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版知乎著名的答主罗宾·丹佛曼,对这次会谈做了一次精辟的论述
【本文来自《外媒评价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场白:外交场上罕见的公开交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美版知乎著名的答主罗宾·丹佛曼对这次会谈做了一次精辟的论述:
问题:你对布林肯和沙利文在安克雷奇与中国外交官的第一次接触有何看法?
罗宾的答复:
看来,在两天之内,美国团队就成功地将美国与中国以及美国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送入了深渊,如果不是更糟的话。
英国《金融时报》: 俄罗斯在两国关系恶化的情况下召回驻美大使
文章链接地址省略
拜登领导下的首次美中会晤开局艰难,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 News)报道,拜登总统领导下的美中官员首次会晤在会前新闻发布会上以侮辱性事件拉开序幕。
文章链接地址省略
我不知道。使用“公开交易”这个词语是否侮辱了他们的"外交"理念?
给你们介绍一下背景,有两个“国务院官员”小组,属于两党。也就是,民主党和共和党。当他们的人不在白宫时,共和党官员就藏在卡托研究所,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研究所和一些蓝筹股公司等地方。民主党官员被藏在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e)、大学和蓝筹公司等地方。当他们的人进入白宫后,他们就把这份工作当作“休假”,假公济私地在政府内部做自己的事情,同时积累个人人脉和领导能力等等。
因此,拜登总统基本上是从克林顿和奥巴马那里继承了这个团队。排名第一的安东尼·布林肯是马德琳·奥尔布赖特的继承者,后者在1997年至2001年担任克林顿政府的国务卿。布林肯也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坚定支持者。人们知道奥尔布赖特的人会得到这份工作,因为拜登的过渡团队是由奥尔布赖特的另一个助手(译者注:苏西·乔治,此人曾经是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的高级助手,现任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参谋长。)领导的,所以这就像是“用自己人好办事!”
问题是,奥尔布赖特的任期是一个相当不寻常的时期,90年代是美国充满侵略性的时期,因为苏联刚刚解体,俄罗斯深陷车臣战争。美国是一个彻底、完全、不受约束的超级大国。外交根本不存在。轰炸和随后的私有化就是他们的外交手段。东欧的政治“政党”基本上都是黑手党政党。私有化之后瓜分赃物就是他们里应外合 沆瀣一气的做法。你只需要看看这些面包是怎么做出来的。奥尔布赖特女士因此而变得非常富有,最终与罗斯柴尔德和索罗斯共同投资,斥资3亿美元竞购(巧取豪夺)科索沃的公共基础设施等等。对于一个来自中产阶级家庭,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很多钱的人来说,这已经很不错了。
维基百科链接:奥尔布莱特的石桥集团介绍
(译者注:关于维基百科链接:奥尔布赖特石桥集团的介绍,我仔细地去查阅了一下。里面有段文字写道:“ASG由美国前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担任主席。 [2] ASG由180名国家和部门专家组成,其中包括20多名前大使和部长。 [3]该公司的高级战略顾问包括西班牙前外交部长安娜·帕拉西奥:德国前外长约施卡·菲舍尔:葡萄牙前外交部长兼共和国议会议长海梅·伽马。高级律师包括瑞典前财政部长波尔·努德尔。”基本上可以肯定这个公司就是西方政府的旋转门。关于这个公司的另外一个股东石桥国际保险有限公司(Stonebridge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Ltd)的来历,笔者专门去搜索了一下石桥国际保险有限公司是荷兰全球保险集团(AEGON)于1998年成立的一个专门销售个人保险产品的北美子公司。请恕我能力有限,我没有找到任何关于奥尔布莱特与罗斯柴尔德和索罗斯等金融大鳄在收购科索沃公共基础设施的相关证据。)
这是一种长篇大论的说法,不要指望这个团队有任何外交手段。他们不知道怎么做。他们从来没有练习过任何外交手段。而且其过往的业绩记录并不太好。
PS:正常的外交做法是,举行几次“部长级”会议,奠定基础,为国家领导人在未来可能的亲自会面做铺垫,并发表一些“联合公报”,确认共识。如果没有共同立场,那么这个过程在没有国家元首参与的情况下就会终止。因此,这次国务卿布林肯与王毅外长会议的目的是为了互相了解,做一些基础工作。不要在政治上哗众取宠。那是他们领导的工作,不是他们的。因此,像这样的一场爆炸性的表演秀实际上是相当令人震惊的,而且超出了外交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