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天乐被骂诈捐背后:中国最猛的烧钱工程,如今被当作猪圈!

500

文/ 金错刀频道 志新

500

“平平无奇”古天乐又被骂了。

原因是有网友去当年他捐款修建的学校,发现杂草丛生,早就被弃用了。

500

这所位于贵州遵义市虾子镇的“红光古天乐小学”,曾是古天乐资助18万港元,当地政府出资几十万修建的。

而如今,学校一片荒凉,灶台破败不堪,一看就许久未投入使用了。

500

500

据了解,这所学校在投入使用五六年后,随后就荒废了。

倒不是因为放弃办学,而是生源减少,附近又新建了一所硬件设施更好的新学校,家长们都愿意把孩子送到那里去。

虽然对眼前的荒凉感到惋惜,但能让孩子接受更好教育,反而是一件好事。

但没想到网友们还是把矛头对准了热衷捐校的古天乐,怪他“善款用错了地,纯作秀”。

500

且不说古天乐私下里早就捐校超过100所,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主动提过。

即便是学校被废弃,也轮不到网友指责。

让刀哥看来,现今学校弃用,错不在古天乐,虽然有所损失,反而不是一件坏事。

1

每年增加760所,改写农村娃命运

说起公益项目,必须提到“希望工程”。

这项由中青基金会在1989年发起的公益事业,目的就在于“帮助贫困儿童重返校园”。

或许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希望小学印象模糊,恐怕都未见过。

但在三十年前,希望小学改写了许多人的命运。

1、从失学儿童到职业女性

还记得《我要上学》照片中的“大眼睛苏明娟”吗?

500

1991年的苏明娟,还是7岁孩子,父母靠天吃饭,养蚕、种地、打鱼,脏活累活统统都干,可依旧连温饱都无法解决。

而随着苏明娟的长大,每学期100多元的学费,便成为家中最大的负担。

上学的梦想,眼看就要就此中断,这张照片发布在希望工程的海报上后,改变了这个女孩的命运。

有退休夫妇用退休金资助苏明娟,还有几名大学生筹集了100元要给苏明娟交学费。

与此同时,这里也诞生了第一所希望小学,1990年5月19日,安徽省六安市的金寨县希望小学正式落成。

500

上:最初的金寨县小学

下:金寨县希望小学

500

如今的金寨县希望小学

靠着社会人士的爱心捐助,苏明娟在求学道路上越走越远,并考上安徽大学的金融专业,毕业后进入银行工作。

500

成年后的苏明娟

30年来,截至2019年,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款152.29亿元,资助家庭困难学生599.42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195所。


​2、疯狂建校,每年以760所增加

1986年,《义务教育法》出台后,“普九”成为社会共识。

“让所有适龄儿童有学上,有书读”成为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

此时,希望小学也进入爆发期, 仅就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来看,在众多爱心人士的资助下,县里建起了76所希望小学,数目成为湖北之最。

不要小瞧这个数字,这可是当时的国家级贫困县,能落成76所希望小学,完全解决这里没学上的难题。

作为另一贫困大省,早在2004年时,贵州省已接受各地社会捐款1.7亿元,共建希望小学875所,9.5万在校贫困学生得到救助。

500

如今这个数字再次被刷新

据当时的报道记载,希望小学从1990-1998年之间,每年760多所的速度递增,上万所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告别危房,上千万少年儿童直接受益。

其中,80%集中在中国的西部、中部和东北三省。

曾经没学上的艰难局面,现在基本全部解决,甚至学校多到需要撤并合校,一些地方出现希望小学校舍人去楼空,被废弃或闲置的现象。

这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2

200万教室用6年,有的还用来养猪

古天乐学校被曝光废弃后,人们才意识到,周围希望小学的身影越来越少了。

2008年汶川地震后,大量投入资金振兴灾区,包括修建学校。

其中一所写着“三百梯长久希望小学”几个大字的学校,如今早就大门紧闭。

500

橙白相间的二层教学楼内空空荡荡,操场一侧长满半尺多高的野草。

而这所学校,当年投入近200万元,是四川汶川地震灾区首所投入使用的希望小学,没想到也在启用6年后,被废弃。

曾被称为“全国第一所由农民个人捐资兴建的大鹏希望小学”,1997年落成后,不到3年,剩下的40多名学生已经转学到了5公里外的另一所小学。

当事人曾前往学校找寻过去的记忆,令人唏嘘的是,繁华景象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村民花费1000块租下教室,用来放置杂物。

当时杨大鹏本人还被看门的大黄狗拦在门外。

500

随便一查,关于希望小学不再正常使用的例子比比皆是。

500

500

而归于闲置的最根本原因还是:生源减少。

由于2001年,农村大规模兴起“撤点并校”政策,都开始建立中心学校,希望小学也随之受到牵连。

比如上文提到的四川德阳市的三百梯长久希望小学,根据附近一家中心小学校长透露:

“近几年生源越来越少,2013年村里报名新生仅有六七个,开不了班。不得已学校于2015年停办。”

大部分学生去哪里了呢?答案是,往更加城市的地方迁移。

90年代后期,“普九”浪潮过去,人口高峰也退去。

中国乡村人口大量自由迁徙,过去小学点多面广,规模小、条件差、师资弱,质量和效益难以保证,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势成必然。

而这10年间,家长教育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一位孩子才6岁的母亲,已经决定去镇上的中心小学,看中的正是这里的师资水平,“虽然花在小孩身上的钱3000多块,但忍一忍就熬出来了。”

大量家长舍近求远,选择高质量的学校,进一步造成村里希望小学大量空置。

500

但刀哥看来,这些都是社会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我们不能忽视希望小学空置的现象,但对它带来的积极作用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3

闲置的希望小学,意义大于一切

在知乎上总会看到有人提问“希望工程”真的有人从中受益吗?

答案总是肯定的。没有希望工程,一大批乡村孩子就会失学,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失去未来成为一切的可能。

500

2019年,是“希望工程”的第30个年头。

这一年,教育部宣布,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这意味着将有一半以上适龄青年可以接受高等教育。

自从1986年提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基本实现目标,中国仅仅用了15年。

在这过程中,少不了会出现撤并合校、教室闲置、农村生源急剧减少等问题。

可因此就能忽略它带来的成绩吗?恐怕不能。

这30年间,平均每天有500多名贫困孩子得到希望工程资助,向590多万名寒门学子伸出援手。

500

扶贫先扶智,教育总是国家头等大事。

“希望工程”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以现在的角度再去审视过去,未免太不客观。

而对于那些空置希望小学,或者其他校舍,其实也并不是毫无用处。

有些希望小学所处地理位置相对便利,适合改造为娱乐活动中心。

比如成为农村文化阵地,添置图书和健身器材,或者作为村委会其他办公地点。

因为大多数的希望小学,都是实打实的良心建筑,如果完全废弃,真的是资源浪费。

即便是被网友吐槽的养猪喂鸡,在刀哥看来,也是物尽其用,而且可以改造升级,考虑专业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扶持和指导当地农民合理利用校舍。

500

站在爱心人士角度看,看到一米多长的野草长满整个校园,心里实在不是滋味。

不妨重复利用,本着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的原则,让昔日的校园,也能重新”活“起来。

最重要的是,希望小学的存在并不是毫无意义,它提醒着我们永远要将教育放在第一位。

结语:

在公益项目中,“希望工程”是个非常好的榜样,因为它做到了什么是传承。

受到帮助的“大眼睛”苏明娟,毕业后进入安徽省一家银行工作,就将第一笔工资捐给了希望工程。

500

并在后来设立了“苏明娟公益助学基金”,资助了20所希望小学和15名大学新生。她将这份爱心,永远延续下去。

从商业角度看,“希望工程”是个很有影响力的品牌,具有一定象征意义,已经成为一个符号。

这几年某些公益组织已烂到家,公信力越来越差。而希望工程,更不应该受到如此误解,闲置校舍的问题背后,其实有许多可解决的办法。

这些都需要和当地部门坐下来讨论,而不是听键盘侠们一边心疼捐款人的爱心被辜负,一边又质疑当地政府不作为。

这种判断过于片面。

500

换句话说,爱心无法量化,“希望工程”的积极影响,单看数据是一方面,但投射到中国乡村里,就是一部家庭教育的血泪史。

凭这一点,就不能成为众矢之的。

Ref:

公益时报《使用不到两年老山希望小学因征地被废》

人民网《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30岁,为何触动舆论?》

荆楚网《湖北宜昌58所希望小学沦为摆设 用来养猪》

法律与生活《湖北大量希望小学荒废调查:普九留下后遗症》

本篇作者 | 贾志新 | 内容运营| 孟孟

| 主编 | 张一弛

点击「金错刀」阅读原文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