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鼓新场和鲁班场为什么一个不打一个要打?·漫话四渡赤水(补遗)

中央红军三渡赤水之前,有过打鼓新场和鲁班场的两次重要决择,抉择的结果是一个坚决不打,一个一定得打。

这当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么?

当然有!

相同之处:这两个抉择在作出之前,军委二局出色的电讯侦察工作都提供了准确的情况。也就是说,中革军委都是洞悉了敌人的意图和部署!敌人对红军可能的意图和部署都有准备的。看起来没得什么不同。但作出的抉择却截然相反:打鼓新场是坚决地不打,鲁班场是坚决地要打!而作出这两个抉择的时间差不过是三四天——前者说不打的话音儿还没落地,后者“以绝不动摇的决心”要打的命令就下达了!

但这个“共同”之外,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不同之处:打鼓新场(今金沙县城)的位置附近,没有“转移枢纽”——也就是没有回旋的余地。一旦作战不利,很难脱困:北有鲁班场、坛厂附近的周浑元纵队,南有打鼓新场的黔军(还有已到黔西的滇军一部为援),西有在毕节、大定(今大方)的滇军孙渡纵队主力,东有经枫香坝赶来的吴奇伟纵队尚未受到打击的九十师欧震部和九十二师梁华盛部,正从遵义赶来的川军郭勋祺部两个旅……、

这些敌人,完全可以在中央红军主力攻击打鼓新场之时,形成向心合围之势。而中央红军主力却没有辗转回旋的余地。

所以坚决不能打!

500

林彪、聂荣臻进攻打鼓新场的建议

鲁班场的情况却有所不同——附近就是赤水河上游这个“转移枢纽”,中革军委的意图是要控制这个“转移枢纽”。但能不能控制,不是博弈双方哪一方说了就能算的。这个“转移枢纽”双方都靠得很近,哪一方能控制哪一方不能控制,就要看双方各自的博弈策略了!而中革军委的博弈策略是:“坚决的绝不动摇的消灭鲁班场之敌”,还要“期于当天坚决干脆消灭该敌”——要知道,这个敌人可是比打鼓新场的黔军要多得多也威猛得多啊!

这不是一个很荒谬的选择么?弱的那个你不打,强的这个你要坚决打?你你你……你脑子没进水吧?

其实,这个博弈策略的厉害恰恰就在于此!

“我野战军决心以全部力量”来打鲁班场,周浑元唯一的选择就是集全纵队之力与之抵抗——这也是蒋公和伯陵公的意旨。周浑元一全力抵抗,离这疙瘩没几步路的“转移枢纽”自然而然地就在中央红军的身旁身后了——也差不多就是在掌控之中了。中革军委不可能不知道要在一天之内拿下已筑工据守的周浑元纵队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之所以仍然要打而且表现出极大的决心要真打实干,其用意就在于:可以主动选择在滇军主力还在毕、节、黔徘徊、吴奇伟纵队两个师东进步履蹒跚,川军郭勋祺部还在从遵义赶往仁怀途中的这个短暂时机,先打得周浑元难以动弹!尔后在作战一旦不利之时,因战斗而收拢集中的部队一个转身就可以直奔“转移枢纽”而去,马上就可以跳到赤水河北岸、西岸地域——这疙瘩正好是敌人力量相对空虚的地区。能脱围解困不说,还可以继续让对手维持“赤匪北窜抢长江、西窜抢金沙”的思维定势。下一步的文章,那就更好做了……

假如中央红军的博弈策略是直接去抢这个“枢纽”,那么同样位于“枢纽”附近的周浑元纵队一定也会要去抢去拦,最后到底谁能控制住那还真是说不准!而中央红军主力一旦全力围殴周浑元——真打实干全无佯动之状哈,无论是从落实“委座训示”的角度,还是从自身利害的角度,周浑元也只会全力应对以自保,而不会作他想,更想不到要去关注与自身安危看起来没啥关系的这个“转移枢纽”了!那么中央红军主力则可以在作战不利之时利用夜暗规避敌人的航空侦察,一个转身就奔“枢纽”而去,夺占渡口尔后迅速渡河,保持主动权在手。

500

鲁班场进攻战斗及撤出战斗示意图

有个有趣细节,中央红军渡河那天,敌人的航空侦察真的来了。本来军委为了隐蔽企图避免报复曾是严令部队对空射击的。但那天军委警卫营高射机枪连的战士们按捺不住,跃跃欲试都嚷嚷着打。连长叶荫庭摁不住大家的情绪,壮着胆子跑去请示军委首长。刚好毛泽东在哪儿,他想了想就说打吧。那意思现在渡河行动隐蔽不了也用不着再隐蔽了——反正部队过河都要过完了。叶荫庭一听毛主席也说打,乐得后脑勺都开了花,屁颠屁颠儿就跑回去传令全连集火射击!这一打真还打下来一架敌机,吓得其他几架敌机掉头就跑了。

500

红军快渡完了,“航空侦察”来了就来了,来了还可以打丫滴!

这个时候,中央红军已经掌握了主动权,已经在准备走下一步了——毛泽东回头就让工兵连连长王耀南去二郎滩、太平渡去看浮桥还在不在。这个嘛,就是在策划“四渡”了,“四渡”了就绕到敌人屁股后头找文章做了……

——情报都很准确,敌人意图也很明白,中革军委作出的选择却迥然不同。

这个嘛,就是“指挥艺术”啦!

——情报本身给不了你这个,这个嘛,得是指挥员本身的修为和功力了!

这个嘛,各位在键盘上舞刀弄杖的大明白们,是不是且得学着点儿耶?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