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政治智慧艺术VS有台阶下见好就收

  笔者日前分析说,政治学教科书有一句名言,「妥协是政治的艺术」。在这里,「妥协」并非是屈从「跪低」。据《商务新词典(缩印本)》的解释,「妥协」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因此,「妥协」的意思仍不单纯指「放弃原则/理想」或「屈服」,它牵涉的,并非「完全放弃原则」,也非「屈服」或单纯的「退让」。所谓妥协,就是争论中的各方通过谈判、沟通互相让步来解决分歧。没有妥协,政治就只能以暴力冲突收场。民主政治不能杜绝冲突,但是可以化解冲突,能变恶性冲突为良性冲突。

笔者当时引述「妥协是政治的艺术」的命题,推出是针对行政长官贺一诚在特区政府推出的「二零二一稳就业,稳经济,顾民生计划」中的电子消费优惠措施,遇到部分市民的质疑及批评之后,作出解释说明,幷对消费优惠计划考虑不够周详,在使用方式上令市民困扰,引起社会不同的意见,而表达抱歉,及承诺特区政府会认真听取社会意见,提出较为简单的新计划,以及经济财政司司长李伟农连日来走访不同团体,说明特区政府推出「二零二一稳就业,稳经济,顾民生计划」的原意,并收集各界别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完善相关方案。因而认为特区政府当时的表现,可说是在一定角度上,体现了「妥协是政治的艺术」。

 而从特区政府这几天化解「社区发展新动力」计划发动组织游行的社会危机中,所采取的方式及所获得的预期效果,更是体现了「妥协是政治的艺术」,而且有着「深化」领悟及运用的迹象。当然,「社区发展新动力」的宣布取消游行,也是符合「妥协是政治的艺术」的原理,在坚持初衷的同时「见好就收」,--尽管仍然有着「被迫」及「无可奈何」的心犹不甘和遗憾。

  在特区政府方面,既坚持了电子消费券并非是普及性政策,而是希望透过消费优惠振兴经济,带动澳门市场资金循环,稳企业进而达致保就业的原意,又尊重民意,针对部分市民的意见,对电子消费券在三个方面进行灵活调整。笔者形容此新方案是「趋向消费卡」,而特区政府的正式称谓是「消费卡模式」。正因为如此,使得「社区发展新动力」计划进行游行提出几个口号的正当性和相对性,几乎消弭殆尽。而且,因为这个新方案获得多数市民的「收货」,不但是各主流社团纷纷表态支持,而且在「茶餐厅政治论坛」及社交工具也普遍赞好,显示民意已经发生了逆转性的变化。

  机不可失,趁热打铁。将于几日后退休的卫生局李展润局长,继续发挥其在一年多来的抗疫斗争中敢于担当的精神,「站好最后一班岗」,在计划游行的前一天上午,约见发起游行的区锦新议员,指出鉴于是次游行活动人数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确定性,发起人申报的游行人数由最初的一百五十人更改为五百人,活动发起人未能确保活动符合之前发出的各项防疫要求,故而根据第2/2004号法律《传染病防治法》和第8199M号法令有关规定,通知发起人暂停举办此次活动,违反者可能导致触犯《刑法典》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违令罪。

     区锦新也在会晤中表示,虽然申报为五百人,但因无法阻止市民参加,故无法确定最终的人数;其次,无法确保没有发烧的人参与游行;第三,能确保所有参加游行人士配戴口罩;第四,对于每个人保持一米距离的要求,只能呼吁但无法确保;第五,就如何确保围观人士的聚集有困难,希望警方帮忙。

     经济财政司李伟农司长也在同一天早上约见吴国昌和区锦新两议员听取意见,幷明确表示,政府将顺应民意,保证让希望使用消费卡的市民可以使用消费卡,保证长者或十二岁以下之澳门居民都同享此项优惠措施。当局幷且会加上启动金让市民可直接使用,而减少市民被逼先消费才后获优惠的不快感受。

当天傍晚,经济财政司司长办公室发出新闻稿确认,当局「将会循使用消费卡模式方向来优化电子消费优惠计划,让居民更便利享用今次优惠」。      

      区锦新在接到卫生局的书面通知后,傍晚与吴国昌议员等人一道,以「社区发展新动力」的名义发出通告,正式宣布由取消「三二八游行」,幷向公众致歉。「社区发展新动力」还呼吁,由于游行活动取消,公众避免到塔石广场聚集,以免引起误会而被警方强指为非法集会。当然,「社区发展新动力」也声称,今次游行虽未能进行,但民意已能较清晰地表达,也得到政府的正面回应。

      事后,区锦新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政府明显不想见到游行,但今次政府「好精」,由卫生局出手,从而减少政治的敏感度。「因为若是由警方出手的话,就变成是警方打压;但用防疫为由,我们好难抗拒,因为卫生局提出的几个要求是很难确保可以做到。」

  事实也正是如此,这才折射出特区政府的政治智慧和艺术。一方面,采用了「胡萝卜与棒子」双结合的手法,及时地化解了这次游行其实是社会危机。另一方面,即使是使用「棒子」,也讲究艺术手段。由于此前治安警察局已经发出了不反对通行书,倘是由警方要求停止游行,可能会被批评为「不守信用」。而且,由具有「政权机器」性质的警方出面制止,也容易被国外的反华势力钻空子,以「人权」的借口干涉中国内政。而由卫生局出面,以防疫的理由予以制止,则是师出有名,目前正因疫情肆虐而焦头烂额,也要采取严厉防疫措施的各西方国家,无话可说。

  不过,从另一角度看,治安警察局「出手」,仍具有一定的理由。那就是,当初向治安警察局提出游行预告的,是以区锦新个人名义。但后来举行记者会宣布举行游行时,却是打出「社区发展新动力」的旗号,这并非是申请单位。如果有心「揪秤」,仍有其理由。但在现实国际大环境下,还是尽量注意避免「瓜田李下」。

  有人质疑说,为何马拉松、大赛车却可以进行?其实这是偷换概念。实际上,无论是马拉松还是大赛车等,进行场域都是封闭式的,而且在入场时必须提出核酸检测报告或进行测温,甚至外来车手的还需按标准进行医观隔离。而游行则不然,不但是塔石广场和对外行进沿途是全开放的,而且主办者根本不可能进行测温。

  还有可能会发生「阴谋论」的是,最担心竞争对手或其他甚么人混进游行队伍中,故意捣乱,酿成混乱以至暴乱。这就必然会「入」主办者的「数」。失流失支持者的选票,流到与其同质性甚高的其他参选团体,还是不算小的小事;倘因此而要负起刑责,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则是大件事。

   对此,已经参与社运三十多年的吴国昌,区锦新等人,是心中有数的,也感到承担不起种种责任。因而宣布取消游行,尽管是承受力此种压力,但也可算是「见好就收」。何况,即使是没有卫生局要求取消游行,但由于政府计划推出的新方案已获市民们接受,也有不少市民呼吁「见好就收」、「不要搅乱澳门」,因而再举行游行就是「为游行而游行」,为选举造势的意图更为明显。如果参与游行不到五百人,就认真「失威」,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但未能收到为选举造势的效果,反而被人「睇死」,选举结果可能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