那个时候,我就不知不觉地接触了很多艺人,说书的,唱戏的,三教九流。当时他们也不会对一小孩多加理睬,我就是在那地方看——直到现在我都认为这种熏陶对我的演艺生涯很重要。”

后来郭德纲走上相声这条路,但在他眼里,一直受同行排挤,苦于没有出路。他急于找一个靠山。

2004年5月,北京电视台举办了一次全国性的相声大赛。那天,担当评委的侯耀文看到一个小伙子在台上的表演不错,收放自如,举手投足间带着几分风流和洒脱,感觉是个好苗子。一查选手的名字——郭德纲。

500

于谦、侯耀文、郭德纲

他对搭档石富宽说铁路文工团的相声演员目前正是青黄不接之际,正准备引进青年演员,可以让郭德纲和他的搭档于谦跟团演出一段时间考察考考察他们。 

石富宽说于谦是他的徒弟,和郭德纲搭档了几年,而且他和郭德纲也很熟:“耀文,我觉得郭德纲天赋很不错,要不你收他做徒弟?”侯耀文说以后再说吧,先让他们跟团演几场。

2004年,侯耀文陷入了第二次婚姻危机,他和妻子袁茵感情产生了很大的裂痕。侯耀文其实很爱他的妻女,离婚后,妻子带着女儿离开了他,他变得落寞,颇有一些万念俱灰。

那时的郭德纲,妻子要去日本,他没办法不得不同她离婚,自己带着儿子过,儿子才三岁多,他也没有带孩子的经验,有一次孩子发烧脸通红,他下班回来做了饭孩子也不吃,郭德纲以为是孩子贪着和外面的小朋友玩,把孩子拉过来打了几下,孩子哭着吃了几口就睡了,晚上,梦里的郭德纲被孩子的哭声惊醒了,郭德纲才发现孩子浑身滚烫,一量体温高烧38.5度。

500

郭德纲与第一任妻子胡中惠

“后来,遇到我现在的妻子王慧她很贤惠,专门辞了天津的工作,到北京照顾我们的生活。师傅,振作吧,据说上天给人的一切苦难和经历都是他刚刚承受得了的,咬咬牙一切都会过去的。”

那些天,郭德纲一直陪着侯耀文,天天给他做饭,一起喝酒聊天。 

此后的2005年是郭德纲爆火的一年,几次站台和化解危机,侯耀文都冲在最前边,郭德纲如日中天,这其中和侯耀文自然脱不开关系。

500

现任妻子王惠


3 郭德纲也曾“背叛恩师”?

今天我们知道郭德纲的老师是侯耀文,可是之前有过老师叫杨志刚,不过郭德纲出名后从没公开承认过。

500

右一为郭德纲

500

最前排为郭德纲

郭德纲在文章中写道他曾在“馆长”领导的文化馆工作过,对待馆长的尊敬超过了自己的父亲,后来因为一些事情,“馆长”在他心中的形象被“彻底颠覆”了,“馆长”给他施加的压力是促使他离开天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杨志刚介绍说郭德纲是1987年跟他相识的,因为郭德纲的父亲认识文化馆的一个职工,就把他带到文化馆来。当时郭德纲嘴很勤快,对老演员特别热心,求知欲很强,虽然年纪不大,说话办事有点像相声行里的人。1989年郭德纲去北京待过一段时间,回来之后没有工作,曾在一个小商店里卖蓄电池,业余时间仍然跑到馆里看演出、学艺。后来在一次小品演出中,有一个演员因为发高烧不能演出,杨志刚就让郭德纲临时救急,扮演一个农村老乡,郭德纲演得还不错,从此杨志刚就吸收郭德纲为小品队的业余演员,一边演小品,一边教他学相声。1989年年底,郭德纲与相声演员靳金来和杨志刚一起吃饭,靳金来劝说杨志刚收郭德纲为徒,同时靳金来自己也收郭德纲为徒,这样两个人都有了传人,这在相声行里叫“一门两不绝”,杨志刚当时就默认了收郭德纲为徒。杨志刚说:“靳金来对郭德纲非常好,他还收郭德纲为干儿子,郭德纲一边跟我和靳金来学说相声,一边跟靳金来的好朋友杨乃华学戏曲,可以说郭德纲在艺术上是我们给他启的蒙。”到了1991年初,杨志刚借着文化局招合同工的机会,把郭德纲招进了文化馆,既当办事员,又在小品队当演员。

500

在文化团的郭德纲

杨志刚说郭德纲开始跟随他的时候非常听话,他指哪郭德纲就打哪,郭德纲还曾经开玩笑地说:“先生在后台一着急,我就得马上躲开,但还不能躲太远,先生一喊还能听见。”开始时杨志刚对郭德纲也非常信任,让他买什么东西开票从来不看,但后来他发现郭德纲心眼儿挺多,很爱财。据杨志刚介绍,有一次他住院生病,郭德纲到医院陪护,当时办公室主任说是不是要给郭德纲开点补贴,杨志刚觉得他是自己的徒弟,在医院陪护也算上班有工资,所以就跟办公室主任说你给他钱他也不会要的,但后来办公室主任告诉他郭德纲几次暗示他给自己开补贴,结果开了补贴之后郭德纲就把钱要了,这件事让杨志刚很意外,从此他就渐渐地不让郭德纲沾“钱”的事。

据杨志刚说,在1994年年初,文化馆的会计发现有一些郭德纲经手、领导签字的票据有问题,就拿给他们看,他们发现签字不对,就拿到公安局做鉴定,结果有几十张票据的领导签字是伪造的,涉及的金额大概1万元。这时郭德纲的父母找到了他,恳请他这个师父“帮忙”,杨志刚通过关系和找证明人,把涉及的金额想办法减到了四千元,让郭德纲逃过了这一劫。

多年后,郭德纲承认他确实做过假,也退赔过公款。但帮他的恩人却不是他的老师。他说那时,他在天津红桥区文化馆,一次馆长家里分了房子,他和一帮小兄弟给馆长家装修,买材料的发票馆长都让他拿到文化的财务上报销了。后来,郭德纲家也分了房子,他学着馆长把他们家的装修费也如法炮制地给报销了。后来被馆里发现,馆长把他告到公安局。是好心的书记给他说情,才没受到法律制裁,他退还了报销的3100元公款,还被下放去扫厕所。 

500

据杨志刚介绍,郭德纲离开文化馆后,杨志刚因为知道他快要结婚了,还把他安排到自己儿子的公司里工作。在郭德纲结婚前杨志刚与徒弟进行了最后一次谈话,他问郭德纲从馆里报销假发票的钱有没有花在他自己的身上,郭德纲说没有,杨志刚对郭德纲说“以后你认我这个师父也行,如果不认我这个师父,我希望你找到一个像我这样关心你的师父”,最后杨志刚还给了郭德纲五百块结婚的“喜钱”。杨志刚表示,郭德纲出了这么大的事以后,嘴一直很硬,既不求情,也不抱怨,“但他没有想到我最后会让他真正离开,当时他有点呆了。”

郭德纲刚到北京的几年还通过同行给杨志刚带话,而自从拜侯耀文为师之后,就再也不提他半句。

1987年,郭德纲只有十四五岁,他当时在红桥文化馆没事时就听听演出,看看排练,干点杂活。到了1993年左右,郭德纲已经成为正式员工,但那时馆长一个月的工资是二三百块钱,当时天津有名的相声演员在天津一场演出才挣100块钱左右,而此时的郭德纲只能拿到70块钱的工资。

4.郭德纲人格矛盾导致他又自傲,又自卑

郭德纲平时的言语中,充满了对相声同行的嘲讽:

比如:“说相声的跪一排,挨个儿枪毙,有冤枉的;隔一个毙一个,又有漏网的。”

“我去参加一个追悼会,有人在念悼词:“他是一个相声演员,他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我一听,赶紧掏两份份子钱,这是死了两个人。”

05年,郭德纲在自己博客里写的《我叫郭德纲》写了几句有关主持人汪洋的描述,而在解放军歌剧院的德云社相声专场中,郭德纲又拿汪洋“开涮”抖包袱,其中的包袱听上去的确有点过。两件事情加在一起,汪洋怒了。

郭德纲在自己的新年相声专场中拿主持人汪洋编造笑料,说汪洋的老婆和别人睡觉,然后汪洋要自杀。另外,郭德纲在他的博客中也提到了汪洋,文中说“大杂院里有个孩子比我大几岁,据说也喜欢相声。他家是卖汽水的,这孩子每天骑三轮车拉着汽水、啤酒满街跑。我也很纳闷,他喜欢相声为什么不学不练呢?很多年后,这个不学不练的孩子红遍天下,他叫汪洋。”

汪洋说:“我们20多年没有见面了,当年我住的院子里,住着一个说评书的老爷子,他跟老爷子学艺。实际上,当年我们之间总共也没有见上三四面。对于他的相声我不作评论,可是如今他的相声已经触及到我和我的家人的形象,因此我必须要站出来。”

后来,这件事被侯耀文摆平了。可郭德纲的性格中有极强的对他人的否定,也就是“狂傲”。

另外一件事,让郭德纲在人品上饱受诟病。2013年,北京电视台副台长王晓东过世,郭德纲发了一贴,用喜字来表达愉悦心情。

500

然而北京电视台却是当年力捧郭德纲,让郭德纲如日中天的媒体,郭德纲曾在自传中表现了对北京台导演的感恩。

500

长发时的郭德纲在电视上

但是在如今中国社会中,如果不狂傲,没脾气,别人就会瞧扁你,如果不主动抨击对手,就会被对手各种“追砍”。

然而北京电视台却是当年力捧郭德纲,让郭德纲如日中天的媒体,郭德纲曾在自传中表现了对北京台导演的感恩。

郭德纲的人格处在一种矛盾中,首先他是从一文不名中闯出一条路,是草根英雄做成了娱乐大佬,第二他对于名和利的追求显示了他的野心,今天他和徒弟的一场撕,无论是长文贬损还是对方晒发票证据,只能逐步升级。

如今他们争论的焦点是8000块钱一年的学费,8000块对于今天的这两个人,都很可能是1天乃至1个小时的收入,却成了他们数次发文的“重要证据”。

想想郭德纲当初和现在地位的迥然,钱在增多,情在淡漠,8000元隔了14年,成了两张单薄的发票,发脆泛黄,如同今天贬值的人民币一样。

打开电视,我们经常看到家长里短吵到电视上,时而为了一套房子,为了一份遗产,争得不可开交。郭德纲和他的弟子反目,自然不会再为一套房子之类的物质标的,却始终绕不过8000块的学费,成了当年的最大的坎儿,也可见二人当年都曾如此窘迫。

感情,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淡;如果涉及到利益的归属,会变冷;如果随着名气的增长,会变坏。天涯犹在,岁月安暖,郭老板的薄凉却成了人人闲聊的谈资,不诉也要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