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苏轼决定躺平时,忽然发现……
乌台诗案后,苏轼决定躺平。
首先,他放弃成名了: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后来在黄州,他很欣慰没人认识自己了: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答李端叔书》。
然后,苏轼决定不跟人拼育儿了: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洗儿诗》。
消费上,他也决定躺平了,每天只用一百五十钱。
“但痛自节省,日用不得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钱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以待宾客。”
吃肉方面,他也决定自己吃得高兴就好: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猪肉颂》。
游赤壁时,比起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心思,他更决定欣赏山间清风江上明月,就在船上躺平了: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前赤壁赋》。
甚至敲不开自家门,他也就这样了: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临江仙》。
在吃上,他也躺平了:
“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老学庵笔记》。
——路边卖面的,其实不好吃。苏辙吃不下,叹气;苏轼却已吃完了,慢悠悠对苏辙说:“你还要细嚼慢咽品味吗?”大笑着站了起来。
在喝酒方面,他也躺平了,不挑了:
“酸酒如荠汤,甜酒如蜜汁。三年黄州城,饮酒但饮湿。我如更拣择,一醉岂易得?”
他甚至躺平,不寻思回故乡了。
在黄州则说:
“临皋亭下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反正长江水也是故乡雪水,哪里都一样。
在惠州则说: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我就是爱吃口好的,何必非要莼鲈之思回故乡;人生在世反正一场大梦,来南边也挺好。
他在生活方式上也躺平了:
“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没事,早睡,走路,晚点吃饭。就用不到富贵车肉了。
最后,就是他的终极躺平。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苏轼《记游松风亭》。
“何必非上到亭子才能歇?就地躺平不也挺好?”
想明白这点,苏轼觉得,自己忽然就解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