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又致郁的《致不灭的你》,如何在“发刀”中呈现温暖?

500

题图 / 致不灭的你

本文由ACGx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独有的日式“物哀”美学

“刀得人体无完肤却又莫名治愈。”不少观众对于四月新番《致不灭的你》,都给出了与之相似的评价。

《致不灭的你》根据大今良时创作的同名漫画改编,开播前就被许多动漫爱好者预订为“四月霸权”。根据内容实际表现看来,单在剧情足以谈得上完整的第一集中,观众们就收获了治愈且致郁的观看体验。

500

(剧透预警)

主角“不死”起初是一个被投放到人世间的“球”,具备死后重生的能力,当它每遇见一个角色、目睹一场死亡,就会拥有幻化出这些角色生前形态的能力。

第一集中,变成狼的主角遇见了一个白发少年,主角陪着少年一起生活,感受到他的乐观坚强,也见证了少年出发寻找生活的“乐园”,从充满希望再到绝望而归的历程。随着,主角在少年之死刺激下,化身成他的模样继续前进,主角将认识更多人、感受各种事物,正如少年一直期待的那样。至此,《致不灭的你》的故事才真正拉开帷幕。

500

不死不灭的主角,在告别相知相遇的人后得到成长,观众们也因此产生了对于生存与死亡的思考。

面对主角见证角色死亡收获刺激、获得新形态的“发刀”设定,一些国内观众在评论、弹幕以及社交平台中表达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有人在观看时质疑“真的存在乐园吗”,有人困惑“剧情设置是不是为刀而刀”,还有观众表示“少年失望后返回家还不如继续往前走,说不定就到目的地了”……从这些评论中足以感受到,面对生死,中日两国民众呈现出的巨大文化差异,以及不同的审美观念。

在国人看来,纵使人从孕育出生走向衰老死亡是自然过程,但人们总会不自觉地敬畏死亡,往往认为只要活下去才会看到希望。而在日本人眼里,死亡是一件极具美感和意义的事情,象征着全新的开始。

若想深究产生以上不同认知的根本原因,还要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物哀”开始讲起。

由于日本地理位置特殊,资源匮乏、灾害频发,日本人自古以来都具备强烈的危机意识。他们相信人生无常,美好的事物也注定难以长久存在。日本人对万事万物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物哀”便是在用心感知事物后产生的共情。叶渭渠先生在《日本文学思潮史》中提到久松潜一博士将“物哀”特质分为五类:“一感动,二调和,三优美,四情趣,五哀感。而其最突出的是哀感。”

经历时间沉淀,“物哀”美学不断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也被反复运用到文娱作品中。于是无论感叹、赞美还是惋惜、爱怜,不少日本文娱作品中,总会弥漫着淡淡的忧伤感。像春季樱花、夏日烟火、秋天枫叶、冬季大雪,皆为日本“物哀”美学的重要意象。

例如当我们提及“樱花”、“动漫”时,不少人总会不自觉想起《秒速五厘米》中的那句:“如果樱花掉落的速度是每秒5厘米,那么两颗心需要多久才能靠近?我要用什么样的速度,才能与你相遇?”

500

《秒速五厘米》呈现男女主从学生时代到步入社会的历程,同样展示出一种特殊的“物哀美”——少年时期的懵懂爱情美好且动人,但两人因为现实生活变化无常而渐行渐远,为作品增添了令人惆怅的孤独感。

不过,正如樱花凋零与绚烂时的美丽并不冲突,虽然主角无法抵抗离别、错过的命运,但曾经存在的真挚的情感却不会褪去。可以说,物哀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对日本人的人生态度已经产生深远影响。

在日本的无常观看来,人生之路步履匆匆,身边遭遇一切终有一天会消逝不见。因此,尽管人生需要面对生离死别,短暂相逢,珍惜并记住当时的美好才是更为重要的事情。日语词语“一期一会”,就在提醒人们珍惜与人或事物相逢的机缘。《致不灭的你》第一集中,主角与受伤前行的狼、开朗乐观的无名少年短暂相逢,随后以他们的样子继续生活,便凸显出少年离去前嘱托“你要一直记得我”的浪漫与悲怆。

500

当然,“物哀”美学也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死观。由于追求在绚烂之时凋零的美感,日本人不论是形象还是意义方面,都对“辉煌地逝去”存在执念。

《致不灭的你》第一集中,无名少年在生命最后一刻,也要挣扎着面向门的位置,得体地端坐在位置上,期望着可能会回家的族人们。从另一方面来讲,作品设定主角受刺激会增加新的人格,某种意义上象征着“死亡即是新的开始”,动画第一集的无名少年去往了他向往的乐园,他生前的愿望得以实现,而后续剧情中一些角色也始终影响着主角成长。

500

美好的事物让人感受到安心和温暖,消失固然也会带来悲伤,不过,当人们开始欣赏短暂的快乐、逝去的美感,治愈和致郁分界线也便不甚明晰了。

在了解物哀美学之后,就不难理解《Angel Beats!》《未闻花名》《四月是你的谎言》等作品,温情又伤感、治愈又致郁的观看体验究竟从何而来。即便《致不灭的你》第一集,并未给出完美的“大团圆”结局,引发了国内观众讨论,但在了解“物哀”之美后,再回过头来感受剧情内容,或许会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