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 2018年历史学新书(24)

500

01

左道

作者:   [美]万志英(Richard von Glahn)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标题: 中国宗教文化中的神与魔原作名: The Sinister Way:The Divine and the Demonic in Chinese Religious Culture译者:  廖涵缤     定价: 79.00

《左道:中国宗教文化中神灵与恶魔》(The Sinister Way:The Divine and the Demonic in Chinese Religious Culture,2004)一书,万志英选用“通俗宗教(vernacular religion)”一词取代诸如“大众(popular)宗教”、“民间(secular)宗教”等其他术语。万志英强调,除了扎根于地方外,通俗宗教同时又从丰富多样和变化多端的宗教意识形态中汲取资源。因此,它并非与道教、佛教或国家宗教的经典祭拜传统截然对立,毋宁说,它是一种不断地与其他宗教话语进行互动的地方性共享语言。

因此,本书围绕作者的主要观点概述了从商代至明代中国宗教的主要发展过程。其主要观点为:中国宗教信仰和实践的历史过程呈现两种基本倾向,一方面是佞神和驱邪,另一方面是相信宇宙中道德平衡的作用。这两种基本倾向总是处于紧张状态之中,并且两者都受到邪魔力量的侵扰。这种邪魔力量,即是具有邪恶本性的神祇和精灵。《左道》(书名译自汉语“左道”一词,即与“右”或“正统”及“正道”相对)一书着重于中国宗教文化中的邪魔,那些在“命运”之外朝着不良方向引导人类生活的力量。

万志英(RICHARD von GLAHN),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历史系教授,耶鲁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10—18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历史、比较经济历史、全球经济一体化等。著作有《中国历史上的宋元明过渡》(The Song-Yuan-Ming Transition in Chinese History)、《15—18世纪全球视角下的货币历史》(Monetary History in Global Perspective, 1500-1800)等。

500

02

十六国疆域与政区研究

作者: 魏俊傑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年: 2018-5页数: 560定价: 85.00

本书主要研究十六国时期的疆域变迁和政区沿革。在疆域变迁研究方面,力求理清各国疆域动态变化的过程,尽可能复原十六国诸政权逐年的疆域范围;在政区沿革考证方面,着力考述各政权的政区建置和沿革、各级政区的治所、不同层级政区的统辖关系以及当时设立的各种特殊形式的政区或准政区。本书附有多幅示意图以及政区沿革表,直观地表现出十六国疆域与政区的特点与变迁趋势。

魏俊杰,1982年生,安徽太和人。先后求学于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现为衢州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的研究。

500

03

庚子救援研究

作者: 冯志阳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8-7-20 

页数: 410 

定价: 78.00元

庚子国变期间,京津沦陷,秩序大乱,南北交通中断,大量京官和难民危在旦夕。上海绅商在李鸿章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中国救济善会和东南济急善会,发起、组织和实施大规模的救援。这是一次非常时期由上海绅商发起、各省疆吏合力促成的大救援,其规模之大、动员之广、施救对象之众、效果之著, 史所罕见。 庚子国变及其庚子救援的发生,与19世纪中外贸易的南北差异有重大关系。以丝茶为主的出口格局使得从对外贸易中获利的主要是东南各省,因为丝茶产区主要集中于东南。

近代化的西洋器物如轮船、电报等进一步加剧了南北之间的利益分化,东南因而更容易接受西洋器物与文明,北省反之。  久而久之,南与北,新与旧,俨然对立。进一步探讨,可以发现庚子救援虽然是以“东南官绅商民合力筹办”的形象面世,但本质上仍是以乡谊为基础的救援行动,李鸿章称之为“造端于各人各家亲友之相赈,扩充为同省同旗官民之普济”。庚子救援让以往潜而不彰的“省籍”意识浮出水面,成为清末新政时期“省界”意识勃发的前奏,而正是“省界”意识深刻影响了新政时期的社会和政局,并最终改变了历史。

冯志阳,1980年10月生于湖北省当阳市。1999年考入南开大学,先后在中文系、历史学院学习,2006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200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13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等领域的研究,重点关注丝茶贸易与近代上海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500

04

历史的形象

作者: [法]雅克·朗西埃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译者:蓝江     

定价: 48.00元

在《历史的形象》中,雅克·朗西埃试图对艺术图像的再现力量进行巧妙的反思。艺术如何对贯穿了一个时代的事件进行反思?艺术又给予了那些成就了艺术或者让其成为牺牲品的那些人什么样的地位?从亚历山大·梅德韦德金到克里斯·马克,从乌姆弗雷·简宁到克劳德·朗兹曼,从戈雅到马奈,或者从库特·施韦特到拉里·利夫斯,这些问题不仅仅是那些他们作品的观众所遇到的问题,也是艺术史本身的问题。

这个问题问的是艺术家们刻画他们的感性世界,并将那些元素孤立出来,并加以再配置的方式。这些问题问的是,从政治上看,所有的艺术方法的中心是什么。这就是雅克·朗西埃的方法,对他来说,没有图像会或显或隐地说什么东西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是被接受的,或者被遮蔽的。但同样对他来说,没有图像或显或隐地不可能去重新开启关于场景的讨论,而官方的说法宣称这个场景业已永恒地确定下来。再现历史可能会导致陷入束缚,但也可能去解放感觉。

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1940年-),法国哲学家。主要领域有存在学、知识论、伦理学、美学、艺术哲学、政治哲学。

500

05

神圣与凡俗:

明末至鸦片战争前天主教与民间信仰的遭遇

作者: 张振国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年: 2018-5页数: 430定价: 69

天主教在全球传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的文化移植的过程,而这种文化移植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如何应对本土文化。天主教要想在中国落地生根,必须找准中国本土习俗文化的发展脉络,适应民间社会的文化传统。中国民间信仰源远流长,已经渗透到民众日常生活之中。如何应对中国的民间信仰,是天主教在华传播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也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本书对明末至鸦片战争之前天主教与中国民间信仰之间的遭遇进行了客观描述。

张振国,历史学博士,哲学博士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儒学与一带一路研究院副教授。

500

06

何谓“现代的超克”

作者:  [日] 子安宣邦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译者:董炳月     

出版年: 2018-6-1 

页数: 256 

定价: 49.00元

本书对于日本近现代思想界的重要问题,现代的超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回顾和批评性的回应。子安宣邦认为,起因于日本帝国对世界秩序以同样属于帝国主义的战争方式进行重组的要求的十五年战争,是日本“现代的超克”论成立的背景,作为对重组要求的回应的“东亚新秩序”“东亚协同论”也应运而生,并由此出发将“十五年战争”双重化,使之成为“两场战争”,从而为无法正当化的对中国的战争找到了历史的和哲学的理由。

子安宣邦(1933-),神奈川縣人。東京大學人文科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畢,昭和六十二年(1987)以論文《伊藤仁齋研究》獲東京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曾任教於橫濱國立大學、大阪大學和筑波女子大學。專攻思想史、文化理論,深受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知識的考古學》中「話語」(discourse)論的影響,以此重新探問日本思想史的相關議題,是國際上日本思想史研究的頂尖學者。著有《宣長與篤胤的世界》(1977)、《伊藤仁齋》(1982)、《作為「事件」的徂徠學》(1990)、《鬼神論》(1992)、《本居宣長》(1992)、《「宣長問題」是什麼》(1995)、《近代知識的考古學》(1996)、《江戶思想史講義》(1998)、《作為方法的江戶》(2000)、《平田篤胤的世界》(2001)、《怎樣談論「亞洲」》(2003)、《漢字論》(2003)、《伊藤仁齋的世界》(2004)、《國家與祭祀》(2004)、《福澤諭吉『文明論之概略』精讀》(2005)、《本居宣長是誰》(2005)。


​07

知識分子的思想轉變:新中國初期的潘光旦、費孝通及其周圍

作者: 聂莉莉出版社: 台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8年副标题: 新中國初期的潘光旦、費孝通及其周圍

译者:  聶曉華

平裝本:$500

本書聚焦於建國初期的潘光旦、費孝通等社會學者,仔細地追踪了民國時期的知識分子在新中國成立后是怎樣進行思想改造而放棄了原有學問的軌跡,通過他們的「思想轉變」,重新審視中國革命的意義。

聶莉莉, 1978 年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1982 年畢業,當年入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課程,1985 年畢業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工作,見習研究員。1986 年由碩士時的指導教師費孝通教授介紹赴日本東京大學留學,1990 年獲取博士學位。之後留在日本任教,1993-1998 年西南學院大學國際文化學部副教授,1998 年至今東京女子大學副教授、教授。從事中國的宗族組織、民間信仰、民眾戰爭記憶、少數民族、意識形態與社會史、以及東亞比較文化等方面的實地調查和研究。

500

08

女性.婚姻与革命

作者: 岳谦厚/ 王亚莉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华北及陕甘宁根据地女性婚姻问题研究 

出版年: 2018-5-1 

定价: 68.00

婚姻家庭既是一种最基本的制度安排,又是一个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本书在大量原始档案资料检索和整合的基础上,以“女性、婚姻与革命”之关系为研究视角,以华北及陕甘宁根据地女性群体为研究对象,以女性经验、经历与两性关系发展变化为研究主线,对根据地婚姻新政下女性的具体生活实践进行了考察,研究内容关涉婚姻习俗调适、两性关系冲突、新婚姻家庭形态、妇女组织机构、军婚保障机制、婚案司法审理、女性英模建构、抗属形象塑造、女性社会日常、妇女生育卫生、妇婴身心保健、婚姻关系中的女性财产权等诸多层面,并注重作为婚姻主体的女性本身对婚姻的切实体会和内在感受。这对于进一步深化革命根据地史,特别是根据地婚姻家庭史和女性史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岳谦厚,男,1969年生,山西省偏关县人。历史学博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山西省“三晋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华民国史、中国近现代乡村史、中共革命史。现任山西大学近代中国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亚莉,女,1982年生,陕西省蓝田县人。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及中国婚姻家庭史。现任山西大学近代中国研究所讲师、硕士生导师。

500

09

延安寻真

作者:    胡嘉明  出版社: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8-7

本書分析了百年民間傳統如何經歷現代革命的政治洗禮,晚近又怎樣成為各種勢力竭力打造和收編的傳統遺產,幻化成國家、市場和試圖尋找「本真」的知識精英爭奪話語權的戰場;從而透視農村民眾如何應對這幾十年來的城市化,以及如何通過動員傳統實踐來構建一種新的鄉土身份。本書通過審視當代農村文化的再現,考察激烈社會轉型下的城鄉、性別、階級關係和矛盾,讓讀者能夠瞭解中國在全球資本主義發展潮流中的位置和執政黨提出民族復興的時代背景。作者以獨特的底層鄉土視角,觀察盛世中國發展過程中的農村主體構成,對此寄予深刻的同情理解而又不失批判。

胡嘉明,香港中文大學文化與宗教學系副教授,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得文化人類學博士,研究興趣為中國當代社會的國家社會關係、文化政治與主體性。

500

10

Bannermen Tales (Zidishu)

作者: Elena Suet-Ying Chiu     

出版社: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副标题: Manchu Storytelling and Cultural Hybridity in the Qing Dynasty 

出版年: 2018-7-30 

页数: 330 

定价: USD 49.95

Bannermen Tales is the first book in English to offer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zidishu (bannermen tales)―a popular storytelling genre created by the Manchus in early eighteenth-century Beijing. Contextualizing zidishu in Qing dynasty Beijing, this book examines both bilingual (Manchu-Chinese) and pure Chinese texts, recalls performance venues and features, and discusses their circulation and reception into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To go beyond readily available texts, author Elena Chiu engaged in intensive fieldwork and archival research, examining approximately four hundred hand-copied and printed zidishu texts housed in libraries in Mainland China, Taiwan, Germany, and Japan. Guided by theories of minority literature, cultural studies, and intertextuality, Chiu explores both the Han and Manchu cultures in the Qing dynasty through bannermen tales, and argues that they exemplified elements of Manchu cultural hybridization in the eighteenth and nineteenth centuries while simultaneously attempting to validate and perpetuate the superiority of Manchu identity.  With its original translations, musical score, and numerous illustrations of hand-copied and printed zidishu texts, this study opens a new window into Qing literature and provides a broader basis for evaluating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hybridization.

Elena Suet-Ying Chiu i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500

11

乡国之际

作者:徐佳贵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晚清温州府士人与地方知识转型 

出版年: 2018-5 

页数: 296

 定价: 92.00元

近代知识转型是近年中国史学界的热门议题,但目前所论多集中于相关文本的知识思想“内容”,或默认个别通都大邑的转型过程“代表”了全国的情况。本书以晚清浙江省温州府为个案,将“地方”置于“知识转型”之前,且突出某一当事人群体——地方“士人”的视角,为的是反其道而行之,以某一相对“边缘”之地为焦点,将知识观念变迁在地域上的展开作尽可能立体多维的再现,以此检视晚清阶段知识转型“地方化”的可能机制及其可能的限度。近代知识转型“地方化”的过程,至少在晚清阶段亦可颇具地方能动性,其间中土既有的、相对边缘之地对于知识学术潮流的参与途径或“分享”方式,辅以西力东渐造成的人员与知识信息流通形式的变化,乃是“转型”赖以在地发生的前提。可吊诡的是,此一地方在转型中趋向“国家”的“统合”进程,终却可能加剧了本国内部知识思想版图及社会的“分裂”;其中一度集中体现能动性的晚清地方士人,之后亦由革新的重要推手变为革新的重点目标,几不复有起而“预流”的希冀与能力。通过对该历史进程尽可能动态化的梳理,这份吊诡的形成机制,或可在一相对微观的层面得到某种初步的说明。

徐佳贵,1986年生,浙江瑞安人。2016年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曾在《近代史研究》、《史林》、(台)《新史学》、(台)《“中研院”近代史所集刊》等刊发表论文及书评数篇。当前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中国知识转型、地方/区域文教史。

500

12

群体性愚昧:

为什么精英在一起也会干蠢事

作者: [德]冈特·迪克(Gunter Dueck)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译者: 朱健敏  

出版年: 2018-5 

页数: 260 

定价: 55.00

 本书是作者冈特·迪克在IBM德国公司担任技术总监20余年,对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负面现象进行的分析和思考。为什么这些精英在一起也会干蠢事呢?因为他们想在任期内尽可能凭业绩获得高额奖金和其他个人经济利益。

冈特·迪克 (Gunter Dueck) 曾担任数学教授,被称作"野人迪克",哲学家。后来担任IBM德国公司技术总监,直至2011年8月退休。目前以作家身份进行自由创作,同时还是网络活动家,从事商业传播和讲演,继续为改造世界孜孜不倦地出力。

500

13

古物的声音:古人的生活日常与文化

编著:杨泓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8年6月  

版次:1  

本书以中国考古发现的古代遗物为标本,复原中国古人社会生活的日常起居习俗、日用家具及与之相关的日常礼仪。作为一名辛勤耕耘53年的考古人,作者结合历史文献,抽丝剥茧,细致解读,以生动严谨的笔触,帮助我们走进博物馆,尽情聆听考古标本的吟唱,感悟古物内在的历史文化积淀与魅力。

杨泓,1935年12月12日生于北京市,男,满族。1953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大学毕业后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特聘教授。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