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与命运:荔枝与汉、唐皇后的毁誉人生
今天是母亲节,当母亲是幸福的,更是伟大的。秀外慧中的女性成就自己也成就家庭甚至国家,伟大的母亲从来都青史传佳话,三迁的孟母、刺字的岳母、画沙教子的欧阳修之母,都是流传千古的美谈。
五月更是美味水果上市的季节,历史上有两位没能当上母亲的女性,两人命运的天差地别竟然都与荔枝相关,真是令人嘘唏不已。
钟爱荔枝的男人序列
为荔枝所倾倒的其实首推汉武帝。
《三辅黄图》中曾经记载,汉武帝破南越,起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木,其中扶荔宫就是专门用来种植荔枝的。扶荔宫的遗址在当今的陕西韩城县芝川镇,遗址处曾发现汉砖,砖上刻有“夏阳扶荔宫令壁与天地无极”字样。
司马相如创作的汉大赋名篇《上林赋》,也记载了汉上林苑中多种水果:
“于是乎卢橘夏孰,黄甘橙楱,枇杷橪柿,楟柰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蒲陶,隐夫郁棣,榙荔枝,罗乎后宫,列乎北园。”
这些水果中就有“柑橘、枇杷、荔枝”等等南方水果,汉武帝是荔枝粉可谓证据确凿,只是他移植荔枝到长安根本没什么收效:
“后数岁,偶一株稍茂,终无华实,帝亦珍惜之。一旦萎死,守吏坐诛者数十人,遂不复莳矣。”
唐朝开元名相广东人张九龄,在《荔枝赋》中更是赞颂荔枝“百果之中无一可比。”苏轼被贬岭南时,在宋哲宗赵煦绍圣三年(1096)曾于惠州写下《食荔枝》两首,其中第二首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谓家喻户晓。
(此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而真正命运、毁誉与荔枝相牵的,大概要算两个美女:邓绥与杨玉环。
马列主义皇后——学霸邓绥
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始,古代岭南(今五岭南部)等七地(郡),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新鲜龙眼、荔枝。荔枝进贡历史的改变,就与汉和帝的第二任皇后邓绥有关。
与杨玉环相比,邓绥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层次要高很多。她凭个人魅力征服了身边众人和汉和帝刘肇,在7年内搬倒了和帝第一任皇后阴氏。
和熹皇后邓绥幼年“性孝友,好书传,常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永元七年(公元95年),她14岁时入宫,“长七尺二寸,姿颜姝丽,绝异于众,左右皆惊”。第二年春二月,汉和帝刘肇立贵人阴式为皇后。
邓绥入宫被立为贵人后,恭肃小心,动有法度,承事皇后阴氏,接抚与自己地位相当的妃嫔,常克己以下之,虽宫人隶役,都平等相待给予恩惠,一副妥妥的马列主义小美女形象。邓绥表现出的素质越高,其实就越遭身材矮小性格狭隘的皇后阴氏妒忌,阴皇后曾密言:“我得意,不令邓氏复有遗类。”邓绥的应对则小心翼翼,很有涵养:
每有宴会,诸姬竞自修饰,贵人独尚质素,其衣有与阴皇后同色者,即时解易,若并时进见,则不敢正坐离立,行则偻身自卑。帝每有所问,常逡巡后对,不敢先后言。阴后短小,举止时失仪,左右掩口而笑,贵人独怆然不乐,为之隐讳,若己之失。
对比皇后阴氏和贵人邓绥,汉和帝对皇后越来越不满。后来刘肇病得沉重的时候,阴氏行巫蛊诅咒刘肇,终于酿成了自己被废的后果。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冬,“十月,辛卯,诏立贵人邓氏为皇后,后辞让,不得已,然后即位”,邓绥当上皇后时年仅21岁。
21岁的邓绥成为皇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延续了214年的岭南每年向朝廷进贡新鲜龙眼、荔枝的历史被终结。
永元十五年(公元103年),临武县唐羌向汉和帝上书,请求罢贡岭南龙眼、荔枝,《后汉书·和帝纪》是这么记载这件事的:
岭南旧献生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昼夜传送。临武长上书曰:“臣闻上不以滋味为德,下不以贡膳为功。伏见交趾七郡献生龙眼等,鸟惊风发。南州土地炎热,恶虫猛兽,不绝于路,至于触犯死亡之害。死者不可复生,来者犹可救也。此二物升殿,未必延年益寿。”帝下诏曰:“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敇太官勿复受献。”
(广州全域沙盘鸟瞰图)
只要跟女性打过交道的成年人,都能理解汉和帝的这个决定与皇后邓绥的关系,也能推测邓绥在新鲜龙眼、荔枝罢贡中所起的作用。
卡尔·马克思曾说:“享乐主义把丑恶的物质享受提高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毁掉了一切精神内容。”而特别看重精神内涵的学霸女神、著名女政治家,恰恰不看重物质享受。
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冬,十二月,辛未,年仅27岁的汉和帝崩于章德前殿,25岁的邓绥临朝称制,十六年间专权临朝,对内度过了“水旱十年”,对外平定了西羌之乱,使得危机四伏的东汉王朝转危为安,其执政功绩被誉为“兴灭国,继绝世”。
吃个新鲜龙眼、荔枝,在邓绥眼里也许不比放个屁令人更舒服。
带笑尝、哭着亡的吃货杨贵妃
苏轼在《荔枝叹》里曾经这么描述杨贵妃玉环女士吃荔枝的事情:“……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伯游是谁?就是唐羌,唐羌字伯游。苏轼大概以为东汉和帝刘肇下诏罢贡新鲜龙眼、荔枝,完全是唐羌的功劳,好像皇后、大臣们如果想吃皇帝拦得住似的。
根据苏轼的诗的描述,大概杨贵妃玉环女士在5、6月四川荔枝没上市时吃岭南荔枝,6、7月岭南荔枝罢市时就会吃四川荔枝。
岭南荔枝是谁推荐的,看看一代名相张九龄和唐明皇身边宦官高力士的籍贯就知道了。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初年进士,历经中宗、武周、睿宗、玄宗四朝,唐玄宗时官至宰相。而高力士是岭南潘州(今茂名市高州县)名人,在玄宗时累官至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直到今天为止,茂名市高州县根子镇都有妃子笑荔枝名品,另外四川合江荔枝中也有妃子笑的品种,超过千年树龄的官荔枝树不止一株两株。
(此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清代两广总督阮元,曾在《岭南荔枝词》中写道:“新歌初谱荔枝香,岂独杨妃带笑尝。应是殿前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另外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任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刺史时,曾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亲自为之作《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这些都是可以作为佐证的资料。
也就是说,著名音乐家杨贵妃女士是个标准的吃货,与邓绥的学霸气质绝然不同。
要想吃岭南新鲜的龙眼、荔枝,从高州到长安当今的距离为1846公里,在唐代山高路远,距离可能更远,真正的“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每一颗龙眼、荔枝上都可谓沾满马汗与人血,毕竟唐玄宗时期最快的驿传速度顶多也只能达到500里/天。
(拍摄自广州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古广州地图)
相比邓绥,杨玉环的家境和学养要低很多,但杨玉环的音乐素养很高,擅长歌舞和琵琶演奏。她的父亲杨玄琰,只担任过蜀州司户,她的童年在蜀州度过。开元十七年,10岁左右的杨玉环因父亲去世,被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其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
在杨玉环之前,唐玄宗的皇后王氏其实是很有良妻贤后的气质的。《旧唐书》对王皇后的描述就有“颇预密谋,赞成大业”,“抚下素有恩,终无肯谮短者”这样的文字,这是音乐家吃货杨玉环绝对不能比的,可惜唐明皇李隆基被美色和音乐迷住了,先是冷落王皇后,其后又因一些小事把这位贤后废掉了。
对于女性而言,滚滚三千年红尘,靓丽的容颜曾改变了太多人的地位:从卫子夫、赵飞燕、赵合德到邓绥,到武则天、杨玉环……但真正能把一生过得完满的女人,还是得有良好的品德和学养、头脑。
摘荔枝是需要刀斧的,南朝竺芝《扶南记》曾载:“此木以荔枝为名者,以其结实时,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以刀斧取其枝,故以为名耳。”不恤民力、不重民生的统治者,再美丽的躯壳包裹的都是自私的灵魂,招来刀斧加身将是必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