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成都:包容与无限可能
出品|中访网
责编|孙书沁
成都,这座建城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位于西南地区最大平原的特大都市已发展成为国务院批复确定的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历经数千多年风风雨雨,成都的城址并未改动,坚定地守护着这片广袤且壮美的大地。而对于这座城市名称的由来一直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流传较广的说法为,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成都一词取自于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此得名蜀都。成都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当然,“芙蓉城”、“锦官城”等也是它的雅称。
无论“成都”二字是从何而来,现在的成都实实在在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从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就可窥见这种说法并非夸张,人们对这座城市的喜爱与欣赏从古至今都是相通的。
“诗仙”李白在《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中就有“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这样如山水写意画似的描写,可见这位大诗人对成都的喜爱是多么的极致。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雨中的成都在“诗圣”杜甫的妙笔下瞬间生动了起来,喜欢一座城连这座城的雨也变得讨喜,不由让人心生愉悦。
历史上还有众多名人以或歌、或诗、或画的方式表达过成都各式各样的美,而正是经过这样数千年的蜀文化的熏陶,丰富多彩的文化基因已经根植于这座天府之国的脉络之中,从而由内而外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客。
古往今来,在城市化的发展更迭浪潮中,成都不仅没有将曾经的痕迹洗去,反而将其融合逐渐出落成一位韵味十足的“仙子”,动静相宜,令人欢喜。
市井锦官城
繁盛的市集文化构成了成都最为灵动的一面,从古至今,成都人的购物热情从未消减,这也从侧面验证了这座城市不可小觑的经济活力。
李劼人在《死水微澜》里写到,“正月初八起,成都各大街的牌坊灯,便竖立起来,牌坊灯要数东大街的顶多顶好……花炮之多,也以东大街为第一。东大街是成都顶富庶的街道,凡是大绸缎铺,大匹头铺,大首饰铺,大皮货铺,以及各字号,以及贩卖苏、广杂货的水客,全都在东大街”。这样的描写瞬间将老成都人的回忆拉到了过去,同时也使得新的城市来客对烟火成都产生了好奇。
1909年,成都总府路上的劝业场(今商业场)建成,是近代以来成都市最早的商业大卖场,据说能逛能买还能住,引领了全国的购物潮流,成为了当时响当当的时尚地标。
1924年,杨森任四川督理,提出“建设新四川”的口号,积极推行新政,在王缵绪的主持之下,1924年8月,一条新的市内街道初具规模,这条东大街到劝业场之间南北向的马路正是春熙路。
春熙路建成之后,由于地处市中心便很快发展成为了当时的成都第一路,大光明美发厅、浙商宝成银楼、凤祥银楼、宝元通百货公司、亨达利钟表店、宋锦武香烟店、大光明眼镜店、耀华餐厅等众多商家云集于此,繁华至今。
最成都,新消费
如今,春熙路已然形成辐射力超强的商业中心,商圈内国际金融中心、银石广场、大慈寺等项目形成商圈格局,吸引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也让消费者的购物欲、食欲、玩乐欲在这里得到满足。
今年1月,“好看成都”空降成都太古里“裸眼3D”大屏,可爱的熊猫“走出”屏幕和围观群众互动的一幕将成都送上了热搜,让网友们好不羡慕!这样的新消费场景不断吸引着大众到现场打卡拍照,也助推着成都消费升级。
“十四五”期间,成都启动并推行“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其中,《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中提到,提升生活成本竞争力,成都瞄准四大计划——舒心居住、舒服社区、舒畅消费、舒美品质。
舒畅消费计划提及了消费场景营造,包括增强消费载体的支撑功能,持续提升春熙路商圈、交子公园商圈等国际性地标商圈能级,加快建设西部国际博览城、空港新城、双流空港、成都蓉北等商圈。
不仅如此,成都还将依托城市特质,从消费空间、消费文化、消费行为等多个维度,打造塑造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地标商圈潮购场景、特色街区雅集场景等8大消费场景,推动八大类消费场景“一场景一示范”。
同时,成都也将通过鼓励购物中心、商业运营企业、街区运营管理机构创新商业模式,招引品牌首店,引入时尚买手店、国内外知名品牌高级定制店,开设全新旗舰店、概念店、体验店、融合店,引进“国际范儿”品牌首店1000家,提升国际化、品质化消费体验。
根据成都零售商协会第三届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发布的《2020年重点商业企业营业收入情况》显示,2020年成都31家商业零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40.4亿元。2020年成都零售物业市场迎来了16个商业项目的开业,合计新增零售面积129万平方米,居全国第一。
工作努力赚钱、下班开心花钱,这是成都人数千年来乐观生活的态度和不变的消费理念。4月16日,在2021年一季度四川省重要民生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公布了一组数据,一季度,居民饮食服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实现快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38.9%和37.9%。
四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1元,同比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3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91元,双双实现快速增长。
由此可见,居民的“钱袋子”变鼓了,成都辐射整个省内的经济消费能力都在不断提升。生活舒心、消费舒心的成都已经连续12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20年还被GaWC(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组织及网络)评为世界城市Beta+级,跻身世界城市60强行列,“快工作慢生活”正在成为这座城市的生活特质。
公园城市 成人之美
一座城市,往往都会有一座代表性的公园,而说到成都不得不提的当然就是人民公园,公园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是成都静态美传达出的信号。
据《成都史园林绿化志资料长编》记载,成都人民公园始建于1911年,是中国最早兴建的城市公园之一,最初因地处少城片区,故被老成都人称作“少城公园”。
这座百年公园内的鹤鸣茶社同样历史悠久,鹤鸣茶社始建于1923年,是现存全国历史最悠久的茶馆之一,被评为最具“川西民风古俗风味”的茶馆之一,见证着成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人民公园逛上一逛,累了就在鹤鸣茶社喝一杯盖碗茶,和周围热情的居民随意聊一聊生活,就能感受到成都这座城市的休闲与巴适,让自己的心情回归平和。
人民公园只是成都休闲公园文化的其中一个样本,2017年5月,成都宣布启动天府绿道建设,开始打造以“一轴两山三环七带”为主体骨架的三级绿道体系和慢行系统。
2018年,《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正式提出公园城市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将引领城市实现从“产城人”到“人城产”,从“城市中建公园”到“公园中建城市”,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的质变。
经过三年的布局规划,成都先后涌现出了安公社区、麓湖公园社区、秦东社区、兴隆湖社区、麓山国际社区、南新村等一批美好公园城市示范社区,集秀美生态环境、优美空间形态、完美生活服务、善美人文关怀、和美社会关系、甜美心灵感知于一体,生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将公园融入可消费的生活场景,人则自然而然成为了公园城市的一道风景。4月16日—5月31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商务局、市经信局、市公园城市局、市文广旅局、市体育局、市博览局、各区(市)县政府承办的2021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成都公园城市美物节开启。
双子塔点亮仪式、“光合作用”美好生活派对、成都都市圈美好生活体验周、美物直播show等主题活动纷纷亮相,还有全域成都23个区市县200多个企业270余个消费类活动持续一个多月,旨在围绕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给居民和游客体验成都公园城市特色新消费、新场景。
成都,以人为中心,以传统和时尚和谐共生,孕育出一座包容与无限可能的生态城市,成人之美,城市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