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旅顺博物馆的几个基本问题

500

——————旅顺博物馆的历史——————

以下资料引自:梁波著. 技术与帝国主义研究[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6

旅顺博物馆是日本人在我国东北地区建立的第—个科学技术普及机构,创立于1917年4月,当时称关东都督府满蒙物产馆(图11—1)。这个馆的原址本来是沙俄占领时期修建的军官俱乐部,工程没能完工;大正5年(1916),日本人出资30万元,历时2年将其修筑完成。该馆设立的目的,“创没之初主要是满蒙物产的介绍机构,而后以考古以及风俗(调查)为主体,与满洲帝国的建设相对应,逐渐发展为一方面探究满蒙的古文化、另一方面搜集支那本土的遗物,阐明与日本的文化关联,并且为东亚建设的确立做出贡献”。

1918年11月,改称“关东都督府博物馆”:

1919年4月,关东都督府将关东军(军政)和关东厅(民政)分开,又改称“关东厅博物馆”:这期间,在原考古、水产部2个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图书,矿物、植物、动物和参考部,合计为7个部。

1926午,随着“东亚考古学会”的设立,日本考古学者开始有组织地开展对中国大陆的调查:1927年,在关东州貔子窝(今皮口)开始历史遗迹调查,关东厅博物馆成为东亚考古学会在中国东北的调查基地,同时兼做发掘资科的收藏和展览场所。该馆在一定程度上从属于东亚考古学会,虽然它是集历史、美术,考古为一体的博物馆,有许多珍贵的藏品,但并没有起到博物馆的研究和教育作用

1934年12月,关东厅博物馆始称“旅顺博物馆”。该馆还经营植物园和动物园。植物园是1902年在海滩公园的旧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起初隶属旅顺民政署,于1925年划归旅顺博物馆!动物园是1929年4月开馆的。

此外,这个博物馆还下设日本人为纪念日俄战争胜利,于1905年6月建立的“旅顺要塞战纪念陈列场”,不仅作为搜集和陈列战争遗物,也作为战史研究的参考,起初并不对外公开,直到1908年6月移交给关东都督府民政部后,才对外开放,1921年5月被博物馆接管。

可见,日本人建立的旅顺博物馆,在科学技术殖民化过程中,不仅具有科普功能,甚至还带有战史研究的性质。

1945年8月22日,由苏联红军管理,改称“东方文化博物馆”。

1952年12月,又改称“旅顺历史文化博物馆”。

1954年4月,再次改称旅顺博物馆至今,并由郭沫若题写了馆名。

——————对旅顺博物馆的评价——————

以下资料引自:卢鸿德主编. 日本侵略东北教育史[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5

1917年,关东都督府在旅顺开始建立物产馆,后改为博物馆并附设日俄战争纪念馆。满铁也于1924年在大连建立满蒙物资参考馆,后改为资源馆。殖民统治者声称办博物馆的目的是:“普及知识,提高兴趣”,但根本目的还在于为日本的经济、文化侵略政策服务。1927年,当时还是日本驻北京公使馆副武官的本庄繁(九一八事变后曾任关东军司令官,因侵华有功晋升为大将)在一份“意见书”中说:“满蒙资源是帝国生活上的策源,其意义在于,一朝有事,该地的物资立即就可以完全满足我国总动员的要求。因此,平时就要使满蒙一带处于得以适应此种要求的态势,这是绝对必要的,我满蒙政策的真缔亦在于兹”。日人长与善郎在《满洲之考察》一文中说:“满蒙资源馆“并不单单是机械地摆设满洲的资源、农作物、矿物、木材、畜牧、鱼类等标本的普通陈列所,而是沿着广大满洲地理的特性,展示各方面资源开发的情况,办事业的方法和发展的途径,实际上就是具有这样一个样本和模型的标本馆。真是一个大陆开发史的缩图”。可以说.满蒙资源馆是“适应”资源掠夺政策的产物。而博物馆则是在收藏、研究“满洲、蒙古及中国本土的考古、美术及土俗资料”等方面,为日本“开发满蒙文化”的文化侵略效力。至于纪念馆更是宣扬日本侵略军的战功,进行军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