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华为“辱德”广告和D&G辱华事件相提并论,不是蠢就是坏

本文为风闻作者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每一次的社会热点事件中,总是有一群人表现得特立独行,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甚至发展到最后,还真的有网友会顺着这群人的思维想下去,就会落入到“陷阱”之中,从而反问自己:我们这样做是不是太随大流了,我们这样做是不是太没有个性了,我们这样做又如何如何了等等。

最近的知名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纳(D&G)辱华的事情闹得轰轰烈烈,直到今天都还有余音在耳。

500

昨天(24日)上午,某家媒体就别有用心地报道了一件事情:华为在德国打出的广告“辱德”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日前,国产手机品牌华为在德国首都柏林的泰格尔机场挂出了数张宣传5G网络的广告牌。广告的主体画面是一位抱着狗的德国老妇人,广告语是:“在柏林什么将会更普及:是5G还是狗屎?”

德国媒体对此是如何反应的呢?

主流媒体之一的《图片报》就刊发文章对此事发表看法。一方面认为,现在德国民众中文明养狗的人越来越多,“中国人竟然把我们美丽的柏林嘲笑成‘狗屎之城’”,这是极不合适的;但是另一方面又话锋一转称,“华为说得对!目前为止,在柏林只有一个5G测试区,仅100户人家接入了光纤”

通信技术迭代一事是大多数德国人心里的痛,柏林市市长Ramona Pop也直言:“华为应该去把这张海报贴到德国联邦政府的大门上!”

500

500

国内外媒体报道截图

500

在德国首都机场挂出的华为广告

从媒体到官员似乎都对于华为“辱德”广告展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宽容”。

如果网友们还得知,《图片报》虽然算不上是德国国内最主流的三家媒体(《南德意志报》、《法兰克福汇报》、ZDF电视台),但却是最为展现民族主义立场的“鹰派”媒体的事实的话,我们是不是会有一种思考,我们对于D&G这个品牌展现出来的态度是不是太过咄咄逼人了?

不用我们这样去想,在微博上就已经有大V如获至宝般跳出来引导我们的网友们。

500

500

虽然这些大V的言语中没有对D&G点名道姓,但是提出来的假设性疑问,“如果有一家外国公司在北京做了类似的广告,会是什么结果?”、“如果有外国公司在中国打广告:‘北京将被什么覆盖,5G还是狗屎?’,后果怎样”,无不在暗示着这一次社交媒体上中国网友们对于D&G辱华事件的“讨伐”太过分了。


果不其然,在这些大V微博的评论区中就有一批网友随之起舞。但是看了他们的留言之后,就会发现这些留言其实是非常乏善可陈、毫无新意的。

国人不自信?国家不自信?

500

“战狼”一定要被拖出来挨打:

500

强国人的玻璃心问题:

500

华为赶紧先反思自己,看看你的同行苹果是怎么做的;

500

华为反思完了,就要称颂德国一番,活该她强大;

500

干脆给德国民众提一些诛杀人心的建议。

500

看到这些留言,楼主不禁陷入深思:这是哪门子输入的“友邦惊诧论”呢?

500

但让人觉得欣喜的是,保持清醒的网友还是有不在少数的:

拿华为“辱德”广告与D&G辱华事件相提并论,这根本就不是同一性质嘛。

500

500

500

既然大V已经如此“居心叵测”了,那么我们就不妨“将计就计”,来比较一下两件事情。

首先给大家引入一个楼主日前看到的一个理论:

在人与人、群体与群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沟通中,指责分为四档:

A.指出对方易犯或偶尔为之的错误

B.夸大、取笑和宣扬传播对方的缺点

C.攻击对方并没有错误的特征

D.直接辱骂对方

第一档并没有任何的毛病,因为在交流沟通中,不可能永远只称赞对方,而不去指出对方的缺点/错误,单方面的称赞而不去指责也不是正常的交流模式。第二档,夸大、取笑和宣扬传播对方的缺点尚属于是有争议,因为这涉及到个体认知差异、文化差异的问题。第三档属于是歧视(举例:欧美国家取笑亚洲人眯眯眼属于这一档),第四档属于是侮辱,这两档应该是无可争议的,所以我们也不必再进行赘述。

按照这个理论,我们便可以给华为“辱德”广告来进行定性了。


显而易见,华为在德国首都机场挂广告宣传5G网络的同时,也批评了市容环境不佳、狗屎遍地的情况,只能说是有争议。无论再怎么强调这个广告挂出的地点是在德国的首都机场、国家形象的展示窗口,都不会升高这一事件对于德国人的指责程度。

从《图片报》的反应来看,他们也只是一笑置之而已,并没有就此上纲上线;反倒是国内的这批公知大V及其拥护者上杆子找打,实在是令人怀疑这些人是不是有受虐症。

500

500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D&G辱华事件。

大致上可以将D&G辱华的事件切分为三段:

首先是,D&G投放了三段可能引起争议的广告视频,当时我们社区也有观友发帖在问《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纳是在种族歧视吗?》,总体上我们的反应都算是温和:可能会略有不适,但是也没有心胸狭隘到认为这些广告就是在侮辱我们;

第二阶段是这个品牌的创始人之一在对话中直接骂我们国家是shit一样的国家,这样一来整个事情的性质就完全升级到侮辱的程度了啊,由此才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包括这个时候外交部的回应“与其来问外交部发言人,不如去问一问中国的普通民众,看他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其实是展现出了我们的大国气度、大国智慧的;

第三阶段,虽然狡辩过,但是最终这个品牌还是低头服软了。虽然我们可能还会讨论他们的道歉是不是足够诚恳,但是基本上事情就到此为止了。

后续意大利国内的电视台借机制作节目讽刺我们国人,但是这已经是需要另起篇章去讨论的事情了,本文不作讨论。这么一梳理下来,楼主想应该没有人不清楚我们到底愤怒是愤怒在哪一点上了吧。

当然,在舆论发展过程中,某些媒体带偏、主动去宣传我们的筷子文化多么多么优秀,楼主并不认为这样的反击有多么地高明,相反它显得不合时宜,在本该“痛打落水狗”的时候自己却主动给自己找阶梯下,本身就容易给后期舆论的反噬提供“子弹”啊。

从现在由某家媒体“发枪”、数名大V跟随,再到一众“慕洋犬”的蜂拥而上,不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吗?

500

如果我们再退一步说,即使德国民众真的小肚鸡肠了,真的是因为文化差异的原因,他们就是认为华为你的广告“辱德”了。那么华为就没有办法解套了,我们国人就真的需要为此感到愧疚、为之“陪葬”吗?

虽然以前我们可能会对于以前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发展到最后,总是“临时工”出来扛责的情况很不满、很愤怒,但是在华为“辱德”广告这件事情上,还真的可以找到背锅的“临时工”。

首先,我们可以询问一下这个广告是不是华为自己做的,还是外包给了广告公司。如果是后者,华为也只是承担一个审核疏失的责任。

500

500

再接下来,我们又可以追问一下审核广告的员工是不是德国人。

我们可以自信一点吗?华为好歹也是一家跨国大公司,在德国的分公司也会入乡随俗、雇佣德国人的吧。如果是华为在德国自己的员工,做的这样的广告没有任何问题,是德国人民的自嘲和自我批评。是中国籍华为员工主动的去做这种广告创意,那就很不合适了。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呢?

500


最后一点,这一点也是尤其重要的。

在这件事情中,率先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的媒体所使用的套路其实还是非常老旧的:放大部分信息以及信息不对等。它在微博内容中尽可能地概括了华为“辱德”广告一事的始末,然后也甩出了一个链接,这样一来,大部分“懒惰”的网友就很少会点进链接去认认真真地了解整件事情。

包括,这些大V在传播这件事情的过程中,都非常巧妙利用截图进行传播。如果有网友想去了解这件事情的话,还需要在微博上专门去搜索上述这家媒体的微博账号,然后在它众多的微博中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最后再点链接阅读浏览,这个过程就非常地繁冗了。

500

500

(上文出现过的大V再出来献一下丑吧)

你说这些人“可恶”吗?见仁见智吧!他们无非就是利用了人性当中的一些弱点罢了。

楼主在上述媒体提供的链接当中就注意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图片报》还查到,为了这则‘没礼貌的’广告的投放,华为此次共花费了超过7万欧元。不仅泰格尔机场,在柏林市区内、出租车上都能看到,网页上也会出现同款宣传广告。”

500

500

(会德语的观友们,快来帮帮楼主翻译一下这两张图片上面出现的广告语)

言外之意就是,华为在整个宣传营销中下了重本投放广告,而“在柏林什么将会更普及:是5G还是狗屎?”的广告只是同批次众多广告中的一则而已。

楼主不是刻意要帮华为洗地,或者故意要把华为此次营销中犯下的错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但是事实就是这个事情的性质,远没有像别有用心的媒体和大V宣传口径中所说的一样那么严重、那么恶劣。

相反楼主还认为,华为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反向炒作,大大方方地承认了,“不好意思,这是我们的失误”,给德国民众留下一个好印象,而不是像D&G在国人众口一致的批评声中,还狡辩,还胡搅蛮缠。即使事情性质不恶劣,但是主动承认错误,也并不是什么丢人丢面子的事情。这才是一个来自泱泱古国、礼仪之邦的品牌和一个来自毫无底蕴、浅薄国度的品牌的区别。

大家认为呢?

500

(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