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克文爆红,到底嘲讽了谁?

【转自微信公众号“叫虱”】

这几天,陆陆续续有读者问我,如何评价卢克文这个作者。于是,我突然想起写一篇短文说说这件事,尽管由于最近写作太勤,打字太多,我的手指关节不时会觉得胀痛。

这些年,卢克文,一个没有读过大学的中专生,竟然能够靠纵论国际政治,在公众号上收获如此众多的粉丝,赚得盆满钵满。这到底嘲讽了谁?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必须首先分析一下国际政治这门学科的独特性。

在中国这样一个高等教育还不普及的国家,只要把写作方向对准国际政治,注定能拥有比其他领域的写作多得多的读者,因为这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群,唯一有能力理解,也普遍非常感兴趣的公共话题。

在中国,国际政治可以说是门槛最低的公共话题,只要看看新闻联播,翻翻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谁都能扯几句。所以,对于卢克文来说,只要学会百度搜索,就能轻轻松松地写这方面的文章。他选择国际政治这个领域,可以说是一个明智的投机,能轻松地避开自己学识的短板。

然而,就这样一个门槛相当低的国际政治话题,聊起来逼格却非常高,能给很多受教育程度不高、内心深处隐藏着深深自卑感的中下层人士一种在高空翱翔、俯瞰世界的快感,能帮助他们短暂地化解自卑感。

难道不是吗?聊高中生跳楼、聊卡车司机自杀......,哪有聊“美国在下一盘试图怎么样怎么样的大棋局”,能给人更多的快感呢?(客观分析,绝对没有看不起中下层人士之意,本人自己也来自底层家庭。)

只要留心,你们定会发现,越是社会精英,往往越关注与民生相关的近在身边的社会问题,越是中下层人士,往往越喜欢聊远在天边的国际政治。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社会的中下层人士自然占人口多数,写作国际政治话题,收获粉丝远远比其他领域的写作容易得多。这是卢克文第二个明智的投机。

当然,话题受众庞大,只是卢克文爆红的一个基础条件。

有人说,卢克文的走红靠的贩卖国际政治阴谋论。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如果仅仅只是贩卖阴谋论,在学术圈子内部,深信和贩卖阴谋论的人比比皆是,为什么他们没有产生如此大的公众影响力呢?

所以,我坚持认为,卢克文的走红靠的是用阴谋论做调料的写作能力。

那么,在中国,遍地开花的国际政治硕士点、博士点,那么多的教授、博导,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全球第一,为什么这么多年了,竟然培养不出一个国际政治硕士博士、竟然出不了一个国际政治教授博导,能把自媒体运营到哪怕卢克文十分之一的规模和影响力。

归根到底是文科教育的严重失败。从小到大,从中学到博士阶段,我们都严重忽视了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

为什么很多人发表的论文汗牛充栋,却几乎毫无公众影响呢?因为学术写作和公共写作的差别非常大。

学术写作对写作水平要求很低,遵循的是套路化的模式。那种写作大体上,不是“第一、第二、第三......",就是“首先、其次、第三......”。因此,很多写作能力非常欠缺的人,也能写作和发表大量的论文,而公共写作讲究文采和修辞,毕竟它面对的是作为非专业人士的社会公众。

由于写作训练的长期缺失,在中国的硕士、博士、教授、博导中,很多人一般只能写学术八股文,普遍无法用优美生动的笔触,写出优秀的思想随笔和散文。文采的欠缺、文笔的笨拙,导致学术论文的影响力几乎只能局限在专业期刊,无法走向大众传媒。结果,自然难以产生大的公众影响。

于是,本来应该是大学和研究院所及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承担的影响大众的任务,交给了卢克文这样一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专生。

我经常想,看到卢克文在公众号、在各大媒体、在视频网站上就国际政治问题侃侃而谈,到处贩卖阴谋论,发表很多谬误百出的见解,毒害国人的头脑和思维,那么多国际政治专业的硕士、博士、教授、博导,只能徒唤奈何,不觉得自己失败吗?谁让你们自己不争气呢?

当然,中国象牙塔内的学术中人会辩解说,自己看不上自媒体写作,要写就写大论文。这一点,我绝对不相信。没有几个人不希望自己的文字能产生大的公众影响力,而媒体写作,是学术走出书斋,影响大众的重要途径。

这些年卢克文几乎垄断国际政治领域一半的公共话题,收获如此众多的粉丝,可以说,是对中国学术、对中国高等教育无情的嘲讽。

由于我经常在文章中提到自己是博士,有人在后台批评嘲笑我是卖弄学位。其实不是,我的很多写作都深受到我的个人工作、生活和求学经历的启发,所以,文章中自然会多次提到我的博士学位。我绝对没有卖弄的意思。

说实话,读博士三年,我最大的收获根本不是学术和知识,而是让我对中国学术体制的弊病有了深刻到几近于幻灭的认识。

那些年,我认识的中国各大名校的大多数文科硕士生和博士生,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都非常欠缺。只要和他们聊一聊,非常容易发现,大多数人的精神世界都非常贫乏,学术纯粹就是谋生的饭碗。

他们读博士的目的无非就是混一个学位,换一个稳定的工作。什么思想,什么情怀,什么审美,离他们的头脑和生活非常遥远。论精神旨趣,他们和市井大妈大叔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博士有啥了不起,不时拿出来卖弄。其实,是我的特殊人生经历,让我不得不不时提到这个。

我知道,这篇文章十分得罪同行,但是,我再次声明,我对事不对人。请不要对号入座。

最后我来一句总结:这些年卢克文的爆红,相当于重重地打了中国学术界一记响亮的耳光。同行们,该醒醒了!赶紧发愤图强,而不是整天发粪涂墙。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