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由,毋宁死 ——电影《1921》观后感
不自由,毋宁死
——电影《1921》观后感
19世纪中期的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自鸦片战争开始起,洋人的炮火在中国就未曾停歇。一份份不平等条约,一块块租界将中国撕扯的支离破碎。寒窗苦读十余载,一路高中,却在殿试之时低头跪见太后,堂堂男子铁骨铮铮却不能抬头做人,细细数来,实为时代悲哀。清朝覆,军阀猖,国家破,山河碎,泱泱华夏竟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也就是在这样的年代里,俄国一声枪响,十月革命为中国带来马克思主义。一批有责任有担当的中国青年站了起来。他们不断反思,探索中国该何去何从。李达就是这样诸多青年中的一员,刚新婚的他带着一腔热血,开始从事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事业。在忙碌中与对面住户的小女孩对望,四目相对,他仿佛看到了希望,仿佛中国不再是连火种都没有的奄奄一息的病人。1919年5 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了,“五四这场运动,由知识分子发起的运动,第一次得到了举国的支持”是啊,这是中国历史的第一次,是无比珍贵的第一次,是激荡人心的第一次。
在点点希望中,在中国早期共产党组织成员和共产国际的努力下,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这群青年来着全国各地,拥有这不一样的口音,拥有不一样的习俗,他们却因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信念而聚在一起,风里雨里同舟共济。红船漂泊,烟雨蒙蒙,却因共产党的建立而开天辟地,而万丈光芒,如同雨后天晴,阳光普照,从此中国的革命迎来了曙光。
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放在第一位,每一位共产党人自建立之初,便将此深深牢记于心。将“百姓”改为“人民”宣告着主权在民。他们扎根在人民群众中,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紧抓国情,正如鲁迅所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成路。”没有路,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就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中国人的路要靠自己走,这是原则,也是真理。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党带领人民一步步走向胜利,战火纷扬,一位位革命将士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存。
回望过去,百年征程,血肉之躯撑起民族未来;展望未来,珍惜当下,不忘初心牢记复兴使命。一条条鲜艳的红领巾在胸口飘扬,对上的是懵懂而坚定的眼神。老将不死,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