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是为了更好地入睡?浙江医学专家邀66位志愿者开启“修仙”模式

科技日报记者 江耘 实习生 洪恒飞

通宵两天,酬劳两千——这不是欺诈信息,而是一则睡眠实验志愿者招募启事。10月24日,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卫生中心通过官微发布该启事,目前已从一千多位报名选手中挑出66名18—45岁的志愿者,并于近期开始为期两个月的实验。

500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有近40%人群被失眠所困扰。仅发布招募启事的官微留言区而言,“来双十一项目和值班室看看”、“浙大附一的医护人员熬夜还少吗”等评论比比皆是。

究竟该实验是何目的?对人体是否有副作用?现代人又该如何改善睡眠质量?26日,科技日报记者专访了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浙江省精神障碍诊疗和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许毅。  

两天不睡不会对

实验对象产生危害

 500   

据许毅介绍,该实验旨在通过模拟睡眠缺失的情景,采用非药物、非浸入式的物理治疗技术,改善睡眠缺失对脑功能的影响。

“本次招募前,我们已经做过预实验,再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先例,这项实验对实验对象不会产生危害。”许毅告诉记者,两天不睡觉在人体承受范围内,一般人都可以完成,人体可通过“补觉”的方式,恢复精神状态。

实验期间,志愿者们需要佩戴脑电监护设备完成实验,在开始前和结束后接受血液和唾液的采集,每隔6或12小时填写量表和完成心理学相关软件测试等工作,每隔12小时接受一次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rTMS)的治疗。

实验过程中志愿者可以从事看书、远程办公等轻微活动,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却不能喝咖啡这些提神饮料。

许毅对此作出了解释,提神饮料是从化学层面干扰人体清醒程度,与电子产品对人体产生的物理刺激不同,进行rTMS技术试验需要规避化学干扰。

对实验持质疑态度的网友,多集中在“会不会猝死”、“实验过程中睡着怎么办”等问题。“每个志愿者都会配有‘一对一’的医护人员,并根据对志愿者身心状况的评估结果给出相应建议。”许毅表示,医护人员会以和志愿者聊天、引导室外活动等方式助其“提神”。   

实验期待寻找

国人失眠解决路径

此次实验中采用的主要技术是rTMS技术。许毅介绍,rTMS通过磁场刺激大脑,调节脑功能,达到治疗相关疾病的目的,具有无痛、无创、安全无毒副作用的特点。

该技术在美国、加拿大以及欧洲许多国家均已批准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已批准应用于临床治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精神科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

“人体分管睡眠的大脑区域神经功能下降,就会引发失眠问题。需要调控这部分的脑功能,才得以改善人体睡眠状态。rTMS治疗,把磁场导向性引入大脑特定区域,经颅骨引至脑内两三厘米处,可以引发大脑神经细胞的重塑。同时,还能引起脑神经营养因子的增长。神经细胞一经修复,神经连接正常,脑功能也得以恢复正常。” 许毅说道。

此前国外已经做过相关实验,许毅认为很有必要在国内进行尝试:“不同国家和地区人种不一样、生活的地理环境也不一样,睡眠行为也会有差异。举较极端的例子——在北极生活,经历极昼极夜的人,他们的睡眠问题就不能完全适用于我们。因此,针对国人体质研究失眠问题,从而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很重要。”

记者还了解到,66位志愿者将分批次于近期开始他们的实验之旅。许毅再次强调,志愿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随时退出。“一旦实验结束,会尽快发布相关成果,和更多的失眠患者和医学专家共享。”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