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底有多少个南京?

4.乱世中的南都时光

三国之后,中国由西晋王朝短暂统一过,

但随着“八王之乱”等内部矛盾的爆发,

中国历史再度陷入了乱世纷争的时代。

当时,北方先后出现了大大小小20多个政权。

在这些政权中,后赵政权和大夏国一反常态,

都在其统治范围内设立了一个“南都”(南台),作为陪都。

无独有偶,

这两座“南京”在历史上都赫赫有名,

一为洛阳,一为长安。

后赵崛起于华北,

因此,洛阳属于其领土范围内的南方。

500

洛阳。图源:图虫创意

早在西周时期,洛阳便是周王室的东都。

之后在东汉到西晋时期,

洛阳又曾作为帝国首都度过了两百余年的时光。

因此,尽管洛阳在西晋末年曾数度遭遇战火摧残,

但后赵政权的统治者

仍毫不犹豫地选择洛阳作为政权的“南都”。

为了让此时已是残砖败瓦的洛阳能有一派帝都气象,

享国仅33年的后赵政权从建立伊始,

就对洛阳进行大规模修整。

史载,在石勒之后的石虎在位期间,

曾役使数十万人修葺洛阳城,

又“徙辽西、北平、渔阳万户于兖、豫、雍、洛四州之地”。

不过,有能力修得了洛阳,却不见得能享国日久,

随着内乱迭起,后赵很快便没落了。

洛阳作为一座古城,

熬过了历朝的血雨腥风,坚挺至今天。

500

洛阳市博物馆晨曦。图源:图虫创意

在后赵之后,中国又有两座城市成为“南京”,

即大夏国的南台长安(今陕西西安)

以及代国的平城(今山西大同)。

与洛阳一样,长安不仅曾是周王朝的国都“镐京”,

亦是一座“城坚强”。

点击播放视频:西安城墙。来源:摄图网

到了汉代,当刘邦击败项羽统一天下时,

这里又被再度确立为汉代的帝都。

在这里,抗匈名将卫青、霍去病

领命出征,建立不世功勋;

外交家张骞持节出使西域,

开辟了一条从长安直抵地中海各国的丝绸之路,

桩桩件件皆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

尽管到了东汉,因时代所需,

国家未能再度如愿设立首都于长安城。

但长安在东汉曾为国家副中心城市,

它的辉煌依旧非其他城市所能比拟。

因此,在前秦之后,后秦又将长安定为首都。

500

500

上: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下:汉长安城未央宫主殿遗址。图源:图虫创意

后秦被灭之后,

建立大夏政权的赫连勃勃

更是对这座千年古都颇感兴趣,

希望能借助长安城的繁华,

支撑起大夏国的万年永固。

当时,在中国北方范围内,

大夏国并非唯一的政权,

在它的东边,北魏王朝也在冉冉升起之中。

为防政权遭遇不测,自认为是匈奴王后裔的赫连勃勃

最终选择了更靠近北方的

统万城(在今陕西榆林)作为政权的首都。

500

陕西榆林统万城遗址。图源:图虫创意

长安的繁华,毕竟让人垂涎三尺。

于是,始终放不下这里的赫连勃勃,

将政权的行政“副中心”南台的称号,封给了长安。

然放弃坐拥崤函之固的长安,

等同于“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仅仅过了7年,

长安和统万城便被北魏大军攻破,大夏政权迅速完蛋。

由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彻底结束了十六国在北方的乱政,

重新统一了北方,

从此直到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

中国的历史长期处于南北对峙状态。

500

隋朝骑马女陶俑。图源:图虫创意

虽说是鲜卑族的后起之秀,

但北魏拓跋氏发家其实挺早的。

早在十六国时代的早期,拓跋氏的先祖

便在云中郡(今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以东)

一带建立起代国政权,

将国家分成东、中、西三部,

并分别在平城(今山西大同)

和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北)建立南北二都制,

以“南都”平城为据点。

不过,这个代国政权与后面的北魏政权并没有持续的传承。

在代王拓跋什翼键推动奴隶制部落转型改革时,

因不慎触动当时传统贵族的利益,

导致代国社会进程被迫停止,拓跋什翼键被杀,

国内陷入一片动荡,最终为前秦所灭。

500

大同古城。图源:图虫创意

后来,北魏一统北方,

平城既做过国都也做过“陪都”,

并且留下了丰富的北魏遗迹,

但随着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平城从地理位置上讲,

早已化南为北,不足以称为“南京”。

因此,下一个“南京”,

在历史当中,候选了200多年。

5.大唐帝国的两个“南京”:成都、荆州

到了唐代,中国古代陪都制度遂成定式。

但早期的唐朝还是以长安、洛阳两京为主,

直到唐代疆域不断扩大之后,

“四方+首都”的模式才逐渐出现。

但若非唐玄宗一行拼命南逃,进入蜀地,

“天府之国”成都或许还无法升格为唐朝的南京城。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叛军很快攻占了洛阳。

唐玄宗见状,携禁军及杨氏兄妹仓皇出逃,

翻山越岭,躲进成都。

因唐玄宗等人的驾幸,

成都由此升成唐朝的“南京”。

500

成都武侯祠。图源:图虫创意

众所周知,早在汉朝,

成都就已是全国五大城市之一。

到了三国时代,刘备更是将其发展成为蜀国的大本营。

由于身处四川盆地内,

周围有大巴山、青藏高原、华蓥山、云贵高原为屏障,

外加一条“难于上青天”的剑阁栈道,

故而中原即便“打得火热”,成都亦能相安无事。

500

剑门关,也称“剑阁”。图源:图虫创意

历经数朝的发展,到了隋唐时期,

成都人在吃喝玩乐上早已领先天下一大截。

因此,《隋书》上也有“其人, 多溺于逸乐”的记载。

但“城会玩”的成都人也不是瞎玩,

他们的安逸日子加上丰富的社会活动,

将成都发展为帝国的“北上广深”,

在当时有“扬一益二”的美誉。

不过,剑阁栈道之难,

难的不仅是李白等帝国内的普罗大众,

也难倒了养尊处优的帝王。

如果没有性命之忧,谁又会以身犯险呢?

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唐朝的皇帝只会在“长安→洛阳”这条线路上玩耍,

未曾发掘过成都的内涵。

500

川剧表演。图源:图虫创意

直到唐玄宗的出现,不仅给当地的风俗带去了新的变化,

一批跟随唐玄宗入蜀的文人雅士,

也为闭塞于此的世外桃源带来了文学、音乐、

舞蹈乃至戏剧方面的时代革新。

对此,同时代的诗人杜甫写下了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的诗句,

在暗讽唐玄宗的同时,

也侧面反映了当时成都文化娱乐行业的兴盛。

然而,在唐玄宗于蜀中日日笙歌时,

唐帝国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劫难,

领导唐朝军民奋勇抵抗的,正是唐玄宗的儿子李亨。

在父亲出逃的那刻起,

这个太子的命运已然跟大唐荣耀捆绑在一起。

500

荆州古城。图源:图虫创意

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史称唐肃宗。

为了消弭唐玄宗的影响,

在相继收复长安、洛阳,迎回唐玄宗之后,

唐肃宗也给唐朝的南京城换了另一个“候选人”,江陵府。

江陵,即今天的湖北荆州。

这个地方的诸多方面自然不及成都。

因此,当唐肃宗坐稳皇位后,

江陵府的“南京”头衔随即被撤销。

这座南京的昙花一现,更多是出于政治需要。

500

南昌滕王阁与城市天际线。图源:图虫创意

有别于强盛的大唐帝国,

身处五代十国乱世风云里的

南唐政权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在后周政权的强势攻击下,

偏安于江淮一带的南唐继续往南撤。

依长江天险,南唐君臣在洪州定都,

并在之后确立其为南唐的“南京”。

洪州即今天的江西南昌。

由此,南唐成就了南昌历史上唯一一次建都。

尽管这次建都前后仅维持4个月,

但南唐政权还是在南昌大兴土木,

营建长春殿、澄心堂等一系列建筑,

并按京城体制拓宽了南昌城,

使之比汉初修建的灌婴城足足大了4倍。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