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边界战争之二

本文图片,大部分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果不喜,请联系我删除。

本文重要参考:《永远的丰碑》编著李建国,华南国际出版社出版,以及介绍李文义的文章

大家多多关注、评论、点赞,人数太少我就停更。

500

扣林山位于云南麻栗坡县猛硐乡的中越边境上,地理位置处于罗家坪大山和老山之间,是越南控制的一系列骑线点上的一处,其主峰海拔1705.2米,矗立着中国和越南交界的11号界碑。越军阵地由主峰1705.2高地、则峰1682.3高地、14号、15号、16号、18号、19号、20号、30号、无名高地等10多个大小山峰组成,仅主峰1705.2高地和西面的7个小高地上,越军就构筑了各种工事500多个、防炮洞600多个,准备长期据守,守备越军的番号是313师14团9营。根据攻打罗家坪大山的经验,军委认为边防部队步炮协同较差,不擅长围歼作战,又担负着长距离的边境守备工作,所以指定由野战部队42师126团主攻。组织了8000人左右的作战部队,包括14个步兵连和强大的炮兵。1981年4月27日我主攻扣林山部队誓师,4月30日,从云南省蒙自秘密向猛硐地区集结,云南省独立师为了配合此次军事行动,出动了六个巡逻分队,两个伏击组,五个二线机动连,三个一线连,以进行拉练,战术演习等形式的活动以掩护主力部队展开(这是因为边境上民情复杂,有很多跨境世居的民族,通婚现象也非常普遍,所以必须采用佯动)。5月5日42师第一梯队秘密到达猛硐地区,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开设师前线指挥所,并封锁边境。

500

界碑中国面

500

界碑越南面

5月7日上午6:30,42师混合炮兵群突然以猛烈炮火覆盖扣林山各高地上的越军阵地,15分钟后炮火向前延伸射击,各步兵分队迅速发起冲击。126团第1营,加3营8连二个排,对扣林山主峰1705.2高地发起攻击;126团第2营攻击1682.3高地,3营主力为预备队。126团2连、1连,分别从主峰的东西两侧进行进攻,其中2连发展较为顺利,仅用36分钟,就占领了主峰表面阵地,可惜副连长王光俊先被越军手榴弹炸伤胸部面部,后在毙敌2名后不幸再次中弹负重伤,最后光荣牺牲。1连进攻16号高地受阻,2连在夺取主峰后接着又夺取了16号高地,3连则向1705.2高地主峰侧后进行穿插分割,沿途闯过敌人的多道火力封锁线,进至敌侧后1442高地,这里是敌人后方的重要支撑点,控制在这里可以防止敌人逃跑。防守越军立即以交叉火力阻击3连,并出动小股兵力向3连进行反击,我军指战员不怕伤亡,前赴后继,终于攻占了1442高地,又攻占了69号高地,并先后打退了主峰方向越军的5次突围。另一路实施穿插的8连边冲边吸引越军的火力,掩护1连、3连向各自指定目标推进,支援兄弟连队攻占了16号高地,自己先后攻下了30号、28号高地及附近几个高地,摧毁了越军在这一带的防线,完成了预定的穿插分割守敌任务。2连攻占主峰表面阵地后,展开搜剿残敌。搜索中我军发现敌人的一个大型隐蔽部,先后使用爆破筒进行了6次爆破,终于将这个其炸塌。战士们后来进入掩蔽部内打扫战场时,发现了9名越军的尸体,其中包括守军越313师14团9连连长阮孟光中尉和副连长黎庭寿少尉。与此同时,126团2营仅用40分钟夺取了主峰东北侧的1682.3高地,歼敌313师14团9营11连大部。部队随后转入清剿,至当日下午15时,战斗胜利结束,共毙敌170人,缴获各种火炮6门、各种枪支52支(挺)。攻击部队牺牲42人,负伤119人。因为距离较远,地形不利,山上我军的后勤供应也非常产生困难,当天没有攻击1574.7高地。随后十几天连降暴雨,我军工事被摧毁,山上的战士吃饭也很困难,产生了严重的非战斗减员,攻击暂停。

500

照片的背景是扣林山主峰(来源新闻干事李文义,前排左1)

500

5月22日,代理团长朱启(原团长姚双龙重病)又指挥126团3营,在师混合炮兵群火力支援下,向1574.7高地及南侧诸无名高地发起进攻。126团7连副连长李桂林带领1排按时从南路插到1574.7高地侧后的78号高地,抢占要点,断敌退路。7连主力和9连从正面分多路向1574.7高地之敌发起进攻,不怕牺牲连续冲击,相继攻占了80、81、82、83号高地。8连3排从北路迅猛突进,一举攻上了1574.7高地主峰(该阵地过于孤立,事先已经被越军放弃),然后从上向下打。残余越军沿小路向南溃逃,正好被7连1排和团侦察排2个班截住,遭到痛击,7连1排以牺牲1人的代价毙敌42人。从8时05分战至12时20分,全部攻占了各高地,全歼越军313师14团9营10连,击毙敌连长以下91人,缴获各种武器40件、电台1部,攻击部队牺牲18人,负伤73人。战后,126团3营被昆明军区荣记集体一等功。

500

扣林山上观察敌情(应该是后期守备部队,非126团)

5月22日至24日,越军向中国军队在扣林山各阵地和纵深地区炮击2个多小时,先后发射大口径炮弹2000多发。23日下午16时许,在炮火掩护下,越军出动2个连兵力向1574.7高地前沿的80号高地发起冲击、组织11次班、排级规模进攻,我126团7连在进行了英勇抗击和反冲击,毙越军25名,伤2名。7连伤亡各1人。

500

九勇士中幸存的五人

6月11日,越军824特工团在14团7营的配合下以约2个连的兵力在炮火掩护下,向126团1营3连7班守卫的30号高地反扑,当天1点10分越军偷袭触发了地雷,战斗打响。在两次偷袭失败后,4点50分越军在10分钟的时间内发射了200余发炮弹,然后发起了排级进攻,7班9名战士在班长韦力仕的指挥下,在炮火的支援下,迅速击退了敌人。敌人又连续发动排级到加强连级的进攻,班长韦力仕和副班长韦国吕先后牺牲,剩下的6人中有5人已经负伤,战士何运胜、祝云华自动接替了班长、副班长职务,何运胜与冲上阵地的3名越军展开对射,将其全部击毙,在打光了最后一个弹匣后,倒下牺牲。现在是4人阵亡,剩下的5人全部负伤,前去增援的8班也遭到重大杀伤,在危急关头,副连长张仁明带着8个人冲上了30号高地,将侵入的越军全部打了下去。当天在仅有一百多平米的阵地上,7班顶住了越军四五次轮番攻击和200多发炮弹的袭击,在炮火和战友们的支援下,浴血奋战6个小时(打到10点50分),打退越军4次反扑,顽强地守住了阵地。

500

第一篇关于九勇士的报道-作者李文义

后来42师宣传科新闻干事李文义写了篇名为《钢筋铁骨九勇士》报道,被以内参形式传送的领导层,不久,胡耀邦总书记看到了关于“九勇士”的内参报道,他写下一段批示:“用九勇士血战卫国精神,鼓舞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大干四化的决心。”于是,全国各地报纸纷纷刊登来自扣林山前线“九勇士”的消息,苏州画家沈彬如挥笔画出大幅九骏马图,赠给勇士所在部队。《人民日报》1981年7月13日4版刊登这个消息《边防九勇士战绩振奋人心,江南老画家挥毫寄深情》。这幅画的印刷品常年也挂在笔者家的墙上。

500

九骏图

125团基本没有正面参战,主要担负了后勤输送任务。

500

主峰上的纪念碑和九骏图浮雕都拆了

 扣林山战斗从5月6日到7月10日经过了66个血雨腥风的日夜,其间越军共组织了192次不同规模的反扑,发射炮弹1.8万发,我英勇的126团官兵浴血奋战,重创越军313师14团和特工824团一部,共计毙伤越军802人,扣林阵地魏然不动。我42师伤亡473名,其中104名战友为国捐躯。7月10日126团与边防15团交接扣林山防务,13日126团、师炮兵团全部撤离猛硐地区归建。扣林山之战结束。

500扣林山战斗英雄营

126团1营被中央军委授予“扣林山战斗英雄营”称号,全营4个连都立集体功,3连第7班被昆明军区授予“九勇士英雄班”称号。牺牲的韦力仕、韦国吕、何运胜、李明刚,均记一等功,其余5名战士何如坤、祝云华、李继华、李忠才、宗兆存,均负伤,经过治疗都重返前线,都记二等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