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开启了遗害全球的“潘多拉魔盒”——美军及盟友发动的网络战实录(上)
美国开启了遗害全球的“潘多拉魔盒”——美军及盟友发动的网络战实录(上)
百 祺
1 美军强大的网络战能力威慑全球
今天的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继“陆、海、空、天”后的第五维战场。美国军事专家认为,网络战将是一种改变传统作战方式的新型作战方式;在电子网络战中,一个黑客加一个调制解调器的能量甚至不亚于一支军队。1988年11月2日,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23岁学生莫里斯,利用病毒操纵计算机程序,侵入美国国防部战略C4I系统的计算机主控中心和各级指挥中心。这导致约8500余台军用计算机感染病毒,其中大约6000余台无法正常运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上亿美元。近年来,网络武器扩散导致的网络灾难不断发生,2017年5月12日爆发的“永恒之蓝”勒索病毒事件勒索了全球,它迅速感染了全球成千上万的设备,该安全漏洞传播到150多个国家,感染了20多万台计算机,给许多国家造成严重损失;它展现出的惊人的传播速度和破坏力,可以说是全球网络战的一次预演。攻击者利用了据称是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泄露的网络武器,虽然攻击者的手法拙劣,但仍给世界造成了巨大破坏。如果属于“正规军”使用,其后果那更是不堪设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遥遥领先的网络战能力,其网络武器的研发已经实现了系统化、平台化、定制化和批量化。美国政府著名智囊兰德公司认为,网络战是信息时代的核武器。这并非危言耸听,网络攻击的威慑程度,有时甚至远远超过原子弹。例如,美国今天强大的网络攻击能力,可瘫痪1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棱镜门”事件让人们惊醒,全球都在美国政府网络监控之下,而从监控到攻击,仅“一步之遥”。尽管 2016 年美国政府把互联网域名管理权移交给了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但该公司运作依然受制于美国法律,互联网根域名服务器、根区文件等所有权没变,支撑整个互联网运行的 13 台根域名服务器中仍有 10 台在美国境内运营。实际上,美国政府对互联网管理仍有最大的话语权,关键时刻可以实施别国无法做到的操作。
美国网军诞生于国防部网络防御任务,1993年国防部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首批16名学员组成“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战士”,并开始大量招募网络人才。1995年,美国防部已经拥有第一批“黑客”,由防转攻,统一整合。2002年12月,成立了美国海军网络战司令部,指挥全球7000人的海军网络部队。2006年11月,成立网络战临时司令部,管辖65个网络战中队、预备役和国民警卫队,还有包括由近8000余人组成的第67联队在内的4个网络战联队。2009年,美军通过“挑战网络”竞赛项目发现10000余名网络人才。2010年5月,正式成立网络司令部。2017年8月18日,美国宣布将美军网络司令部升级为第10个一级联合作战司令部。2018年9月18日,五角大楼发布《国防部网络战略》概要,要求美军夺取并保持网络空间优势,并认为大国竞争是美国面临的主要挑战,中国和俄罗斯是主要战略对手,而伊朗也对美国构成一定挑战。2020年是美国陆军在网络空间、电子战中的关键一年,美国陆军司令部对网络部队进行了大幅改造,扩充网络武器库,研发跨领域网络作战武器。美国军队和情报机构正通过打造全球最大网络武器库,在全球引发网络军备竞赛。
目前,美国研制的新型病毒能自动感知被感染主机,针对感染主机上运行的进程监控、调试等工具隐藏自己的攻击行为,并频繁改变指挥控制中心域名和IP地址等,造成追踪取证难以实现。在接管控制能力方面,美国军情部门的网络力量在强大技术资源的支撑下,已成为对外发动攻击、窃取信息的恐怖机器。美国能够将恶意软件秘密植入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路由器和防火墙,将大多数机器置于自己的秘密控制之下,还可熟练运用网络伪装与欺骗手段引导舆论走向。美军还拥有一批“马甲军团”,利用先进的技术伪造用户身份在各种论坛、Facebook、Twitter等各大社交网站上参与聊天或者发帖,制造亲美言论,“马甲”成了美军颠覆对手的新武器。因此,从曾经发生过的网络战事例,可以预见网络渗透和控制将成为国际争斗中最常用、最危险的手段;美国在国际网络空间博弈中,攻击手段将越来越剑走偏锋,没有底线和规则,无所不用其极,给世界各国造成的威胁越来越大。
2 美军及盟友发动的网络战
网络战一般分为3种方式:一是网络盗窃战,即找到对方网络漏洞,破解文件密码,盗出机密信息;二是网络舆论战,即通过媒体网络,编造谎言、制造恐慌和分裂,破坏对方民心士气;三是网络摧毁战,即运用各种网络攻击武器,进行饱和式攻击,摧毁对方政府、军队等机构的信息网络。网络战的兴起,大体经过了3个阶段。第1个阶段(1991―2000年),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以来,网络技术在军事领域得到广泛地运用。第2个阶段(2001-2006年),“9・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成为西方国家首要关注的问题。第3个阶段(2007年至今),多起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网络攻击,使网络战研究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而国家可以掌握的网络技术、系统漏洞、网络人才及其他资源远远超过民间的黑客力量;今后,作为一种破坏性极强的“顶级”作战形式的网络战争,将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与存亡。
1)第1个阶段的网络战
(1)海湾战争是网络战的开端。1991年的海湾战争开战之前,美国获悉一个重要情报:伊拉克将从法国购买一种用于防空系统的新型电脑打印机,准备通过约旦首都安曼偷运回巴格达。于是美国间谍买通安曼机场的守卫人员,运送打印机的飞机一降落到安曼,他就偷偷溜进机舱,用一套带有计算机病毒的同类芯片换下电脑打印机中的芯片。毫无察觉的伊拉克人把带有病毒芯片的电脑打印机安装到了防空系统上。海湾战争爆发后,美国人通过无线网激活了电脑打印机芯片内的计算机病毒,病毒侵入伊拉克防空系统的电脑网络中,使整个系统陷入了瘫痪,从而为美军的袭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外,美国还动用了50多颗各种军用和商用卫星构成战略侦察网,为多国部队提供了战略情报。美国前情报总监迈克·麦康奈尔认为,这次战争展现了美国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施行精确打击的能力。1月17日爆发的海湾战争,历时42天,伊拉克军队损失惨重,伤亡人数高达10多万人;与之相比,多国部队死亡仅仅126人。就连当时的美军司令也颇感意外,说道:“这简直是个奇迹。”然而,也是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国防部的军用网络却被一名黑客闯人,部分机密资料被复印、改动,一些部队兵员、装备和武器系统的绝密资料也被公诸于众,让美军大失颜面。
(2)科索沃战争是第一次较大规模网络攻防战。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首先发动了对南联盟指挥联络系统的空袭,进行摧毁性的打击。美军“黑客”多次对南联盟军队和政府的指挥控制网络实施攻击,以阻塞南联盟的信息传播渠道;并通过通信节点渗透到南联盟的军方计算机系统,插入错误信息和目标,有效干扰了南联盟的防空体系。同时北约利用互联网对南联盟发起强大舆论攻势,散布了大量反南联盟政府的材料,宣传其战争的正义性。南联盟也不示弱,相应发动了网络攻击,侵入了北约军事相关部门计算机系统大肆破坏。北约开始轰炸的第3天,贝尔格莱德的黑客的计算机自动反复连接北约站点,造成网络阻塞。另一位黑客每天向北约电子邮件系统发送约2000余份电子邮件,投放了5种计算机病毒。1999年3月29日,俄罗斯黑客入侵美国白宫网站,造成该网站无法工作。当天英国与西班牙的多处官方网站也遭到破坏,北约国家轰炸行动中最依赖的英国气象局网站损失惨重。美国国防部称,在北约空袭南联盟期间,重要军事网站几乎每天都受到来自黑客的攻击。4月4日,南联盟黑客又使用“梅丽莎”、“疯牛”等病毒使北约通信网陷人瘫痪,美海军陆战队所有作战单元的电子邮件均被“梅丽莎”病毒阻塞。北约的B-92无线电广播网,以及在布鲁塞尔总部的网络服务器和电子邮件服务器,均连续受到电脑病毒的破坏。电脑病毒还造成美海军“尼米兹”号航空母舰计算机系统瘫痪3个多小时。黑客高手对英国“天空”卫星系统中的1颗卫星进行了劫持,使其反应迟钝,基本丧失效能。出于对北约侵略行为的义愤,各国黑客纷纷参战;但被黑客攻破的上千个美国站点中,美国政府的不多,军事站点更少;其成效也只是改变主页,网站的资料基本上未被破坏、丢失。科索沃战争是网络战的经典案例,被各大军校写入了教材。互联网使战争进入全新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网络参战,甚至可达到较大的规模和可观的效果。
参考资料:
1)邢芮:特朗普政府的网络军事化战略:内容、动机、影响,《战略决策研究》2021年第2期
2)魏松:是以劣胜优的绝佳手段,还是强者占优的攻击利刃——清醒认识网络战非对称性,《解放军报》2021 年3月23 日第07版
3)韩春阳,李汶蔓,吴思远:网络战形态及发展趋势探析,《军事文摘》2020年 第6期
4)秦安,网络对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8.01
5)齐向东,漏洞:关乎你、我、他的生存和安危,同济大学出版社,2018.08
6)曹强:新特点、新趋势、新挑战——网络战回顾与省思,《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20年第1期
7)周磊,欧微:透视外军网络战发展新趋势,《解放军报》2021 年4 月8日第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