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增援锦州,也不增援长春,辽沈战役中廖耀湘在想什么?

500

整个辽沈战役的过程中,廖耀湘的心思实际上只有一个,那就是保存实力。

在辽沈战役开始之前,国军在东北的问题其实已经比较清晰了,那就是长春怎么办?常公不是不想放弃东北,他早都想放弃了,1948年初就想放弃,所以才派卫立煌去东北。并且,在东北和廖耀湘谈话的时候,就已经透露过这个意思了,而其他人搪塞他的理由,除了卫立煌说的在沈阳固守待变之外,最为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怎么把长春的十万国军救出来。

国军统帅部多次要求沈阳出兵,去接应长春国军突围。但沈阳无论是卫立煌,还是廖耀湘,都表示反对,这点兵力根本不够,出了沈阳,到长春的路上就是林彪挖的大坑,就等着廖耀湘兵团来呢,千万不能去,去了就是一个字,死。所以,沈阳这边的要求是,要么你常公继续给我增兵,要么你就让长春郑洞国自己突围打出来,然后沈阳才能出兵去接应。

问题是常公这时候已经到处起火,到处都要求增兵,然而到处都调不出来兵了。沈阳表示,你看,不是我不肯去长春解围,是你不肯增调兵力嘛。

500

长春在接到命令之后,也尝试过突围。郑洞国把这个任务就交给了六十军曾泽生部。曾泽生也不服啊,明明新七军是你的嫡系部队,装备比我们好,粮食比我们充足,我连吃饭都吃不上,哪有力气打仗?但既然郑洞国这么说了,还是要给点面子,那好吧,就派一个团出去放几枪试试看。所以六十军真的就派了一个团,出去放了一阵子枪,就马上跑回来了,说共军太厉害了,打不出去。突围这事儿后面就没人提了。

郑洞国的心思也一样,三个字,等靠要。城外就是共军几十万大军,光一线作战部队就是肖劲光一个纵队,还有六个独立师,兵力已经超过长春城内的国军,这还不算就在长春到沈阳的铁路两侧的共军部队,我就这点兵力,你让我怎么打?反正常公舍不得就把我这么丢下,我就在这等着常公派兵来救我,你不来我就不出去。

这个阶段在东北最积极、最活跃的是谁呢?常公派来的心腹爱将,算命大师范汉杰。范汉杰去东北之前,就因为他随口说了一句卫立煌有通共嫌疑,提醒委员长要注意提防。委员长就坡下驴,就说那你去东北替我盯着。于是范汉杰就突然莫名其妙的到了东北,任务主要就是和卫立煌扯皮,以免卫立煌在东北尾大不掉。范汉杰到了东北,一会儿是要求改变后勤体系,一会儿要求在锦州另设指挥所,闹得不可开交,常公交给他的任务,算是完成得不错。

500

但是具体到打仗来说,国军在东北的主力部队实际上就剩下廖耀湘兵团一个还能动弹的机动兵团了,无论是增援长春,还是增援锦州,都得看廖耀湘的。但廖耀湘这时候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无论是增援锦州,还是增援长春,都不肯去,觉得去了就是个死。长春这个坑确实也很明显,东北共军就沿着铁路两侧摆开,对长春围而不攻,傻子都能看出来,这就是直钩钓鱼。

因为廖耀湘坚持在沈阳就是不动,所以林彪钓鱼也没钓上来。辽沈战役开始之后,又是不打沈阳,却去打锦州,廖耀湘认为林彪打锦州是假,目的还是钓他上钩,所以他还是坚决不动。虽然顾祝同再三劝说,廖耀湘还是拿着卫立煌当挡箭牌,就是不肯出沈阳。连西边侯镜如兵团十月二日都开始攻塔山了,廖耀湘还是不肯去增援锦州。

就在十月二日这天,常公实在坐不住了,亲自到沈阳,召开会议,完了找廖耀湘谈话,并且暗示说,如果廖耀湘再不去增援锦州,顺势撤回华北,那么一旦东北全完蛋,华北也稳不住了。常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番之后,廖耀湘终于似懂非懂的同意出辽西,去增援锦州。然而很显然,第二天他就后悔了,觉得自己被常公的话术给骗了,所以他又开始磨洋工,到八号部队才开始出动,中间这六天,说是一直在集结部队。

出了沈阳,明知道自己是救火队,却没有一点救火的意思,还是疑神疑鬼,犹犹豫豫,怕自己被包围,而是突然转头打彰武去了。打下彰武,确实让林彪出了一身冷汗,甚至一度动摇,又想回头去打长春。但廖耀湘这边打下彰武,各级干部就开始从彰武搬运物资回沈阳去倒卖,磨磨蹭蹭到进占新立屯,已经是十五日了,到十六日凌晨,锦州就已经解放了,范汉杰下落不明。

500

锦州都失守了,增援锦州也就没有意义了。这时候常公还是坚持要廖耀湘兵团继续西进,目的是和侯镜如兵团会攻锦州。这个意思已经清晰得不能再清晰了,那就是要廖耀湘赶紧往锦州方向,在侯镜如兵团的接应下,迅速撤往关内。廖耀湘还是认为不能去,去了就是个死,坚持要往南走,先占领营口,然后再从南边逐步西进,这样可进可退。

就在廖耀湘和常公来回扯皮这几天,到二十日才开始有杜聿明同意廖耀湘的计划,开始行动,又在新立屯一带磨蹭了五天。这时候为时已晚,但廖耀湘确定南下之后,又没有马上开始行动,而是让战斗力一般的71军去打黑山,打了两天才发现打不动,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是改为新六军去打,等到新六军也打不动,才意识到情况不对,又消磨了两天的时间,为打锦州的东北野战军主力又争取了两天来包围他。等到他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走不脱了。

其实,无论是增援锦州,还是增援长春,廖耀湘都认为是死路一条,出辽西磨洋工,是应付差事,之后就一直在企图说服常公和卫立煌,同意他南下占领营口。至于占领营口之后再西进增援锦州,也只是借口而已,不过是为了方便他从营口直接走海路逃走。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