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冶金技术的进步体现在两个方面:1 武器够不够长、硬、直;2 规模
【本文来自《在西安博物院我审美疲劳到,看宋代的文物有一种都不算文物的暴发户的感觉》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红河红河
1、你花了大量篇幅说明宋朝的“刀剑冶金技术”不行,所以宋朝“金属器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
请问,西安的“汉唐文物”,有哪些体现了“刀剑冶金技术”?
2、你花了这么大的篇幅,是想说明宋代除了瓷器,本来就没有像样的文物?书画、纺织品不算文物吗?
3、你一直提“河南博物院”,是想说明宋代文物的精品都集中在河南博物院,所以西安没有是正常的吗?
他没摸过真货别管他。
古代冶金技术的进步分别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做不做得出够长,够硬,够直的武器。这一点汉代是最优秀的。可考的汉代铁剑最远的客户在保加利亚。其他不可考的比如罗马人嘴里的优质“赛里斯铁剑”这个不一定是大汉的货,印度货居多,也不一定。色雷斯人都买得起汉剑罗马人买不起?没有实物不好说。
另一个就是规模。能不能把以前很贵的东西便宜便宜再便宜,量大管饱大再增多,这个就是宋元以后的方向。看实物我们可以知道两汉到六朝的铁器,即使是生活必需品,短小到一尺上下的短刀打造的都很精致,精致到可以和后代的官制武器媲美。
为什么因为当时金属材料贵呀,要仔细再仔细。过了唐以后铁器质量一路下滑,除了官府制式武器其他的都开始傻大黑粗起来,为啥,冶炼技术进步了金属材料大大便宜过前代了。这个风潮在清中期开始刹住了,为啥,因为大清可以进口洋钢了。直接买纯净材料多方便
因为开发得早,春秋就有高炉了,汉武帝大力推广,部分皇庄农具用上铁了——结果,就造成了,近现代中国贫铁——没错,我说得就是明代,严重制约了中国火器的发展。大家看看明朝地图,再看看现在中国铁矿分布,一把辛酸泪啊!因为贫铁矿,冶炼不出高级钢铁材料,所以一是容易炸膛,二是不能扛住超大火药爆发, 实也就是威力不够大。所以就进口“红夷大炮”了。至于更加精细的手铳,随便买一本名枪杂志吧,都有分解图,加工很细小的零件时,韧性与强度不够,很容易作废。(实在忍不住八卦《赘婿》,带手柄和扳机的手铳。就宋时的冶金技术炼出来的材料,无法支持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