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报:中俄关系并非牢不可破? 美情报局官员建议挑唆俄罗斯反华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俄罗斯《独立报》日前文章 题:美国情报官员建议挑唆俄罗斯反华(作者 弗拉基米尔•斯科瑟列夫)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未来的俄罗斯和中亚事务主管安德烈娅•肯德尔-泰勒在《外交》杂志上撰文称,乔•拜登政府决定与中国和俄罗斯在意识形态框架内竞争,捍卫正确的自由民主。她认为,应当加强对莫斯科的工作,向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身边的精英暗示,与华盛顿达成相互谅解是可能的。
这种相互谅解将成为屈从北京的替代选择。这位美国情报官员建议,利用俄罗斯和中国的细微分歧,甚至在战略武器、北极、伊朗协议和对印度提供武器等领域,对莫斯科有所迎合。
肯德尔-泰勒曾在中央情报局担任高级分析师8年,之后在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主管欧亚方向。脱离公职后,她成为新美国安全中心跨大西洋安全项目的高级研究员和主任,并在乔治敦大学兼任教授。
在与乔治敦大学外交学院兼职教授戴维•舒尔曼合写的文章中,这位间谍部门的资深人士表达了对俄中关系的看法。
尽管作者承认,中俄是美国的重量级对手,但应该考虑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非牢不可破。一些美国专家提出,应该把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上世纪70年代与中国重新建交的政策颠倒过来,转而与俄罗斯靠近,把它从中国身边拉开。
肯德尔-泰勒和她的合作者主张采取更加温和、渐进的做法,“向普京身边的人展示俄罗斯更加平衡和独立的外交政策的好处”。
华盛顿实施这一战略的基础不够、但它应该以2月份就延长《核裁军协议》达成的协议为引子,寻求与莫斯科就军备控制、战略稳定和不扩散问题开展进一步对话。
美国还可以在恢复2015年伊朗核协议和确保阿富汗稳定和平方面推动与莫斯科的合作。
美国还应努力使俄罗斯放慢在北极问题上转向北京的速度。为此,华盛顿应立即重启北极防务负责人论坛。这不仅可以防止紧张局势升级,还将成为美俄合作的另一座桥梁。
文章作者认为,只要普京继续掌权,美俄靠拢就举步维艰。尽管如此,必须向俄罗斯精英表明,除了屈从中国,还有其他选择。
同时,华盛顿不应回避旨在利用俄中分歧的“主动行动”。这不会改变俄中关系的轨迹,但“打进一些小楔子”有助于引发两个伙伴之间的不信任。
俄罗斯向印度、越南等与中国有领土争议的国家供应武器就属于这样的领域。20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关于限制克里姆林宫武器出口收入的法律,给莫斯科向印度提供武器制造了困难。华盛顿的决策者应考虑解除对印度购买俄罗斯武器的制裁。这样一来,北京和莫斯科之间的分歧只会增加。
俄罗斯社交网络对中国在白俄罗斯和伊朗与俄企业激烈竞争表示不满。美国应在俄罗斯人民和精英可以接触到的信息资料中提出这个话题。这将使人们对克里姆林宫当前做法的明智性产生怀疑,并可能促使其走更加中立的路线。
美国分析人士公开、甚至不顾廉耻地向当权者提出自己的建议。问题是,华盛顿会遵循这些建议吗?如果真是这样,分析人士的建议会被付诸实施吗?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国际关系主任亚历山大•卢金说:“美国有三种观点:第一,必须同时对中国和俄罗斯施压。这种做法现在不得人心。第二,必须首先压制俄罗斯。第三,肯德尔-泰勒则认为,必须首先压制中国。这并不意味着要以某种方式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与美国精英的倾向相悖,他们认为俄罗斯是一个糟糕的国家。
中国也不好,但俄罗斯更弱,威胁也更小。必须防止俄罗斯和中国结成紧密同盟,可以用某些东西引诱俄罗斯,然后单独对付它。
我们从拜登那里听说,可以就具体问题与俄罗斯谈判,比如核武器和安全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将放弃对俄罗斯的敌意。所以,莫斯科削弱与中国的合作没有任何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