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档,迅速崛起的全年第五大档期

作者 / 坦克

五一档迫在眉睫,总计11部电影先后开启了预售。

在影片数量上,今年五一档毫无疑问会是史上最强的一届。目前影片总预售也超过了5000万大关,虽然距离春节档、国庆档的预售表现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也是所有小长假档期中同期最高成绩表现了。

目前内地影市的档期分为两大类,暑期档和贺岁档为一类,时间跨度超过一个月,在这过程中,每周都会有1-2部中大体量影片上映,是一个票房持续走高、分布均匀的档期环境,并且这两个档期基本没有法定节假日的加成;而春节档和国庆档属于第二类,两个档期都拥有着7天法定节假日的加成,在这期间,5-8部重量级影片,大多会选择在同一天上映,享受着节假日的红利,也会拥有极高的爆发力。

500

经过多年的发展,春节、暑期、国庆、贺岁,已经稳坐国产四大档期。每一个大档期,都诞生过不少20亿+量级,甚至30亿、40亿、50亿量级影片。

而在四大档期之外,目前还没有一部20亿+的国产片出现。无论是各个小长假档期,还是情人节、七夕等单日档期,都没有达到能够匹配四大传统档期的爆发量级。而我们认为,就在档期格局逐步稳定之后,五一档有望成为全年第五大档期,甚至以后有望诞生20亿+票房种子的沃土。

为什么我们这么看好五一档呢?在此我们总结了三大原因。

500

原因1:越来越长的五一假期

五一假期,原本也有着7天的法定节假日。

时间拉回到14年前之前,在2007之前,中国内地一年只有四个法定假日:元旦3天,春节7天,五一7天,国庆7天。不过那时的档期概念还不完善,春节档还没有任何概念,暑期档刚刚成形,国产重量级电影大多集中在贺岁档上映。2007年暑期,《变形金刚》《哈利·波特与凤凰社》《蜘蛛侠3》《加勒比海盗:世界的尽头》纷纷在内地上映,而《集结号》与《投名状》等华语大片则扎堆在贺岁档轮流献映。全年的电影档期集中度极高,导致了热档期众多影片一窝蜂,冷档期影院门可罗雀,甚至连续两三周都没有一部票房3000万以上的影片出现。

500

2008年,国务院对节假日进行调整,取消五一国际劳动节长假,增加传统节日元旦、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假日,形成元旦、清明、端午、中秋、五一、十一、春节传统节日的假期系统,这也标志着小长假的正式形成。

但那时的内地影市仍然处于缓慢增长期,电影档期的概念也没有正式形成。直到2013年之后,在春节档初具规模之后,小长假档期也慢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而小长假档期的票房也与近十年的内地大盘一样,开始了指数级的爆发之路:2012年元旦档票房突破2亿;2013年元旦档票房突破4亿,同年五一档票房突破5亿;2015年清明档票房突破6亿,同年五一档票房突破7亿;2016年元旦档票房突破10亿。

从几大小长假档期的票房表现来看,毫无疑问元旦和五一档的表现最为突出,而因为元旦档也是贺岁档的其中一部分,与清明、五一、端午等小长假档期有着本质的不同。为了突出五一节的重要性,从2019年开始,国务院也开始有意对五一假期进行倾斜。

2019年,五一假期从3天变成了4天,这也导致2019年五一档取得了更高的票房表现。但是因为《复联4》在4月底提前开画抢跑,也导致该年五一档并没有强劲的国产片入驻;2020年,五一假期变成了5天,这也是2008年节假日改制以来最长的一个五一假期,但是因为疫情原因,内地影市还没有正常营业,五一长假对电影的影响还没有显著的案例可以探讨。

2021年,和去年一样,今年假期又变成了5天,这也形成了目前十余部影片扎堆的现象。可以说,拥有着所有小长假最长的节假日的五一档,也会享有更高的节假日红利。

原因2:绝佳的区位条件

相对比与春节更近的清明,以及与暑期更近的端午以及经常和国庆档重合的中秋,五一档拥有着其他小长假所不具备的区位优势。

夹在春节和国庆之间,五一的天气相比其他小长假无疑是最好的,正好处于一个不冷不热的时间节点。在这一时间节点,通过调休的方式,把假期变长,既保证了正常工作带来的GDP效益,又实现了节假日促进居民出行、旅游以及消费。我们也预测在未来几年,国家也会持续对五一节假期进行倾斜“照顾”,虽然只多了一天的法定节假日,但实现了五天长假的效果。

500

而作为电影档期,五一距离春节档基本已经过去了80-100天,春节档的头部票房种子已经基本释放完毕,而这后距离暑期档的头部国产片上映还有将近两个月,在这时候档期也需要20亿+量级的国产片来产出巨大的票房势能。

春节档虽然和国庆档都是法定7天假期,但是除了国企和事业单位之外,大多数私企都会拥有更长的假期,从春节初七到元宵节的票房走势就能看出,春节档节假日拥有更长的辐射能力,因此也诞生了不少40亿+以及50亿+票房体量的影片。

而国庆档,虽然从体量上不如春节,但目前来说,也诞生了不少30亿体量的影片。

作为节假日第三长的五一长假,虽然目前来看与国庆档依旧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如果想诞生一部20亿+、一部10亿+再加几部五六亿量级的影片,还是拥有这个体量的。虽然可能近两年的五一档还达不到这个量级,但是随着档期环境的成熟,未来五一档诞生20亿+影片,档期票房冲击25亿+,影片总票房冲击40亿+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原因3:进口片的逐渐式微

由于在节假日改革之前,五一拥有着七天长假,因此五一也是不少片方与观众最重视的一个档期。2013年《致青春》、2014年《同桌的你》、2015年《何以笙箫默》、2016年《北京遇上西雅图2》、2017年《拆弹专家》、2018年《后来的我们》都是定档在五一档的重量级作品。

另外,一般每年好莱坞暑期档的开年大片,也基本会在五一期间上映。2009年的《金刚狼》开始,这一档期每年都被漫威大片占据,但是在内地档期方面,好莱坞大片却屡次与国产片擦肩而过,《钢铁侠3》《复仇者联盟2&3》都因为国产保护的原因错失了绝佳档期。因此这部好莱坞电影能否同步,也影响着有意定档五一的片方。比如今年,在《黑寡妇》撤档之前,不少国产片也都处于观望状态,尤其是有《黑寡妇》确定进五一的传言流传之后,更打消了不少片方定档的决定。

500

伴随着好莱坞的逐渐式微,国产片也不用惧怕五一档好莱坞头部影片的竞争。我们也相信,国产片拥有着能和好莱坞超英电影同档期竞争的能力,2019年清明档的《雷霆沙赞!》、端午档的《X战警:黑凤凰》、中秋档《巨鳄风暴》,在与同档期国产片的竞争中,都败下阵来。未来即便面对《黑寡妇》《雷神4》等顶级漫威大作,头部国产电影也都拥有着与之抗衡的能力。

五一档正在迅速崛起,谁将成为五一档影史第一部20亿+的票房王炸,我们明年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