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围绕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一事,从1937年2月开始至1937年8月22日,国共双方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和南京进行了五次谈判。
谈判过程中,有不少鲜为人知的细节。
01.中共曾提出红军要改编为四个军
1937年2月中旬,周恩来、叶剑英等人和国民党代表顾祝同、张冲在西安谈判。谈判过程中,中共代表周恩来提出:红军组成一路军。
“路军”是一种战时编组、战后取消的特殊编制,其级别大于军。按照中共的计划,红军将组成某一路军,由朱德、彭德怀担任正副司令员,下辖4个军12个师36个旅,由林彪、贺龙、刘伯承、徐向前分别担任四个军的军长。
但顾祝同说,委员长根据抗日的需要,经过再三决定,红军只能编为2个师8个团,师上面不设军,更不设总指挥部,8个团共编为1.5万人。
次日,周恩来答复,说同意作出适当让步,由原来4个军12个师改为4个师12个旅24个团,共70000人,四个师的师长仍是林彪、贺龙、刘伯承和徐向前,师上面要设总指挥部,且军官人选由延安方面选派。但国民党方面仍坚持只给两个师的编制,且不同意设总指挥部。
双方因此僵持不下。毛泽东指示,谈判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对蒋抱有太大希望,只要蒋介石同意改编红军,就是我们的一大胜利。
经过中共一再让步,1937年3月8日,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一致,红军编为3个师6个旅。
这是“三八协议”。
02.蒋介石想让八路军将领改用化名
虽然谈判代表意见暂时达成一致,但蒋介石并不同意“三八协议”,仍坚持只给两个师的编制,师上面不设总指挥部,且两个师的军官全部由南京方面重新安排,甚至还要求朱德、毛泽东必须离开部队。蒋介石的这一方案,自然遭到中共代表周恩来等人的反对。
于是,红军改编一事暂时搁浅。
直到七七事变后,迫于全国抗战局势,国共双方就红军改编一事迅速达成协议,1937年8月中旬,何应钦正式宣布,红军部队用“115师、120师、129师的番号,一切旗帜、符号、服装都要改换,主官亦改名换姓”。
所谓的“主官亦改名换姓”,大体就是国民党忌惮红军战将的威名,想让八路军的正副总指挥以及三个师的正副师长使用化名。
8月18日,蒋介石在致电军令部长徐永昌的电报里,就列有八路军主要将领的化名对照表:
朱蹭陂即朱德;彭特立即彭德怀;林育荣即林彪;贺云青即贺龙;刘百诚即刘伯承;肖格即肖克;徐象谦即徐向前……事实上,这些化名在抗战中并未使用,只是蒋介石的一厢情愿。
03.八路军和三个师番号的由来
八路军的番号原属粤军,但1936年6月,粤军的陈济棠为了抵制中央军进入两广,就联合李宗仁、白崇禧发动反蒋的两广事变。1936年7月,两广事变解决后,蒋介石撤销了第八路军。
直到1937年改编红军时,何应钦就把八路军的番号给了红军。而为了限制红军的发展,国民党只给了八路军三个丙种师的编制。
1928年军事编遣会议后,国民党陆军师有三种编制,即甲种师、乙种师和丙种师,甲种师下辖3旅9团,乙种师3旅6团,丙种师2旅4团。
为了限制红军发展,何应钦就把原属东北军的67军115师、57军120师、53军129师的三个丙种师番号给了八路军。1937年春,蒋介石为了削弱东北军,将东北军17个步兵师整编为10个,而原属东北军的115师、120师、129师都被找借口裁掉,番号撤销。何应钦本想将这三个倒霉的番号给八路军,希望八路军三个师像之前一样倒霉。恐怕何应钦也没想到,这三个师会在八路军那里不断发展壮大,成了胜利之师。
04.红军7万多人,但只有4.5万人的编制
国民党只给了八路军三个师4.5万人的编制,而当时红军有三个方面军,算上陕北红军以及抗日军政大学等,共有7.44万人,多了近3万人。
多出来的这些人没有着落,该怎么办呢?
当时中共也想了许多办法,比如每个师增设一个团,115师增设独立团,120师和129师增设教导团,这三个团足以解决几千人的着落。
另外,按照国民革命军的编制,八路军的每个师都有骑兵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等特种兵营。正常一个营只要几百人,可八路军的这些特种兵营,规模可比一个团。比如120师工兵营,下面还有3个营,足足有1400人,其他一些直属部队也是类似的编制。这又解决了几千人的着落。所以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编制上报的数字是45000人,但实际人数超过60000人。
1937年8月22日,红军正式改编为八路军。仅仅半个多月后,9月11日,八路军就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但不管是八路军官兵、百姓、国民党军还是日军,都习惯称为八路军,正式番号“第十八集团军”倒很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