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她你就胜利了?

作者 | 柳飘飘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原创

最近,想必大家都被“一朵棉”引发的公愤事件刷屏了。

H&M、NIKE等BCI会员品牌,吃着中国市场的饭,却联合抵制我国棉花。

其吃相难看、行为龌龊,有目共睹。

500

谴责这些品牌,本来是一场不必多言的保卫战。

只不过,所有“不必多言”的正确,往往会使人情绪上头。

而任何行为,只要是被情绪主导的,无论初衷多么义正辞严,都容易走向变质。

这场公愤的火星,随便崩在普通人身上,会怎样呢——

500

在H&M事件被爆后,有人直接跑到H&M的线下门店,质问店员知不知道此事。

视频发布在3天前,事件才刚发酵,很多人没有接收到信息,于情于理,本都应理解。

但店员由于上班不能玩手机,没看新闻,就要被扣一问三不知的帽子。

500

而信息滞后,仍在店内购物的顾客,仿佛就更“罪孽深重”了。

评论区不乏刻薄内涵者,甚至还舞起了性别歧视的大旗。

500

500

但这还不是最难看的。

而是,有人直接跑到NIKE、阿迪等品牌的直播间,对导购主播进行人身攻击。

有催促她辞职的——

500

也有人肉警告的——

500

甚至有女主播满头雾水,生生被骂哭。

有个心理比较强大的女主播试图和辱骂者沟通,诉说自己难处。

解释这是自己的工作,如果不做就会被算旷工。

还好声好气地恳求直播间里的人“你们可以不要买,别人身攻击就好。”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话都说到了这份上了,依旧有很多人不买单。

有的挑她措辞上的骨头进一步打压——

我们的心情?

你不是中国人?

发给你爸妈看真是光宗耀祖

500

有的直接让她闭嘴,乖乖挨骂——

不要卖惨

500

所有受雇于品牌方的店员,都成了一个个情绪靶子。

而情绪,显然不能让行为,通往正确的目标。

试想,这群底层员工身上的品牌logo,于他们而言,是什么?

是立场选择、身份认同么?

不,不过是一个讨生活的饭碗。

他们身份,本质和我们一样,都是本分打工人。

今天我们刁难这些同胞,并不会使时事扭转。

这种情绪的宣泄,不过是一种挑软柿子捏的卑劣。

是一种掌握了“正义”这项权力后,便借机戕害身边人的恶意。

如果抵制BCI企业的公愤,只是很多人用于打压他人、滋养自己那无聊的优越感的工具——

我这也算苦口婆心了吧

500

那么,这,注定只能是一场情绪游戏。

并不会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500

公愤情绪,是怎么沦为私怒的?

一者,是盲目。

有的人的盲,是对自己盲。

先对自己的鞋子下手。

某平台上,不少人上传了自己扔鞋、扔衣服的视频。

500

扔的过程中,发誓再也不穿这些外国货。

500

还有大学生扔鞋的新闻上了视频热搜——

这类主角,拍摄时站在一堆AJ,耐克,阿迪里,自己穿着解放鞋或是老北京布鞋。

把这些鞋扫地出门,之后拍了拍解放鞋上的灰,以示爱惜。

还有更愤怒的,一把火,烧了自己的AJ。

最后的主角,还要把镜头落在一双解放鞋上。

500

500

自己没偷没抢,花钱买的东西,本来大可不必如此。

同样,有一定要这样才能表达情绪的成年人,私人物品是扔是烧,别人也管不着。

但,与这些鞋、衣服的对抗,仿佛已经上升到了爱国与否。

有了不烧不是中国人的意味,盲,就会从自己,波及他人——

如果你不像我一样,那就是卖国贼。

这种头脑过热,夹带私货的情绪游戏,没有任何建设意义。

它唯一的效果,就是除了扰乱社会秩序,打扰国内百姓正常生活的步调。

500

你看,如今,战战兢兢的,又何止H&M和NIKE店员?

这份紧逼感导向了任何一个曾经购买过这些,常见得不能再常见的牌子的平头百姓。

在这民愤难消,且愈演愈烈的情况之下,就连退货,都那么小心翼翼。

拿着H&M的袋子过于招摇,所以在袋子上,专门贴上“我去退货的”字条。

没人看得见这种无奈,反而被夸“求生欲满满”。

500

害怕、惶恐,成了民众在这一潮水之下,随波逐流中被迫产生的负面情绪。

甚至陷入焦虑——

“我穿H&M、NIKE、优衣库出门会不会被骂?

500

500

500

会不会被骂?

真的可能会。

飘同事的室友,就因为戴NIKE的帽子,被路人辱骂。

500

最终她不得不用胶带,把logo贴住。

500

这种矫枉过正的“捉鬼”活动,让人不禁想起《让子弹飞》里的一个桥段。

老六只吃了一碗凉粉,却被诬陷吃了两碗。

为自证清白,他在胡万的撺掇下,不得不剖开肚子,证明自己只吃了一碗凉粉。

而最令人寒心的是,在场围观者,无一人制止。

反倒在他证明清白后,失望地作鸟兽散。

500

荒谬的,不是这老六剖开肚子,验明正身的行为。

而是,那群需要旁人以血明志的,唯恐事情闹得不够大的小人们。

都藏着一张嗜血的脸。

所有拿公愤做武器,迫害他人的行为,其终点,必定不是通往道德。

而是施害围观者们,对权力和优越感的馋欲。

群体热衷于用统一尺度衡量个人行为,而“爱国”不过就是借机发作——

让这场“抵制”行为,成了一群人成为对另一群人,的合理猎杀。


500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永远有人上头宏大叙事,而不能拿出一点基本的共情力,体谅一下身边有血有肉的人。

于是永远都有自己人折腾自己人的事。

有个名字可能有人已经忘了——

蔡洋。

还有一年,他就要结束服刑出狱了。

他是2012年9月15日的一场“抵制日货”的示威行动中的施暴者。

但其实,何尝不是牺牲品。

当时,这个青年情绪上头,用一把u型锁,砸穿了一位日产车车主李建利的脑袋。

500

造成对方右半边的身体机能严重丧失,长期以来需要在医院里进行康复治疗。

这一锤之下,砸毁的是两个家庭未来的幸福。

十年,并不好过。

这十年间,是否也应该有所改变?

2016年,河北乐亭抵制肯德基事件。

而持反对意见的赵大龙,最后,也被带头抵制肯德基的“爱国市民”叫出来围攻,殴打。

500

这个抵制肯德基的事儿,后来也就不了了之。

2018年,杜嘉班纳为了宣传上海举办的时装秀,发布了三则短片。

模特用刀叉一样的方式用筷子,以及,影片中的妆发造型。

都在说明杜嘉班纳队亚洲人的刻板印象。

500

网上掀起了一阵“杜嘉班纳辱华”的热议,并强烈抵制杜嘉班纳。

可是一年后的结果?

500

杜嘉班纳道歉了,随着时间流逝,这件事也渐渐淡去。

很多时候,完全只被情绪驱动的行为,当情绪过去,就什么也不剩。

这次,这些全民皆知的运动品牌,会从大众视野里“消失”到什么程度,“消失”多久。

飘不知道。

但今时今日,国人该体现的,其实不就是玩得起的风度和魄力。

你品牌正常点,有尊重,就合作互利。

有什么特殊情况,我们也有应对方法和其他选择。

无端发表欲加之罪,实则自嗨,威胁不到我。

要欺负、污蔑,还要赚钱就绝不可能。

或是通过合理抵制,或是以舆论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事件的真实性。

这些态度和行为,大概才是正常、有效的方式。

而不是只在那为难自己人。

在《联商网》的这则新闻里,飘看到了一句有意思的话——

与大多数人预想的不同,杜嘉班纳店员告诉《贵圈》,即便在品牌深陷辱华风波时,店员中也无一人提出辞职。并非出于对公司的忠诚,更谈不上无视国家利益——“要养家啊。”她明白群情狂热可能带来的风险,但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她只是个讨生活的人。

店员的不辞职,只是要养家。

这话很好地解释了,如今这种非理智的抵制行为,带来的伤害远比造势来的大。

在任何情绪裹挟下,我们都不可以无视身边具体的、有血有肉,战战兢兢生活的人们。

因为我们就是我们。

我们是其中之一。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