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谈所谓的“躺平”,应该把它看做一个“时代的讯号”

先讲结论:

1、“躺平”是社会财富积累到比较丰富的程度必然出现的现象。

2、“躺平”有可能预示着“阶层固化”危险的到来。

3、照马克思主义所说,“躺平”意味着生产关系跟生产力的脱节,原有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了。

500

这里讲个故事:

某私营企业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高薪聘请外国专家指导企业进行“先进生产制度”建设,搞所谓“科学化管理”。“先进制度”和“科学管理”确实效果显著,企业单位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0%,成本优势通过价格优势反映到市场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企业销售额短时期快速增长了一倍。

企业员工本来很高兴,自己原来每天生产60件可以挣到300元,现在增加到每天72件意味着日工资增加50元。但老板很快颁布了新的工资标准,企业员工日薪仍然是每天300元。

外国专家警告老板,这么做很可能让“先进制度”建设和实施“科学管理”的努力付之东流。即便抛开为员工增加的工资,企业主获得的收益也比过去增加了50%还多,没必要加重对员工的剥削。

500

老板不听,认为已经学到了外国专家的本事,就把专家辞退了,这样还节省了一大笔酬金。

结果当然出乎老板的意料,企业劳动生产率迅速下降,甚至比搞“先进制度”“科学管理”前还低,很多员工纷纷辞职引发了企业用工荒,人力部门加紧招工,新工人涌入让管理变得很麻烦,于是“先进制度”和“科学管理”不了了之。企业又回到了老路上,生存日益艰难。

企业老板哀叹:现在的工人没有一点奉献精神,自私自利就认钱,新来的更是动不动就辞职,非常难管理。

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老板目光短浅私德有问题?

不是。

这个故事讲的是:所谓“先进生产制度”和“科学化管理”等等听起来无比光鲜透着高大上气息的概念其本质作用就是帮助企业主从雇佣工人身上压榨出更多的剩余价值。企业主搞这玩意不是为了增加员工的薪资,而是为了让自己挣更多的钱。

500

上面故事这位老板的根本问题他太贪婪了,自己吃了肉,还舍不得给手下人喝汤。他蠢吗?如果大家回顾过去三四十年的历史,就会发现绝大多数企业主,不论本土的还是域外的,都是这么想这么干的。

过去三四十年中国大陆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外企外资来华?为什么国外投资人非常踊跃地带着他们的所谓“先进企业制度”“科学管理方法”“高效运营方式”来中国落地生根?他们是抱着“建设一个强大的新中国”的理想来的?他们为什么不安安心心在他们本土搞他们的“先进制度”“科学管理”?

因为几乎所有的资本家跟上面那个企业主的想法都一样。

因为从中国农民工身上能够压榨到远多于他们本土工人能够榨取的剩余价值。

这就是资本的真相,也正是资本的真理。

500

过去几十年中国农民工之所以心甘情愿承受中外资本家严酷的剥削,是因为即便待遇如此之低,他们挣到的钱也能让他们的家庭从赤贫中一步步走出来。“摆脱贫困,让自己的物质生活能丰富一点”是过去几十年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强烈心愿。

500

如今呢?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中国人的心愿变了,人们要追求生活的舒适、追求品质、追求更多的娱乐。人们不想再为了几百几千块钱出卖血汗,人民有了比较多的物质积累,没有了挣不上钱吃不饱饭的紧迫感。尤其是年轻人,没有多少经历过过去普遍物质匮乏生活艰辛的苦日子,在他们眼里,拼死拼活努力挣钱不是首要考虑的事,让自己心情愉悦获得幸福感才是人生要义。

所以上面那个故事中的老板,要么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自己挣钱也能给员工成就和幸福,要么把企业转移到民众还很贫穷的国家继续压榨穷人,要么倒闭。

这就是生产关系跟生产力脱节的例子。国内生产力发展了,到了必须走依靠新技术、科学管理和劳资双方互利共赢道路的新阶段,过去那些靠高强度简单劳动尽可能压榨剩余价值的制度关系就搞不下去了,血汗工厂被淘汰是大势所趋。

大多数担心人民币升值导致他们的产品失去价格竞争力的企业都在淘汰之列,他们靠低利润和低价恶性竞争维持生存,企业既没有充分的资金也没有充足的动力推动技术升级,一盘散沙精于行业内斗,被上下游外国资本卡着脖子苟延残喘,只能把所有的成本负担转嫁到工人身上。

这样的企业值得同情吗?值得一部分媒体人为他们奔走呼吁吗?

500

可是一部分媒体就是要为这些资本家叫屈,说什么赋税沉重国家要减税,国家不能与民争利,汇率不能涨,这些企业倒闭了工人们可就失业了。俨然把这些贪得无厌的资本家塑造成国家的产业脊梁,广大劳动人民的衣食父母,还居心叵测地用“民营”代替“私营”,然后跟“国有”对立起来,颇有一种“私营老板代表民众利益”的架势,营造“国有才是对民众敲骨吸髓的剥削者”的舆论。

现在这些企业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了吗?当然不是。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注定了它们的消亡。不是什么赋税太重国家与民争利,更不是什么工人没有奉献精神自私自利,而是他们尝过了血汗工厂严酷剥削压榨剩余价值的甜头,却不想与时俱进改变自己的观念做法导致他们只能被大势淘汰而已。

他们不值得任何同情可怜。

如今年轻人学历高视野开阔,自己有独立的思想意识,也不再受物质匮乏的困扰,追求生活幸福也就意味着不会再把前途命运寄托在为资本攫取最大利益的目标上,这在企业老板看来就是“不听话”“不上进”,就是“躺平”撂挑子。

500

这很难理解吗?

当年外国老板纷纷跑来中国投资建厂,还不是因为他们本土的劳动者都“躺平”了?

当法律保障和社会保障健全起来的时候,让资本家失望的“躺平”现象必然到来。所以以富士康为代表的血汗工厂型企业为啥纷纷离开中国往印度越南跑?早年工人们还用“十几跳”反抗,现在是连你家大门都不进了,直接“用工荒”。

什么叫“用工荒”?中国十四亿人真的缺工人?是因为那些企业吃相太难看,没人愿意为他们卖力了。

500

过去几十年太贫穷不得已,现在谁家没有一两套房产最少几万元的存款?而社会上挣钱的机会很多,就算挣得少一些,自由、随心、不用看工头脸色活不比做枯燥的人型机器强?

有了“躺平”的本钱,不在乎“躺平”的危机,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面对这个新时代,资本需要考虑的是改变自身的思维方式,“尊重人才”“尊重和善待劳动者”理应回归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主流。“躺平”很大程度上是反抗“忽视”甚至是“蔑视”的一种方式,这世上,需要“成就感”需要“实现人生价值”的还是占大多数,人们需要的还是梦想和机会。

500

当机会找不到,梦想无法实现,或者得到机会实现梦的代价过高,“躺平”就是现实选择。就像过去历史上许多儒生现实受挫报国无门纷纷走上道家避世无为的道路一样。这预示着一种危险——阶层固化。

印度非洲这些非常贫穷的地方,“躺平”现象非常普遍,这让中国人不可思议也十分自豪——看我们中国人多么勤劳!外国人太懒惰了。还有人煞有介事宣扬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性格。

是吗?中国人天生就是“勤劳的小蜜蜂”?

当然不是,一百年前的中国人跟今天的印度人非洲人没什么不同。中国人今天的勤奋是因为过去几十年即便是最底层的中国民众也能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处境,而在印度和非洲,努力不努力都一个样,社会地位是天生注定了的。即便有机会,教育和各种歧视性制度也会成为下层民众和机会之间的天堑。

今天,必须看到这些阻碍人们提升、提高机会成本的障碍正在形成。比如门第观念、比如价格高昂的精英教育、比如各式各样的资本圈子等等。

500

可望而不可及,虚无主义思想就会在失去理想和进取心的人群中蔓延。不用说社会,就在学校班级中一直都是这样:学习成绩好的越来越好,成绩差的干脆躺倒不干了。

每年能上985、211的毕竟是少数,多数学生从家长那里就放弃了,很多是因为没有门路没有追求精英教育的钱。而削尖脑袋奋斗半天的也未必能如愿,退而求其次,手里的本钱加上社会保障加上工作机会即便挣钱少生活也不至于太拮据,每天“混日子”的生活也算惬意。

这其实就是过去几十年到今天欧美发达国家底层民众的心态和生活状态。

所以说“躺平”的时代必然到来,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更高的层面上唤起民众的进取心?

美国那种疫情直接发钱的做法愚不可及,努力找工作的反倒领不到补助,只能助长更大面积的“躺平”,这还能跟中国竞争制造业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如何让民众积极行动起来创造机会抓住机会,引导民众的思想跟社会共同进步,才是“新时代”的正确做法。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