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太子”辞任,未来政坛何往?

新加坡“太子”辞任,未来政坛何往?500一玶海岸04-11 13:41 投诉阅读数:101万+新马分家系列你们都要我聊,那就聊一下这事吧

新加坡下一任总理的接班人,人民行动党第一助理秘书长王瑞杰,昨天下午突然爆出大新闻,主动申请辞去“4G之首”的位置。

500

想看明白此事,基础的新加坡政坛常识不可少,可以参考本人去年大选期间的文章。

漫谈新加坡大选(一):“李家坡”还将存在么?

简单来说,新加坡继承了英国威斯敏斯特体系,国会多数党领袖就是总理。但该国从1959年以来,国会就一直由人民行动党占据优势,故可以简化为:人民行动党党首就是新加坡总理。

从开国以来,一共有4代总理领导过新加坡。第一代(他们简称1G)自然是李光耀,此后2G为吴作栋,3G是李显龙。

而人民行动党的党首传承并非由上代指定,而是依据李光耀制定的规矩,由部长公推决定。也就是我在上面的文章里提过的,领导认可之外,还需要同僚支持和认同

而王瑞杰,原本是2018年由部长公推出来的4G的领头人,正常流程会在李显龙退休后成为新一任新加坡总理。

500

但现在太子撂挑子不干,开创了新加坡政坛的先河。

以上就是整个事情的主要背景,本文主要聊以下几件事。

(一)关于王瑞杰的一个小故事(独家亲身经历)

(二)王瑞杰辞职的可能原因

(三)下一任属谁?

文章最后有个小彩蛋,希望大家喜欢。

一、关于王瑞杰

说一个绝对是独家的小故事,可以了解王瑞杰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新加坡,政府的部长们真心算不上什么“大人物”,因为大大小小的商业活动总会请他们出席,所以部长们甚至比议员更容易见到。

前些年在新加坡外派工作时,因为参加活动关系见过王瑞杰好几次,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19年某次中资企业商会的活动。

当时王瑞杰已经通过部长公推程序,当时已担任副总理、财政部长以及人民行动党的第一助理秘书,这就相当于储君的位置。

2019年的商会活动能邀请到他来出席,也是机会难得,所以专门安排了一个环节和各大中企会谈,也是准备让未来总理和在新中资企业之间能加强沟通,互相了解。

当然,这种政企会谈一般情况下免不了有拍马屁的,新加坡那边也不能免俗。正当我感到百无聊赖之时,某家中企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

“已经在新加坡运营的中资公司如果想去印度扩展业务,不知道您是否有什么建议?”

这个问题的妙处在于其”可扩展性“极强。

如果王瑞杰是一名普通政治家,他大可直接回答最微观层面的技术问题,指导企业如何在印度运营,甚至拿“我方大力支持”这样的场面话糊弄一下也是可以的。

但该问题涉及了新加坡以及亚洲最重要的两个大国,中国和印度,所以只要他愿意,可以就就这个问题无限上升到宏观甚至地缘政治层面。这样其实也不需要太多知识储备,我国有不少野生或半野生国师们就喜欢这么干。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过于微观或者过于宏观都不太好,如何把握回答尺度,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是关键。

在揭晓王瑞杰的回答之前,也请各位读者们做个思维试验。如果你在同一场合面对这个提问,应该如何组织语言凸显出你的与众不同?

新加坡的前任储君是这样回答的,我个人觉得堪称绝妙。

首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先给大家来了一个段子。

话说当年他作为财政部长和印度去谈自由贸易协定的时候,条款已经商议的差不多了,印度人却一直不敢签字。

在晚饭时,王瑞杰询问印度财政部长到底有什么顾虑,对方告诉他:

“你们新加坡也是Chinese(华裔)主导的国家,做生意和进出口贸易都我们搞不过你们,害怕签了FTA之后印度自己的商业和农民利益受损。”

(注意这个“也”字,印度精英对于“和Chinese开展自由贸易”这件事是顾虑重重的,因为印度的制造业和农民竞争力天地,这就是为什么印度不愿意参加RCEP的主要原因)

于是王瑞杰微笑的告诉这位忧国忧民的印度部长,新加坡只是一个小国,华裔人口几百万,你们连我们都害怕不敢签自贸协定,印度未来如何与有14亿人口的中国竞争?

不知道是否激将法起了作用,晚饭结束后印度人终于下定决心将自贸协定签署了。

王瑞杰的故事讲完,会场里的中国人响起了一片笑声,中国商人们与这位第一次见面的政治家之间的距离感一下子就被大大拉近了。

紧接着,王瑞杰话锋一转,进入问答的正题,他抛出来的第一个观点就让我们感觉有点石破天惊的感觉。

王瑞杰建议商人们在考察印度的商业机会时,不要把印度视同为一个国家。

印度是英国统治下整合起来而形成的国家,虽然已独立多时,但各地区的语言、文化、政治和人民性格大不相同。作为一个商人,在瞄准印度市场时,切不可将印度视为与中国一样的大一统国家,可将印度视为几个不同文化、民族和政治圈。王瑞杰建议商家们要认真考察每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才能做出合适的商业决策。

王瑞杰同时提到,虽然印度整体风险很高,但有些邦不太一样,是可以投资的。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印度基础设施差,公务员效率低,腐败横行,人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宗教种族矛盾突出,实在是一个投资风险极高的国家。但在某些地区也并非如此,由于历史原因,南印度部分省份政府效率较高,人民也更为勤奋,商业气氛浓厚,在这些省份进行投资风险会小得多。

王瑞杰说到这里就点到即止了,对于“印度什么地区适合投资”这个问题,他并未揭晓答案。

一是因为他的身份不太适合就此揭晓答案,商会交流的场合虽然是个人发言,但也有政府性质。一旦有公司遵循他的建议去印度投资,如果亏了钱,于公于私都不好看,所以他只能建议“各公司要认真考察每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才能做出合适的商业决策”。

很精明是不是?但王瑞杰还没说完,不揭晓答案的原因,也是为了引出他真正想说的话。

王瑞杰继续说到:“印度是个非常有潜力,却也极为复杂的国家,我们(新加坡人)已经去印度投资,和他们打交道很多年了。实话实说,也交了很多学费(全场笑),但学费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经验。”

“新加坡是一个种族和谐的国家,我们有很多专业人才。例如我们的华裔人才可以掌握英语和普通话,还有大量印度裔(泰米尔人)会说印度英语、泰米尔语,甚至中文。”

(新加坡华裔的中文虽然不太好,但和中国人交流问题不大。而很多精明的泰米尔人,在新加坡学校中选修了华文。每次我路过某些新加坡名校放学时,一群皮肤黝黑的印度孩子说着“老师再见”的场景,也是极为诡异。)

“如果中国企业希望去印度投资,可以利用新加坡作为区域总部,利用本地的人力资源,聘请我们的华裔和印度裔人才,还能避免再交一遍我们曾经交过的学费。”

王瑞杰的回答到这里才算全部结束。

来盘点一下他的回答吧。

王瑞杰先用段子活跃气氛,拉近与中国商人们的距离。再提出自己的观点,显示出他对印度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却并未揭晓最终答案。最终,他将话题引到作为一个政治家最应该有的高度:时刻不忘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创造工作机会和商业价值。

王瑞杰曾经为李光耀工作过,李对他的评价是,自己最杰出的首席私人秘书。

李光耀看人很准,王瑞杰确实是一个非常精明,有才干,而且处处为本国着想的技术型优秀政治人才。

这样一位优秀人才,现在决定从未来的岗位和职责退出。我个人觉得,是新加坡人民的损失。毕竟只有400万人口,要从其中选拔出类似于李光耀、吴庆瑞这样的优秀政治家,未来将越来越难。

PS:关于印度什么省份适合投资这个问题,虽然王瑞杰并未揭晓的答案,但我大概能猜到他要说什么。

请允许我先卖个关子,答案将留在本文最后揭晓。各位也可以先猜一下,看看最后答案是否一致。

二、辞职的原因

官方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跑道太短

这是王瑞杰自己辞职信中给出的官方原因。精明如王瑞杰,他对于新冠疫情的看法,以及全世界回到疫情前的时间预测是5年。他今年60岁,预测自己接任总理时是65岁。跑道太短,无法既负责在疫情后的重建,还继续领导新加坡进入下一个新阶段。

(二)个人身体原因

2016年王瑞杰曾经中风,还是在国会辩论时当场昏倒,幸亏人民行动党的部长都是从各行各业选拔出的精英,两位曾经担任医生的部长实施了紧急救护,又送到新加坡最好的医院后,王瑞杰才得以痊愈。但中风的后遗症总是会存在。

王在辞职信中说:“这个最高职位对就任者的要求是非比寻常的。在疫后的世界这些要求会更高,虽然我现在身体健康,但让更年轻的内阁成员来应付未来的巨大挑战,将更符合国家利益。”

以上是官方原因,主要是年龄和身体状况,但我有一个疑问。

无论是年龄和身体状况,都是早已存在的客观事实,即使在2018年他被推选为4G之首时就是如此。难道王瑞杰到今天才想明白这些道理?

所以当地坊间传闻,还有以下这些非官方的猜测。

(三)第四代之间的竞争

人民行动党之间的接班人体制,我之前总结为”领导认可,同僚支持”。这个体制下其实领导认可还算简单,但同僚支持就意味着年轻一代部长中的竞争极为激烈。

各位候选人之间既存在私下竞争,又不能真正表现出存在竞争,对外还必须团结一致,任何一个人哪怕体现出一点点“恋权”,“想上位”的状态,他的人设就会因此崩坏而出局。

这种制度下,竞争只会存在于私下层面,不会公开化。你在正经媒体上看不见任何消息,但互联网上流传的小道消息,又太像阴谋论。

2018年的部长集体决策,体现在人民行动党的中委会选举结果,李显龙为第35届秘书长,王瑞杰为第一助理秘书长,陈振声为第二助理秘书长。

至于王和陈之间的竞争关系激烈到什么程度,除了他们本人,谁都不知道。

(四)怨望

这个不好说,是有一定可能性的。

正常情况下要想辞职,自己身体不好这一个理由就足够了,何必非要扯上”65岁接班“,”跑道太短”这种理由,还公开发出来?

李显龙曾经多次承诺要在全年大选后“适时”退休,但是疫情来势汹汹,一众元老都督促他暂缓退休,带领新加坡渡过疫情后再交班。

这个在新加坡政坛是有传统的。李光耀在交班给吴作栋前要先搞定和中国建交、解决和马来西亚的供水纠纷,吴作栋在交班给李显龙之前也要搞定SARS疫情。

也许王瑞杰觉得自己的身体等不了,内心有怨望,对李显龙延迟退休的决定不满,所以干脆请辞也有可能。

(五)民望

如前所述,王瑞杰是一个很有才干,很聪明的政治家,如果在新加坡政治史上为他找一个参照人物,我觉得应该是韩瑞生,是个偏向于财政线的人才。

但是新加坡人对他的看法一直不算太高。

原因很简单,在选票政治的框架下,一个技术型政治家要得到民众的好口碑是很难的。有时候,人民群众的眼睛也不那么雪亮。

在2020年的疫情中,王瑞杰作为财政部长,主要作为就是不停搞财政提案,动用储备金给新加坡人发钱,前前后后花了不少钱。工作做了很多,但吃力不讨好,在媒体上出镜也只看见他在搞财政预算案和大笔花费储备金,出镜率和关注度还不如其他部长。

例如贸工部长陈振声,进口食品不够了,他需要出来协调,找全世界各国进口商品。进口疫苗,也需要他出面协调,他又是属于特别能说能坎的那种人,还爆出过内部谈话被泄露的“厕纸事件”。但总体在媒体曝光率非常之高。按照互联网的说法,黑流量也是流量不是么?

例如疫情期间冒出来的黑马教育部长黄循财,原本抗疫和教育部没啥关系,但是他兼任了新加坡防疫跨部门工作小组的组长,表现相当优异。新加坡在疫情期间的表现可圈可点,除去外劳宿舍曾经大爆发之外,本国人和社区感染确实不多。黄循财定期在电视上给新加坡人做疫情报告,收视率几乎要超过李显龙的演讲,在新加坡选民中积累的大量人气。

(六)疫情带来的综合因素

我觉得王瑞杰辞职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多种原因发酵后的自然选择,其中最大的原因,其实是疫情。

新冠疫情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搅乱很多人很多事的原定计划。

原定交班的领导,选择再干一段时间,暂时不交了;

原定自己的下属,却在疫情期间表现出色,积累了新的政治资源。

原定的工作计划,理想都发生了变化,在盘点之后,处处不合心意。

原有的时间线都被打乱,自己的身体状况也是问题;

诸事不顺,技术型人才又没有一定要上位的野心,不如就此求去,让年轻人去争。

这才是王瑞杰辞职的最大原因。

三、继任者属谁

很多新加坡媒体都给出了自己的预测,贸工部长陈振声(中),交通部长王乙康(右),以及教育部长黄循财(左)。

500

陈振声目前职位最高,如果按照论资排辈应该是他接任。但黄循财在疫情期间积累的名望也能会成为黑马,而王乙康一直是最稳健的那个。

目前新加坡网民的支持率如下图:

500

可见新加坡人还是很实际和清醒的,在这个动荡的时代,疫情表现就是口碑。所以黄循财人气最高,王乙康其次,职位最高但在疫情期间说错了话的陈振声反而人气最低。

但是在党务选拔上,人民的口碑并不能决定任何事情。前述的“领导认可,同僚支持”这条铁律永远是决定人选的最终标准。

个人大胆猜测,最终新加坡储君的位置会在陈振声和黄循财之间产生。

答案何时能揭晓?

短期来看,两周后人民行动党内阁将进行改选,王瑞杰空缺出来的财政部长位置由谁来填补,谁就有可能是下一任的接班人。

毕竟这个由吴庆瑞、林金山、韩瑞生打造成型的财政部,是天字号第一部门,掌控财政部是接班的必须条件。

长期来看,最终确认接班人选会在下一次人民行动党的中常委选举,谁能拿到第一助理秘书这个职位,才是铁板钉钉的下一任总理。

只要,他不再次辞职就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