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的禅让制
最近看过几篇有关禅让制的研究文章,也来闲聊两句。
帝王时代帝王的座椅关乎天命和国家、民族、民生,所以很重要。
但帝王是世袭制,遇到好的继承者那是国家、民族、人民之福,遇到不好的继承者那就是国家、民族、人民之祸,而人民是没法选择的,只能听天由命。
根据历史记载及必然趋势,不好的继承者远远多于好的继承者,所以帝王时代人民有福可能性不大。
帝王时代世袭制是主流,中国的世袭制从上古一直流到1911年,溥仪退位,五千年中华文明几乎都是世袭制时代。中国的世袭制之长,那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是国家、民族、人民的悲哀。
帝王之位那是有巨大利益存在的,获得利益的不仅是帝王家族,还能养活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所以帝王家族、利益集团之外肯定还有人觊觎帝王之位,不会都像人民一样只会听天由命。
于是有人通过战争夺取帝王之位,那会引起天下动荡,自己也会冒着很大的名利风险,如汤武革命,而有人就不想通过战争,自己的风险小名声又好,于是就出现了禅让制。禅让制无疑是世袭制、战争以外的另一个选择。
所谓禅让制就是帝王之位在异性之间和平交接,但相信禅让制的赞美有加,不相信禅让制的自然认为是虚假的,而虚假分两种,一是尧舜禹禅让根本不存在,一是后世禅让则是暴力夺取帝位的另一种形式。
据说帝喾死后传位给儿子挚,而挚活着时把帝位让给弟弟尧,这不被称为禅让。而尧有儿子丹朱,丹朱无才德,于是从民间选择舜做继承者,并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死后把帝位传给舜,这被称为开创了禅让制。
但历史也有别的记载及后世有关的研究,说尧被舜囚于平阳,甚或通过战斗被杀,丹朱也被放逐。
舜有不肖子商均,于是禅让帝位于禹,继承禅让佳话。尧舜禹的都城都在河南、山西一带,但舜却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湖南九嶷山,当时的长江以南应该是不毛荒芜之地,而老年的舜到那里干什么?且死于那里,陵墓至今存焉。湖南至今还流传有娥皇、女英在那里哭悼舜的眼泪洒在竹子上留下斑竹的故事。这些说明舜到苍梧之野应该不是正常的,是放逐或逃亡。而商均结果还不错,虽说没有继承舜的帝位,但还是被封于商丘的虞城建立虞国。
据说禹死时也没有把帝位传给儿子启,而是禅让给了益,最后还是启继承了禹的帝位。这是禅让制的余续。
看来尧舜禹禅让制佳话要么不存在,要么也是充满血腥。
这些上古的禅让制真假不清,而后世的禅让制倒是真有。这新的禅让制应该开创于王莽,真正开始于曹丕,后来果报不远,司马炎又重演一遍。此后这内容为假的禅让又演过几场,杨坚代北周、朱温代唐都有这种形式,而南宋还出现过光宗禅让给儿子宁宗的内禅,至此禅让制结束。
由此看来上古禅让制虽说是真假不明,后世做作伪善,伴随着杀戮和侮辱,但作为一种帝王继承制度是确实存在过的。不过不论什么时期的禅让制,都说明帝王世袭制作为特权私利制度危机重重,也是帝王传承避免不了的矛盾,这个矛盾是根本性。
只有历史、人民有广泛选择权的民主制度才能有效避免这种传承上的根本性的矛盾,才能真正给人民带来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