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从推广金庸小说做起

要说华人世界最著名的小说家,首推金庸,恐怕没人会反对。

但金庸只是在华人世界出名,在欧美国家则少人问津。

1994年10月27日金庸在北大做过一个演讲,题目是《谈武侠小说》,里面就说到了这个问题。

金庸先生说的很明确:

我的小说翻译成东方文字,如朝鲜文、马来文、越南文或泰文都相当受欢迎,但翻成西方文字就不是很成功,因为西方人不易了解东方人的思想。

金庸的作品虽然属于通俗文学范畴,但是大量使用了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象。

比如独孤九剑「归妹趋无妄,无妄趋同人」,射雕五绝,南帝克西毒对应着南火克西金,分别用上了《周易》,五行。

木婉清的名字「清扬婉兮」,周芷若的名字「沅有芷兮澧有兰」,又分别来自《诗经》,《楚辞》。

靖蓉生死相许,轻唱《山坡羊》,「活,你背着我;死,你背着我」。

程英暗抒心意,背书《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拈花指,是佛家典故。

两仪剑,是道家思想。

桃花岛,黄药师不正似东晋桃花源里的遗民?

燕子坞,慕容家可不正是「旧时王谢」?

参合庄,名嵌参合陂之战,暗示慕容氏遗恨不绝。

岳不群,「君子群而不党」,早喝破伪君子的身份。

平湖寒梅,少女摇桨而出,美在哪里?

一襟晚照,琴箫合奏心交,妙在何处?

程灵素,《灵枢》《素问》,正是医者仁心。

任盈盈,大盈若冲,所谓姻缘天定。

黄蓉做一道火腿蒸豆腐,不用刀切而用上了武功,只求能形似「二十四桥明月夜」,这其中的趣味,又有几个外国人人能明白?

提到武穆遗书,未等书中详加解释,听着岳飞故事长大的中国人心里已先一叹,而要同外国人说清靖康耻,臣子恨,又要花多少笔墨?

这些中国元素中国人也未必尽会其意,外国人看起来更是不知所云。唐诗宋词,松梅竹菊,琴棋书画,太多陌生的元素,使得一本用来消遣的小说读起来太累了。

更何况,译成外文,所得者不过人物轮廓,故事梗概,实在减色不少。真要曲尽其妙,文化背景不同。

和一些在中国较红的欧美通俗文学比,金庸在传播上的劣势还是蛮明显的,

美国传播的平等,和平,友情等价值观,比金庸的家国天下,江湖侠义要普世的多。

讲好中国故事,宣扬中华文化,从推广金庸小说做起。不妨在海外孔子学院中将金庸小说作为推荐读本,也期待以金庸小说为蓝本的高水平电影,动画片能大量面世。什么时候家国天下,忠诚侠义也能成为普世价值,中华文明崛起也就不远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