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眼镜上了315,骗人的是蓝光还是眼镜?
03
蓝光,普遍存在于自然光和白光中,人眼所看到的自然光线(白光)分别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些不同颜色的光谱组成,不同的波长在视觉上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目前,类似电脑、手机等带有电子屏幕的产品,使用LED等材料制作的显示屏发出的光主要以红、绿、蓝3种颜色为主,且蓝光占了主要部分。
它的波长约在400-500纳米之间,比起红、绿光,蓝光有更大的能量,能穿透眼球的全部结构。
而我们的眼球结构,前半部分是调节机制,中间的黄斑部位是看东西最敏感的部位。
都知道紫外线伤眼,但其实它在我们的角膜和晶状体部分都被吸收了,而蓝光则能穿透前部结构到达眼底部位,损伤眼睛。
在黑暗的光线下看手机、玩Ipad,时间久了感觉眼睛会流泪,而且觉得视力受到影响,这就是蓝光的慢性损害造成的。
但话说回来,也并不是所有蓝光都是有危害的。
对眼睛构成损害最大的蓝光泛指高能短波蓝光HEV光线,波长在415-455纳米之间,假如这部分蓝光占总波段蓝光(400-500nm)的占比超过50%,接触久了就会对人眼视网膜造成光化学损伤,导致近视、白内障以及视网膜的黄斑病变等眼部疾病。
那么,是否还存在一些科学的办法,能真正消除有害蓝光呢?
为此,很多电子产商针对开发出了在手机里增加了色温调节功能——比如苹果的Night Shift、三星的蓝光过滤、小米华为的护眼模式,开启之后屏幕会变得稍微泛黄,让人眼睛感觉不那么刺激。
大厂们做的防蓝光系统,还算是有些作用的。
它们的原理是通过算法设计,直接将屏幕中415-455nm的蓝光滤除,用这种方式减少色彩中的蓝色分量。
与此同时,剩下的红色和绿色混合就是黄色,所以画面便呈现出偏黄的色彩。
这个方法好在,它的确能针对性的大幅降低蓝光,且便于操作,用手指切换一下防蓝光模式就可以。
但缺点也有,那就是随着色温下降,手机屏幕会产生严重的色差。
最终反映到我们眼里,就是屏幕黄黄的,且亮度和对比度也随之降低,造成图片和文字的清晰度也受到影响。
那这么说,除了镀膜反射和软件防蓝光,就没有既能防蓝光又能不损伤画质的方法了吗?
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如今这种技术也被科研人员开发了出来。
它叫光学防蓝光,也称之为硬件防蓝光。
不同于之前的剔除蓝光,它是采用光谱偏移技术,将415nm-455nm的有害蓝光,搬移到455nm-500nm之间的无害蓝光。
蓝光比例没有减少,只是被挪动了,因此画面不会偏黄。
但这个方法也有不完美之处,那就是研发门槛高,成本要比普通屏幕高出不少,所以售价偏贵。
市面上应用这项技术的产品都售价不菲,同时滥竽充数的假冒产品也层出不穷。
因此如何分辨出市面上哪些产品才是真正运用了这种光学防蓝光技术,就成了一门难题。
一般情况下,由于肉眼无法明显辨别,最可靠的方式就是通过是否具备权威认证来辨别。
例如德国莱茵TÜV,是一家拥有140年历史的权威认证机构,可以对屏幕进行低蓝光、眼部健康、眼部舒适度等多方面严格的护眼认证。
取得莱茵TÜV认证,就表示该产品通过了严格的测试,符合相关安全要求,消费者可以减少疑虑放心购买。
目前,国内获得这项认证的品牌并不多,基本上以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品牌为主,拿最近的例子来看,华为新推出的协作平板就通过了这项防蓝光技术认证。
它通过自研的色域增强技术,能在阻隔有害蓝光的同时,做到0偏色,保证屏幕不发黄,既能达到护眼的目的,又能提供舒适的观感。
从曝光的配置来看,这款大屏还支持防反光、眩光,保证了在强光环境下,屏幕内容依旧可以清晰显示。
目前在线教育盛行,采用这个平板,可以胜任任何在线课程的展示——视频展示,白板书写,批注模式,同时它还搭配远程双向协作功能,可以一键让屏幕两端的人共享白板,共览同一屏幕内容,实时进行标注、修改,妥妥的可以在家里展开一个直播教室。
我们酷玩实验室还邀请了颜值超高的小姐姐为我们试用这台平板,发现它不仅可以是个在线教育神器,遇到开远程会议时也相当实用,甚至小姐姐还用它玩起了飞镖….
在硬核技术的支持之下,我们护眼和效率的问题竟然也能够同时被解决。
尾声
当然,不论有多么先进的方法,我们都不应该把它当作是“护身符”,更不能因为有了它们就不节制地用眼。
归根结底,在使用电子设备时,还是要遵从自然规律。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儿童时期户外强光下活动时间的增加,可以明显降低患近视的风险,并能一定程度上延缓近视的发展。
户外活动,重在“户外”。
很多人可能习惯性地把“户外活动”跟“体育锻炼”划上等号。但其实,户外活动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在室外散步、玩耍、野餐,甚至读书。
澳洲学者曾对 4000 多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跟踪研究后,得出结论:只要有花足够长的时间待在户外,就能有效预防近视,无论是不是在运动。
2019 年,我国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刊物《中国体育科技》也发文称:
大多数研究都指出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发生率呈负相关,户外活动的持续时间是影响近视的重要因素,而不受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
简单讲,只要孩子不在屋里,而是在太阳底下,甭管干什么,都可以降低近视发生的风险。
学界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户外光线对眼睛屈光系统的发育有影响。但这个砝码的机制不是十分明确,还可能与户外光照促进人体维生素 D 的合成、户外环境使眼肌肉放松等多种因素有关。
但目前来看,“户外活动”的重要性还未被充分强调:
体育课依然肆意被侵占,节假日也被五花八门补习班占据,孩子很难得到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
根据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每天应在日间户外强光下活动至少 2 小时,并保证 1 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时间。
同时,也应鼓励孩子课间走出教室,去外面走走,家长也该在周末、节假日带孩子去户外玩耍。
对于孩子们来说,多在外界环境上下功夫,科学用眼,多户外活动、避免“宅”,近视的预防或控制还是非常有希望的。
-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